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2024第四届汽车智能底盘大会
  • 2024第五届汽车电驱动及关键技术大会
  • 2024第二届中国汽车与CMF设计大会
  • 2024泰国汽车市场深度考察(第二期)
  • 第六届汽车新供应链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访谈 > 正文

私募瞄准中国汽车零部件业 谋第一大手笔

专访有德机械中国区首席执行长、ASL公司董事长刘小稚女士

盖世汽车网 Joanne Jiu 2008-10-23 08:52:55

私募基金 零部件 变速器

有德机械中国区首席执行长、ASL公司董事长刘小稚女士

私募在华的四个“择偶”标准

盖世汽车网:您之前曾在通用、德尔福及福耀玻璃等汽车产业公司工作,请您谈谈中国汽车产业出路方面的感想。

刘小稚:中国的汽车品牌最多只有十几年,所以跟别人比历史积淀没有用,关键还是产品。中国的汽车产品多是“Me Too”产品,即你有我也有,很多车型成为“四不像”。究竟什么车可以自己设计开发,并最终能主导国际汽车潮流的发展?现在看来只在一个方向上中国汽车还有机会,那就是混合动力和电动车。我们中国的企业有优势,那就是我们有很大的市场和很多的经验可以来学习。

中国早在1997年就开始做电动汽车了,但为什么现在还没有结果?是因为这个投入被分散了,中国有这么多企业在做混合动力和电动车,在做电机、研发电池管理系统和智能调度系统,但都是“各自为政”,每个人都想当王,我们现在每天都在失去一天。在欧美市场,大牌汽车厂商都希望合作以集中力量共同开发,因为电动汽车要求成熟的电控制系统,而电控和机械系统的融合恰是很多汽车企业的短板。在中国,我们的企业现在考虑的是一个小山头的成功,而不是整个战役的成功。我们的企业需要整合资源,唯一的战略目标就是中国一定要造出一部被世界公认的汽车来。

盖世汽车网:这个恐怕只能由国家出面解决。那如果私募想推动,予以技术投资或资金支持,什么样的企业可能被选中?

刘小稚:我现在要做的私募基金项目只针对四个方向:第一、必须是和能源有关的,改善能源结构和效率;第二、必须是和环保有关,改善环境质量;第三、汽车电子产业,因为这对汽车业的发展很重要;第四、一定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达到这四个标准的私有企业,我们才会去考虑。如果不是私有企业,这个整合的过程将会非常复杂。我并非为我们的私募基金做广告,我想强调的是中国汽车企业应该怎样去集中力量改进。

盖世汽车网:要求很高,在中国能找到吗?

刘小稚:能找到,因为我可以去改进它。如果有七八个公司,他们各有所长,我们可以全部拿下来,然后整合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公司。我正在进行这样的工作。

盖世汽车网:整合这些公司的目的是集中突破?

刘小稚:国企业技术突破的难度虽不大,但有希望突破的领域却不少。我们整合这七八家企业就是不想看到他们相互竞争,他们永远都是瘦子,整合后的企业集合一步一步走,这个过程中要高效,要引进先进的生产模式,要有自己的供求平台。我们要把这个企业的今天、明天和后天都铺好打通,再去发展,否则没有客户愿意冒风险使用你开发的新技术产品。

盖世汽车网:那如果整合后的公司有了一定突破,如何让客户接受、采纳它的创新产品?有资源帮企业打通这个环节吗?

刘小稚:那是肯定的。我们首先要对这个产品完全了解,可用在投资时进行技术上的咨询。有些产品需比较长时期的发展,客户那里的发展周期就很长,因为这个产品可能与安全性能有关,有些安全件的认证时间本身就很长,所以有些零部件产品的技术虽然非常好,但替换后有安全性的问题待测,又不一定大幅降低成本,这样客户一般不会用,所以只有特别出色的新科技产品,进去之后不但大大改善了功能,又大大降低了成本,这样的产品才有希望。很多私募基金选中的企业获得高达两位数的盈利率。所以私募基金千里挑一的进行投资,就是要找非常强的企业。

私募对企业的支持是长期和全面的

盖世汽车网:中国的技术是间歇式发展的,而不是像部分有大公司支持的企业--后者的技术是持续发展和改进的。比如原来某民营企业做过CVT变速器但是没有人敢采用,所以产品做出后就停顿了,其他CVT变速器其他都在升级时它没有升级,最终也被遗忘了。您现在做投资项目时是否也会考虑到这个问题?

刘小稚:我们现在想做的项目是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有人可能认为私募基金对汽车企业只是短期的作用,但其实不然。私募基金就像一个银行,困难与否都会予以支持。私募给与企业的当然不仅是资金支持,最重要的是给它带去有效的管理人员,能把国际化的思维带进来。私募基金对于汽车产业是这样的扶助过程,还是一个长远的过程。

盖世汽车网:中国很多零部件企业确实像刘博士说的缺技术,缺管理,很多人也知道缺这些,想突破,但找不到方法。

刘小稚:第一是他们可能没人引路,再一个他们可能没有远见。比如要找一些能人来,但因他们的薪水可能是原来员工的10倍、20倍,甚至50倍就不敢请了;比如要找管理财务的人来整合,却担心财务来了会把自己原有的位置架空,会冲击原有的老员工。这些只是例子,要做大事,就要敢放开,这样才能让企业成长。我之所以举这些例子是因为我天天都在经历。我知道很多企业都在做这个事(突破)。

整合零部件企业 做成私募在华第一大手笔

盖世汽车网:您最近两年从事相关寻找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工作,成功案例不少。这些企业事怎么找到的,有怎样的规划?

刘小稚:这些企业有些我认识,有些是看资料了解的。最近我在考虑一个比较大的整合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我认为这个项目能够产生一个真正比较大的、可以和国际企业相媲美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现在我要做的项目在中国可能还是第一例,这个项目旨在创造最大价值,就是让客户、社会以及投资人全都受益,要维持长期的成功,包括工厂的管理人员以后都会拥有这个公司。

我之前涉足过汽车开发,做过零部件和销售,当过总经理,我知道中国有很多能干的人才,他们都可以加入到把中国汽车零部件做大做强的团队。

盖世汽车网:是否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您寻找的这些有价值的公司可能创始人觉得公司体现自己的价值,不愿意把公司的控制权转让给别人?

刘小稚:很有可能,这样的企业我直接跳过,我要找的是那些非常有意愿改观和提高的企业。我们会把它百分百买下来,然后由它带头进行同行业的整合,所以这样雇主一定愿意把自己的全部转让出来。中国还是有很多这样的公司。

盖世汽车网:您觉得中国供应商的质量水平怎样?与合资或外资公司相比如何?

刘小稚:合资公司的流程很好,但有一些是Over-processed(流程过于繁多),私人企业的执行力很强,决策速度快,但也有问题--因为执行力很强可能是一个人做决定,底下很多人并不知道也没有参与决策,这个决策人一旦离开就会出现“群龙无首”的问题。这样的企业有一定瓶颈,当它做大时也难以控制,会出现漏洞,有可能使整个企业腾空。

中国的企业不光在管理,还在技术上有问题。中国的企业有很多都没有技术,只是制造型企业,这是关键问题。管理固然重要,但你得有产品、有成本、有客户,得有人把这个企业运行起来,不断地让它提高。很多没有做过工厂的人不会理解,做销售的人只知道给客户卖这个部件,但是这是不是客户要的?如何对产品进行改进?一个公司要往这方面去努力才能提高技术水平。

 

刘小稚简介:

刘小稚现任有德机械中国地区首席执行长、ASL 公司董事长。

刘小稚曾任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总裁。

刘小稚曾在北美通用汽车工作2年,任Vehicle Concept(汽车设计)总监和汽车电子、控制和软件集成部总监。

2001年至2004年,刘博士任台湾通用公司董事长和总裁,承担整个公司运营的盈亏责任。 之前,她任中国通用汽车的首席科技官和总工程师。她还曾担任上海Delphi(德尔福)汽车系统的首席代表、总经理、Delphi(德尔福)中国公司的客户总监及Delphi(德尔福)另外4家公司的营销总监。

刘博士在德国获得MS(理学硕士)和电气工程PhD(博士)学位,同时于1997在Dartmouth Amos Tuck 商学院进修高级行政管理课程。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08/10/23084406446.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