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德州仪器
  • urope-Asia Automobile Innovation Forum
  • 2025第五届智能商用车创新大会
  • 2025第七届金辑奖评选
  • 各国产业概览
  • 2025第五届未来汽车AI计算大会
  • 2025第五届汽车芯片产业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 正文

如果A3贴上丰田标能卖多少钱?

盖世汽车网 2008-11-14 09:22:09

如果A3贴上丰田标能卖多少钱?

尽管08年上市的新车依然多如过江之鲫,但要在其中找出哪款车,和奇瑞A3一样倍受关注却又饱受争议,却是难上加难。

对于奇瑞A3在"十万公里连续不间断公开测试"时还迎来赞声一片、却在上市公布价格时遭遇消费者突然变脸、"价格过高"等负面舆论四起的奇怪现象,让"耗时4年倾力打造这款精品家轿"的厂商和业内专家们感到费解和无奈,感叹到"中国的和尚没有外国和尚会念经"。然而,作为旁观者,不禁想问,将价格定在8万元区间的奇瑞A3,真的卖得贵么?试想,如果A3上贴的不是奇瑞牌,而是丰田,那该定成多少才会让消费者不至于觉得捡了个便宜、得了个惊喜?12万?还是15万?

用最公正的方法--脱去奇瑞A3所有的华丽外衣,去掉它"奇瑞十年自主创新成果"及"中系汽车进军国际代表作"的头衔,回到产品本身的原点,我们发现,摆在我们面前的这辆家轿,已经外功内功均修炼到位。

作为国际顶级汽车设计团队宾夕法尼亚创作的奇瑞A3,在外型上已跳脱了简单的模仿,而将欧洲轿跑的时尚元素有机溶入其中,其动感科技的流畅造型与以外观著称的日系车相比也毫不逊色。

面子已经做足,奇瑞A3在"里子"问题上也没有敷衍。据介绍,从设计伊始,奇瑞A3就以"欧系品质,五星安全"为目标,严格按照五星安全标准设计。它车身的40%均采用了和沃尔沃水平相当的高强度钢板,并不惜成本地采用高档轿车才常用的四连杆后独立悬挂底盘,在更好地保留驾乘舒适性的同时,还让操控性能得到了大幅优化。除此以外,奇瑞A3还突破性地将ESP带入了8万元价格区间,从科技角度大幅提升了安全性和操控性。可以说,不论在配置水平、还是底盘技术,奇瑞A3都已在包括合资品牌的同级车中遥遥领先。

我们看到,在国内10万元家轿的市场上,大多数与A3同价位的合资车型,其安全标准都普遍只达到四星,ESP、TPMS以及运用四连杆后独立悬架等仅在高端轿车上采用的配置更是难觅踪影。而和奇瑞A3配置及技术水平相当的合资车型,价格则普遍高出了3-4万及以上。以一汽丰田为例,在性能、配置上都与A3基本持平的卡罗拉,其价位已跃居15万以上。

而且,奇瑞A3与丰田卡罗拉这7万元左右的落差,还是建立在二者实用空间、动力、服务等各方面均不相上下的情况下。

对比两款车型的参数表我们发现,尽管在车长上不占优势,但奇瑞A3 1794mm的宽体车身却超过了卡罗拉的1760mm,让车内的使用空间不打折扣;奇瑞A3 /1.8L车型搭载的拥有97KW功率的ACTECO发动机,最高时速却可达191公里,也与卡罗拉基本持平;而在服务的较量上,优势更为明显的是奇瑞A3--4年/12万公里的保修承诺,相当于卡罗拉2年/5万公里的2倍。

奇瑞A3 1.8 MT 华贵型 卡罗拉 1.8 GLX-i 6MT

品牌: 奇瑞汽车 一汽丰田

官方报价 9.53万 15.68万

变速箱: 5挡手动 6挡手动

长×宽×高: 4352×1794×1464 4540×1760×1490

最高车速: 191 195

百公里经济油耗: 5.3 7.3

轴距(mm): 2550 2600

发动机排量(cc): 1845 1798

最大功率(kW): 97 100

最大功率转速(rpm): 5750 6000

最大扭矩(N·m): 170 175

最大扭矩转速(rpm): 4300 4400

环保标准: 国IV+OBD 欧IV

前悬挂类型: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后悬挂类型: 多连杆,螺旋弹簧+稳定杆 新型拖曳臂式悬架(减震器、减震簧分离式)

助力类型: 电动助力 电动助力

前/后制动器类型: 通风盘式/盘式 通风盘式/盘式

轮胎规格: 205/55 R16 205/55 R16

安全装备: 6气囊 6气囊

操控配置: ESP(涵盖ABS+EBD+TCS所有功能) ABS+EBD

多媒体配置: 8高保真扬声器 6-7喇叭扬声器系统

这样一款处处都可与中档合资品牌汽车相比肩的车型,在以远低于合资车型的价格面市时,却仍遭遇到流言四起的尴尬,显然,我们的消费者对自己的民族品牌,似乎永远不那么宽容。

当然,奇瑞A3诞生在这个全球经济形势普遍不景气的环境中,自然要不可避免地面临国内汽车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急剧提升的窘境,但用实力说服消费者放弃他们的有色眼镜却依然任重而道远。曾经因为技术落后导致品质出现瑕疵的自主品牌,在面对消费者对优质优价车型的追求时难免力不从心,这才是合资品牌车型走进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然而,在自主车企敢于用各种质量检测、乃至公开测试的方式向国内消费者证明其"走出品质泥潭"的事实时,那么,我们就不妨摘下有色眼睛,重新审视蜕变中的自主品牌,给咱自己的品牌汽车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08/11/140918451845.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