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亚特中国公关部已经确认:首席执行官马尔乔内对中国销售目标做出调整,2010年菲亚特汽车中国销售目标为5万辆。在此之前,菲亚特一直强调着在其宏伟蓝图的2010年目标为30万辆。菲亚特一直墨守其不可思议的坚持,即便和南汽分手也未曾有变。笔者犹记,在中国乃至世界车市今年最惨淡的黑色8月,其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保罗·阿尔贝里诺在媒体专访中仍旧强调着计划没有改变。
那么菲亚特究竟为何惹人关注,今番朝令夕改为哪般?
一:30万从天而降
2006年北京车展,虽然菲亚特并没有带来令人惊奇的车型,甚至连展台的布置都显得非常暗淡,但还是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令媒体感兴趣的不是展台上数度爽约的即将国产车型,而是时年42岁的英国人,这就是当时新任的CEO韩同安。
这位尚未熟悉业务的新任CEO在首次媒体见面会上立下军令状:到2010年,南京菲亚特要实现销售汽车30万辆!
二:一年上市一个商务总监
很多汽车厂商在不同的官方场合中坚称“一年一款新车计划”,菲亚特却是个特例。其前合资公司自2002年成立到2008年死掉,在这数年时间内,南京菲亚特只有一个178平台。有一点菲亚特倒是做到了,就是一年换一个商务总监。
就在前几天,原南京菲亚特最后一任商务总监段建军离开其菲亚特中国总代销售总监的职位,去向不明。段拥有多年的经销商从业经验,当然更关心经销商的利益。笔者在此前《拯救南京菲亚特段建军上演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曾分析过,车型卖不好有着诸多的原因,菲亚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可曾思考过病因在哪呢?
三:操之过急的分手
南京菲亚特内部不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南京菲亚特的在业绩和新车型引进方面的分歧久拖未决导致双方都不满意。南京菲亚特的组合为企业家们提供了1+1<1的绝好案例,但从分手时机上,笔者认为,在找到下家之前,不妨保持一点点耐心。只不过菲亚特的毅然决然让人摸不着头脑。而事件的严重后果是,中方潜在伙伴非常开心。谁都看得明白,合作事宜拖得越久,中方企业获利越大。
四:病去如抽丝
南京菲亚特就像是一块毒瘤一样,始终是菲亚特心中的痛区。中国有句老话: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外科手术般的分手带给菲亚特的第一件事是如何应对愤懑的经销商们。这些花了大价钱跟着菲亚特受罪的经销商们不仅仅要突然面对无车可卖的困顿局面,还要面对消费者的质疑,承担备件缺失和涨价的风险。
如果说经销商们的损失犹可补偿,那么消费者的损失谁来管?牌是挂的菲亚特的牌,消费者买的就是你这块牌子代表的价值和服务。一旦脱离了原有消费者的信任,菲亚特的口碑价值立马就会变成婊子立的牌坊。
五:新车上市凸显海盗风格
在南京菲亚特分手半年之后,菲亚特中国终于迎来了新的篇章,这就是博悦(Bravo)、领雅(Linea)和朋多(GrandePunto)。这三款车除了具有流线型的外观和不错的设计元素,其价格有如意大利箱包一样令人咂舌。这三款1.4升排量的车型,其最低配置卖到了14.88万元,高配甚至达到21.9万元。令笔者惊奇的是其朋多并不是朋友再多都装得下的意思,而是一款与吉利自由舰差不多大的A级车。
菲亚特在品牌价值几近次级债券的情况下,其过低的排量,只有手动档的配置,以及令人咂舌的售价,不能让人称赞亚平宁半岛海盗精神之伟大!
六:究竟是谁的问题
早在年前,菲亚特就合作问题与其他汽车企业有过密切的接触。其潜在的合作对象不仅包括手中剩券在握的自主品牌奇瑞、长城们,也包括想打造合资自主品牌的广汽,擅长生产小型车的长安铃木,甚至是想在自主轿车领域有所作为的众泰汽车等。
迄今为止,菲亚特并未就合作事宜达成实质性进展。这时候,是不是应该稍微反思一下,到底是上述企业的问题,还是自身有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08/10/310955405540.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