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在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领域颇具权威的中国CAE组委会将"2008年中国CAE领域杰出贡献奖"授予了奇瑞公司。作为中国第一汽车品牌,奇瑞公司在整车研发、设计、生产中一向重视信息化技术应用,这次获奖意味着奇瑞公司在提高汽车生产效率、产品安全性与耐用性及节省成本等方面获取了巨大技术优势,并走在了国内外汽车制造商前列。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所有的知名汽车企业在提高核心竞争力方面无一例外地重视CAE技术应用,汽车工业在经历流水线生产革命、精益生产革命之后已经进入信息化革命时代。事实表明,CAE技术应用在提高汽车生产质量、缩短新品投放市场周期、提高成本资源利用率等方面有着显著效果。
今天,面对产品日益同质化、原材料成本上涨、传统企业创新乏力的现状,奇瑞在CAE技术上的领先对其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最终进入国际知名品牌行列意义非凡。
□ 汽车信息化时代
汽车行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其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开发?如何缩短新品开发周期?如何提升汽车品质?如何降低成本?以CAE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能够为汽车行业发展提供具有中心价值地位的保障,并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技术经济效益。
三十年前,CAE技术在中国汽车行业开始应用,但发展十分缓慢,直至1990年代后期才被普遍应用。然而,在中外合资汽车企业中,因为产品设计权在国外,CAE应用一般停留在工艺更改后的验证层面,汽车关键部件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CAE应用。
尽管中国国有汽车企业的CAE应用开始较早,但发展缓慢,有些CAE仿真技术应用还停留在1980年代的水平。与汽车CAE技术应用真正兴起同期创立的奇瑞把握住了这一IT技术机遇。自2003年始,奇瑞大力发展汽车的CAE应用技术,至今已拥有中国最大的汽车CAE技术团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奇瑞得益于其创立之初即以致力"国际领先的技术型公司"为目标,在汽车研发设计中对新兴的CAE技术有着很高的需求和依赖。
□ 奇瑞掌握领先的信息技术
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五化"目标,将信息化放在了国家工业建设的首要位置,这表明信息技术在传统行业中的作用和挑战一样巨大。事实上,中国汽车制造企业之前用到的CAE软件、计算机硬件跟国际汽车巨头几乎完全一样,但中国汽车企业的CAE应用水平普遍不高。那么,奇瑞究竟是如何成功的呢?
首先,奇瑞领导对汽车CAE应用技术认识充分,对汽车信息化历史机遇的把握很准确。数年来,奇瑞在CAE技术研发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在CAE研发硬件方面,奇瑞也处于中国领先地位。2004年,奇瑞公司即拥有了国内汽车行业第一台16颗CPU的SGI高性能计算机,如今更是配备了包含80多颗 CPU的计算集群等大批专业设备;在软件方面,目前奇瑞已购置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用于整机与整车开发的主流CAE分析软件。
据汽车CAE方面的专家分析,随着CAE技术在品牌汽车竞争领域的作用日益突出,奇瑞凭借其CAE分析部门在NVH、整车安全、耐久性、动力学与CFD等专业领域的领先技术,在所有关键零部件、子系统、系统乃至整车研发、设计、生产中发挥绝对优势作用。
虽然现在汽车企业领导层已经普遍认识到CAE技术的重要,但是对CAE应用的难度没有充分估计,很多人以为买回来CAE软硬件就可以发挥立竿见影的作用,但事实上很难立刻见效。奇瑞人对CAE技术的认识绝非停留在表面,奇瑞提高了汽车品质:现代汽车对结构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汽车结构分析已不满足于结构线性弹性分析;在产品要求精益设计的条件下,汽车设计只应用线性分析明显不够。奇瑞CAE技术应用更多地兼顾了非线性影响,在分析载荷的不定因素前提下能够提供具有更高标准的数字产品。
奇瑞CAE技术能够帮助汽车生产者通过优化等手段开发出性能更为优越的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例如,通过优化车架和车身的结构参数减轻整车重量,通过优化行走系和转向系的参数提高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等。熟练掌握CAE技术的奇瑞有能力生产更安全、更稳定、更时尚的汽车。
增强了成本控制能力:相对于道路试验和室内台架试验而言,奇瑞利用CAE技术分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各种性能,在仿真环境中试验汽车大幅减少了新车研制成本。例如,如何提高车身的抗碰撞能力一直是汽车被动安全性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奇瑞CAE技术利用有限元法进行汽车碰撞过程的模拟计算,在仿真环境中进行了大量的变形等非线性问题模拟,节省了昂贵的实车碰撞试验经费。
目前,汽车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由发动机技术转为信息化技术。在汽车工业中普遍应用不到十年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奇瑞等后发汽车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技术王牌。可以预见,奇瑞凭借汽车信息化领域的技术优势必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新的国际汽车竞争格局中赢得一席之地。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08/07/030635523552.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