当我们看到政府发布的刺激经济的4万亿计划时,感到十分的振奋,这是世界少有的大手笔的刺激经济措施。目前的政策想法是用中央政府的巨大财力拉动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源的跟进,形成有效的经济需求量,填补由于出口和内需下滑带来的钢铁、水泥等基础产业的平稳增长。
国家财政收入这几年的高速增长举世瞩目,因此形成庞大的财力资源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且这些投入很多都是长久的承诺。即使近期的经济下滑和股市下滑带来财政收入的增长快速放缓,但国家也已经承担起很多沉重的压力。由此乘用车的政府采购和工商务用车需求大幅下滑是必然。
虽然我们坚信政府的救市措施都是很有效的,而且当时看也是对症下药的。但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压力,已经超过了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从外部经济环境看,美国次贷危机对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的影响,已经造成和可能造成的损失,都较之东亚危机要严重得多。从内部经济环境看,经过1994—1996年的经济过热之后,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国经济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而近两年的国内经济运行速度好于质量。而很多调控措施的实施与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基本同步,因此初期危机的感受湮没于政策调控的效果中。考虑到2003—2007年我国保持了连续五年GDP增速超过10%的强劲景气,使得刺激内需愈发棘手。因此这轮景气调整的难度巨大。
政策的效果总是有各样的不同结果,4万亿刺激经济的措施必然压缩其他车辆的财政购买力。而这次的降息也是同样有差异化结果。
一、降息的效果有反差
此次降息的效果分析就比较复杂:降息对政策企业总体肯定是利好,但效果差别较大。
1、商用车企业减息受益巨大
从企业利息支出的情况看。08年1-8月的汽车企业财务费用总体上升99%,但细分结构看,部分乘用车企业并无贷款利息支出,而商用车企业贷款利息额巨大。例如二汽所在的湖北的企业的利息支出增长156%,华晨所在的辽宁的贷款利息支出额增长105%。此次降息肯定对其有巨大的好处。
2、部分高负债扩张企业松绑
几乎所有人对中国乘用车市场前景都大加赞扬,以至类似人口多、普及率低、新增驾照人数多等均成为有力的例证。我们对中国乘用车的前景也同样抱有极为坚定的信心。但我们常被教导: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目前部分企业的眼光很长远,因此扩张速度较快,加之经营下滑,贷款压力很大,贷款数额较大,利息压力沉重。此次贷款利息大幅下降,为这类企业减压的效果明显。
3、部分乘用车企业的利息收入下降
随着存贷款利率的下降,部分整车企业的利息收益下降。例如1-8月广东企业的贷款利息为-3亿元,也就是利息收入3亿元。类似这样的资金充裕的乘用车企业很多。同时部分企业的财务费用收益的基础-贴现收入下降。这其中有外汇结算带来的外币贬值收益,同时一些企业都是采取贴现方式收取经销商货款,因此利率的下降导致贴现收入的下降。这减轻了经销商的负担,但减少了整车企业的收益。
4、乘用车消费贷款消费比例很低
乘用车贷款购车比例很低。国家在汽车贷款上是很有先见之明的。1月银监会发布严格控制贷款的紧急通知,强化贷款的限制条件。08年以来的贷款购车比例并没有上升。即使汽车贷款作的最好的上海通用的贷款比例也仅有15%左右,而乘用车行业总体的比例也仅在10%以下。目前的降息的刺激效果应该很不明显。
5、由于乘用车属于消费性生产资料,因此目前国家的刺激经济的10大措施中的消费型增值税对工商务购车没有刺激效果。09年的企业单位贷款购车的热情难以刺激。
二、汽车企业目前急需刺激市场需求的措施
1、09年上半年的汽车市场压力很重
由于金融危机蔓延到实体,导致各国政府不断调整对策,中国政府的作稳定经济的政策出台之频繁和力度之大是历史罕见的。但政策的见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尤其是今天公布了4万亿的救市资金的行业分布。我们感到其刺激方式与97年的刺激方向有异曲同工的感觉,当然07年没有汶川地震。
目前的居民消费受到资产价格缩水和收入增长放缓的双重压力。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9%,实际增长13.8%,为12年来最快增速,但见顶回落的可能性极大。消费热点的消失和前期累积财富的集中释放,使消费难以为继,一是除了住房和汽车之外,难以形成新的消费热点,而住房和汽车的消费均出现下滑。
由于政策的见效周期较长,09年上半年的汽车市场压力巨大。各种因素叠加起来,均助力市场的下行态势。尤其是08年的下半年的月度下滑有上半年的基数效果支撑,似乎年度还是正增长。而09年开局就是压力。
商用车的主体-中重卡的08年上半年的辉煌和09年经济的低迷导致下滑幅度会很大。乘用车的亮点-微客的增长也会出现减速。SUV的高增长已经在近期大幅降速,09年的高增长很难出现。轿车市场目前已经连续出现负增长,预计4季度也是负增长,09年的困难依旧。
国家、企业、消费者各方均亟需措施刺激乘用车市场消费,满足大众改善生活的合理需求和经济平稳增长的经济与社会效果。
2、刺激车市消费需要杠杆效果
国家拉动内需的措施都是大手笔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消耗了大量的财力,甚至是透支体力。
车市消费是大众消费,如何刺激大众的车辆需求至关重要。而如果采取杠杆效果应该更好。
目前阻碍大众消费的主要还是使用成本偏高。目前的中低端的车辆价格相对稳定,与国际接轨基本到位,因此消费者的主要购车阻碍在于高额的各项使用成本。近几年出台的交强险、贷款道路建设费、车辆排污费等新概念对大众消费的压力很大,养一辆车的保有成本就在500元-700元/月,是家庭收入10%左右,加上油费等用车成本,导致买车热情严重受挫。
改革税费后体系,肯定是一条好的路径,但这是中医疗法。
分层次减免购置税、消费税、对小排量车的高速收费优惠等刺激消费购买的措施很多。其核心是降低大众消费门槛,目前很多潜在的消费群体处于购车临界点左右,这些消费群体大都是保持勤俭的传统习惯,因为养车不合算等因素而不购车。降低保有成本和针对性的刺激会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刺激车辆更新的优惠补贴等措施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乘用车市场需要有效的财税杠杆刺激政策,至少使09年的乘用车力争实现合理增长,减轻企业压力,少拖GDP的后腿。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08/11/280849444944.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