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成都华川电装有限责任公司销售公司常务副总 秦剑
中国领先汽车零部件企业大型访谈系列之十三——
盖世汽车网:华川电装生产的汽车电装系列产品为国内外数十家OE主机客户的轿车和微车配套。但从公司名字上看,似乎感觉是电装的合资企业,请简要介绍一下华川电装的现状?
秦剑:其实我们和日本电装只是技术合作,华川电装是纯自主的民族品牌,没有合资背景。公司的雏形是重庆华川机械厂(1966年-1996年),到2001年之前是作为成都华川电装品总厂运营,直到2001年改制为现在的成都华川电装有限责任公司。
我们公司自1989年为长安奥拓配套开始,从以前的军品和摩托车电装品生产开始转型汽车零部件;在1995年工厂从重庆搬到成都。现在我们的产品中80%为汽车电装品,20%为摩托车电装品。汽车电装品主要分四大类:交流发电机系列、起动电机系列、雨刮器总成、和风扇总成。
华川电装现为全国三十余家整车厂配套,海外市场覆盖美国、日本、法国、波兰、印度和越南等。去年销售收入约5.6亿元,同比增长25%,我们计划到2010年销售收入能达到11亿,实现翻倍。
从技术转让开辟道路
盖世汽车网:华川电装在技术合作上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秦剑:1995年我们和日本电装展开第一期的技术合作,到2002年又进行了第二期的合作,到2009年将继续第三期的技术合作。
盖世汽车网:那华川电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自我创新之路的呢?
秦剑:可以说前期发展都是靠自己摸索,华川电装1989年到1995年走了很多的弯路:产品做得上不了档次,退货现象严重,销路打不开,想自主创新靠自己走没能走出去,所以我们到1995年才想到找电装,电装当时乃至现在也是世界电机行业里的领先者,签定了汽车电装品技术转让合同,引进了汽车发电机、起动电机等电装品生产技术。这样在引进别人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捅破这层"窗户纸"。
主要是在2001-2002年间,我们大幅提升了自主研发的能力,基于(与电装)一期的合作,我们续签第二期合作时就开始有针对性地消化吸收一些项目进行,针对国内整车厂的具体需求进行自主创新。
(那为什么后来又选择了多家技术合作伙伴?)这个电装方面也曾经提出异议,觉得这如同和几个人同时谈恋爱一样,我们有我们自身的道理:不能够完全受一家外国技术提供方的控制,我们在几家具备相当水平技术提供能力的厂家间选择可以提高议价能力,而且我们和外方进行有针对性的合作,就是要提升自己的研发能力。所以比如,电装在整体实力上可能最强,但可能在越野车方面三菱也不错,那选择跟三菱合作对于我们就更有利。
某项技术可能几大厂家都可以做,竞争力各不相同。我们选择和多家的合作,也能够判断我们以前的决策是否正确,是否获得了全世界性价比最优的东西。
发展专长 靠自己是硬道理
盖世汽车网:那在和外方谈技术转让之前,你们可能提前做一番深入考察吧,有没有碰到过你们想要引进哪项技术但未能成功的?
秦剑:有的,比方去年,我们到上海谈一个发电机技术转让的项目,电装方面称为研发这个发电机,全球投入达2亿欧元,他们给我们开出的转让费是2亿元人民币,这款发电机在国内市场的规模是80-100万套,如果我们要引进这套技术,那价格要卖到3000到4000元才能赚回来投资,但国内没有几个主机厂能承受这个价位的(国内产品多在1000元以内),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放弃。其实说到底,还是电装不愿意在现阶段把这个技术转让出去。
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要通过和他们三家的这种生产许可逐步形成自己的研发能力。我们从2004年开始就逐渐地派我们的相关研发人员到海外与整车厂进行同步设计,现在我们的工程师参与了意大利都灵和英国里卡多设计中心的发动机开发工作,最近我们还要派人去日本铃木开发某个起动电机产品,这些都培养了我们的自主研发和同步设计的能力。我们对目前国内多个整车厂商的支持都是全新的开发。
2006年始,我们联合参与了中科院的混合动力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的研发项目,并且与四川大学开展了雨刮胶条的配方进行合作研制。
盖世汽车网:华川电装只做电子风扇,水箱是别人做,有没有考虑过联合其他企业,或自己进行产品延伸,生产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其他部件,比如水箱散热器、水泵等,进行模块化的供货?
秦剑:有企业(有零部件企业也有整车厂)想"模块化"我们,让我们为其供货,或帮其提高系统开发能力,但这个还在接触中,主要取决于主机厂客户的支持力度了。
可能说出来会让你吃惊,我们以前还考虑过包括仪表盘总成等产品,当然这些都只是作为我们的参考,只是有可能而已,刚介绍的四大系列产品年产量都超过100万台/套,除这些大批量生产的,我们在小批量投产的有混合动力车用驱动电机、座椅电机我们、电动助力转向(EPS)电机--这个我们出口供给日本昭和配套,打上我们的Logo。未来我们的发展重点还是放在我们擅长的方面,包括门窗电机、燃油泵电机等等。
后市场不可小视 谋双品牌战略
盖世汽车网:华川电装做这么多产品,每个产品系列里面都近百个品种,请问如何实现资源和设备的最大化利用呢?
秦剑:这个其实不成问题。电机行业里,表面上不是同类产品,但像电子风扇、雨刮、座椅电机、门窗电机、EPS电机等都属直流驱动电机,我们的优势在于这些产品的外壳都差不多,冲压模具、铁芯、绕线等等设备都能够通用,所以能做到产品的系列化发展和资源设备的最大化利用。
要知道日本电装基本世界上所有的电机都能做,不管是农业上、工业、军品上等等,未来华川电装的趋势也要朝这样子走,要成为中国的"电装",在任何行业你去买电机,还是觉得华川电装这个品牌够响亮。
盖世汽车网:我注意到,华川电装只做主机配套业务,请问目前在国内外的OE业务现状怎样,品牌知名度如何?
秦剑:在国内,我们在为整车厂配套,尤其与自主品牌厂商合作这一块里已经走出去了。在海外,法国我们是为法雷奥代工,在伊朗为起亚汽车、在印度为塔塔的乘用车部门配套,都是打我们的品牌;另外,为美国和日本的主机厂供货也是贴我们的牌。今年出口目标是8800万元人民币,占年销售额计划的10%左右。华川电装最早是从做产品开始,从2006年以后,我们的重心放在做品牌上。
盖世汽车网:售后市场利润那么大不去做,是不是有点可惜?
秦剑:我们考虑过。由于主机厂客户对我们的限制,我们无法涉足后市场业务,但未来我们可能会用一个不同于OE市场的品牌开展这块业务,双品牌战略计划在2010年前完成。
盖世汽车网:第二品牌的产品种类、质量和价格定位上会跟第一品牌的"华川电装"有区别吗?
秦剑:肯定是有区别的,主要是从降成本方面考虑,但也能够保证基本品质,这样可以争夺一部分低端产品市场份额,还可以抵制国内部分冒充华川电装品牌的厂商的发展。
盖世汽车网:这个第二品牌不会涉及海外的后市场业务?
秦剑:短期不会。我们的海外业务目前极少涉及后市场业务。我们曾经通过德科(Delco)进入美国后市场,但2005年雷米(Remy)在华建立工厂后,我们这部分订单就流失了。所以这一块我们还要进一步努力开拓市场。
"他们迟早会主动找我们!"
盖世汽车网:国内汽车电机这块,同类企业较多,同众多的合资、独资同行比,你们的优势在哪里?
秦剑:首先是成本优势。最初华川电装引进了电装技术后,里面的核心零部件等都依赖进口散件,但当时我们的产品仍然比引进整机便宜,所以在国内外市场都还有优势;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华川电装"被逼"做国产化工作,我们逐年降低进口件的比例,从100%到70%,到50%,到30%,最后至今的100%国产化率,而且我们与近200多家本土供应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那么多年的发展,我们的成本优势难以撼动。
再者,我们与自主品牌整车厂的亲近性较高,从一开始为长安奥拓配套,到为奇瑞、上汽、吉利等等配套,我们有价格优势,又有电装等多家先进技术公司的技术背景,加上同步开发的合作经验,这些都是外国品牌所不能比拟的。
第三就是我们的自身实力了,公司改制7年来,我们已经基本形成了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奇瑞等五大集团客户支持的架构;从奥拓开始,微车到经济型轿车,到中级再到中高级轿车,现在4.0升以下轿车的电机我们都能做。
盖世汽车网:现在华川电装的市场份额大概有多少?你们对于未来发展的规划是怎样的?
秦剑:接近15%吧,这个比例虽然不高,但在国内也能排得上第三名了。国内做这个领域的企业有100多家,包括合资、独资和自主的,整体比较分散,第一名也不过20%左右。
根据我们的预测,这个行业迟早要重新洗牌。未来前十位里面,(整车和零部件行业一样)国有企业类型的会占到6-7家,私营企业是3-4家,前十中合资企业存活的几率较小。
前面提到的五大客户架构,近期我们主要是在这个架构下丰富产品;到2010年过后,我们是肯定要向大众、通用和现代等企业进军的,目前多个外国品牌整车企业对我们都有兴趣,我们已经成为他们的潜在供应商,但事实上由于外资整车厂对体系内的零部件供应上的保护,比如现代要侧重韩资企业,但我们相信,随着竞争加剧,这些企业因为本土化需求迟早会主动找我们的,毕竟中国汽车洗牌现在才刚刚开始。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盖世汽车网)
人物访谈,请联系021-51699066-8863,或Email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08/07/070836553655.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