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Gasgoo night
  • 盖世汽车产业大数据
  • 2025汽车消费趋势洞察大会
  • dive into the Chinese auto market and supply chain
  • 2025第三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
  • 第八届上海-斯图加特汽车及动力系统国际研讨会
  • 2025第四届中国车联网安全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访谈 > 正文

【2018全球汽车论坛】圆桌讨论:开放式创新与融合式发展

盖世汽车综合 2018-06-06 14:37:22
核心提示:2018(第九届)全球汽车论坛嘉宾演讲实录!

6月5日-6日,2018(第九届)全球汽车论坛于重庆隆重举办。本届论坛以“在变革的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为主题,旨在展现数年间以及未来汽车产业的新变化、新趋势。以下是全体会议“开放式创新 融合式发展”圆桌讨论环节实录:

主持人:凤凰卫视评论员 郑浩

嘉宾:

智力经营研究所CEO 、早稻田大学Extension Center讲师、原本田技术研究所董事 石原信行

捷豹路虎中国与奇瑞捷豹路虎联合市场销售与服务机构市场执行副总裁 胡波

武汉商学院党委书记 李作清


主持人:非常感谢三位嘉宾刚才的精彩演讲。首先有一个问题想问石原·信行先生。其实石原·信行先生刚才一开始在讲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他的一些设想和看法,和我们行内具体做汽车的人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因为毕竟石原·信行先生是搞培训研发工作的,虽然他自己本人在汽车行业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所以我的问题就是开放式的创新离不开想象,离不开一些新的概念,刚才你也提到了,要有开放式超乎寻常的想象和超乎寻常的思考,在人才培训方面,除了超乎想象的思考之外,你觉得还需要注意什么,还需要有什么样的一些问题,值得大家去认真思考和对待?

石原信行:我在今天早上听了一下,我感觉在中国希望赶紧把这个技术搞好,能够追上美国、日本。从我的角度来说,感觉这是追求区市县一种物质性的价值。比如说速度,最高的速度是多少,或者说汽油改正电气、电动更省油,我觉得可能不是这个方向。因为汽车是人在用的,所以这些其实算是理所当然的东西。所以现在应该考虑的是一种精神性的价值,从人的角度看怎么样创造精神性的价值,像这样的讨论就比较创新。什么叫精神性的价值,让人感受到欢欣雀跃的、怦然心动的感觉,像那样的产品要怎样才能实现,相信中国在技术上肯定能够追得上,但是你追上了之后,就没有再有一个目标了。比如说都市开发的例子来说,比如上海开发得很好,重庆是不是要像上海这样,挖掘没有乐趣了。重庆应该有重庆自己本身的特色,到底是什么,那个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在追求的是独创性,所以要有独创性,我们在座的工作,就是让人有这种感性,它是一种感知的思维,不是一种语言的思维。比如说郑浩先生是一位专业的主持人,不仅仅是语言而已,是有另外的大家能够感受到的魅力。如果我们训练一个人的话,也许能够像郑浩先生这样能言会说,但是无法成为郑浩先生,这是我们正在做的。谢谢。

主持人:谢谢,要突出个性,要有相应的想法,还要有技术把你的想法付诸实现,这是非常重要的。我再想请教胡波老师,胡先生做过非常有名车的品牌的策划和市场推广。现在我们都知道智能电车风生水起,所有汽车厂家都在开始研发甚至生产非常好的汽车,想把现在我们能够知道智能方面的技术融合到现在的汽车当中,做了不少的实验,当然也有一些失败的。我不知道您的公司、您的品牌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怎么样把其他汽车产业,互联网、IT、物联网融合在未来汽车发展当中?

胡波:谢谢。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是什么是智能汽车?未来汽车本身的物理形态会发生变化,应用场景也会发生变化,汽车将能够给驾驶者和乘坐者带来额外的服务,以及刚才石原·信行先生说的体验和愉悦的感觉,恐怕是过去的汽车所不能代替的。从物理角度来说,汽车不是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不再是一个从A到B的运输工具,更多的将会成为一个有点像带着四个轮子的大手机,成了一个智能的终端。如果汽车本身变成一个带着四个轮子的手机,可以想象在旅途中,它将给无论是驾驶员还是乘坐者带来一些额外的附加价值,更何况可能在未来的不久,我们自己都不需要去开这辆车了,它可以解放你的双手和注意力,在旅途过程中可以创造额外的时间,在这样的时间里面你可以享受更多的服务,或者做一些本来没有时间做的事情。

提供这样一个智能化的体验,我想需要用到很多恐怕不是传统汽车厂商本身先天所具有的技术能力。因为过去100年汽车厂商并没有在这个上面花很多时间去考虑,这是一个新的命题,所以就需要有一个开放合作的模式。就像刚才所说的,捷豹路虎的“双引擎、双创新”战略,为什么“双引擎、双创新” 呢?因为汽车厂商光靠自己的力量恐怕不够,需要更多的联合开发与合作,尤其是中国商业生态环境有它自己的特殊性,所以必须联合本土顶尖的创新势力和开发势力去共同打造这种新的体验。

二是像捷豹路虎这样的跨国公司,针对中国市场进行创新其实有很多的挑战。其中一个挑战就是中国客户的需求,中国年轻一代客户的需求如何能够被很好地反应到跨国公司总部的创新和开发的过程中,能够被他们所理解、所接受。中国年轻一代的客户群的需求往往是超前的,所以我们需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可能不是一个全球性的技术解决方案,而是一个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方案。所以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帮助总部的开发人员理解这些需求,并和他们一起满足中国消费者的这些需求。

主持人:刚刚收到一个来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张先生的问题,正好问胡波先生,借这个机会继续向您提问。这个问题是这样的,你刚才在演讲当中提到和许多汽车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一个新的营销环境,请问对于未来汽车产业在汽车格局中的定位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利益分配又有什么样的变化?

胡波:这个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恐怕现在还没有一个很完美的答案。因为未来的智能汽车时代的商业生态还不是我们所熟知的商业生态,所以现在去谈利益分配可能还为时过早。我想这样的利益分配,以后会是多种模式,取决于商业生态。因为它可能会有不同的路径,你也可以说汽车厂商未来的定位就是象今天的富士康一样,负责生产硬件,另外有苹果这样的公司去负责品牌、推广、和提供更多的有附加值的服务。你也可以说汽车产业不满足于扮演一个代工厂的角色,而是要建设自己的品牌 – 它不仅仅是从硬件角度的汽车品牌,我们还希望这个品牌能够进入到出行服务、内容服务的领域,所以我们不仅是汽车生产商,还希望成为出行服务商,这个时候恐怕利益分配又是不一样的一种方式。所以我想最终还是取决于汽车的主机厂或者汽车品牌本身的诉求,可能不一样的商业模式会带来不一样的利益分配格局。

主持人:谢谢胡先生。又有一个新的问题想问一下李作清老师。因为李作清在刚才他的演讲当中特别谈到了未来人才的积蓄培养的问题,因为汽车行业是跨行业和融合的行业,是需要专门特殊的人才,不是想象未来只要能造汽车的人就能进入汽车这个行业,而是多功能的一个人。在这个方面想问一下李老师,如何来培养,首先我们面对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来培养多功能汽车的人才,你有什么样的建议?

李作清:刚才也讲过,首先大家现在都在谈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我们首先也要定义一下什么叫创新性人才?现在每个大学都在朝这方面努力。

创新性人才首先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创新意识,要有一定的创新基础,唯有如此,今后他到工作中才能创新性的开展本职工作。就汽车而言,更是如此。刚才专家们都谈过未来的汽车变革非常之大,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这一定是今后的一个唯一方向。所谓培养汽车,专业的这些学校,我们一定要瞬势而变。除了要顺应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可能真正从一个机械产品蜕变一个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专业课的学生专业课程是不是要发生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今后从事新能源汽车的这些学生和人才,他绝不是单单懂得专业就够了,应该还需要太多其他方面的知识。刚才也讲过,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按照汽车的“四化”,它跟智能化、网络化是紧密关联在一起的,因此他必须在这方面有相应的课程要学习,要夯实这个基础。更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这种创新的意识,要教会他一定的创新技巧,使他有一定的创新基础。这样的话,他今后进入社会到企业去工作,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创新型人才。当然更重要的是创新人才的培养,不单单是大学的一己之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因此学生到了企业之后,还面临着第二课堂,他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他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创新型人才。

主持人:有一个问题想请教石原·信行先生,刚才您的演讲当中也注意听了,您特别提到其实传统的汽车并不能被完全的抛弃,尽管现在新型的汽车发展得非常迅速、竞争也非常激烈,但实际上对造车的人来讲,如何把自己原有传统的汽车造好,恐怕是一个最为现实的问题,我非常同意。现在这个问题是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如何才能够和新的汽车制造商展开竞争与合作?传统汽车制造商它的概念和观念如何转变的问题。还有一个传统的制造商如何来改变他们的思维,赶上时代的潮流?

石原信行:这是我的想法。传统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他认为传统必须要留下来,在这个前提下去变革,然后保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新的东西会不断的涌进来,但是传统的东西又必须跟它进行一种融合。这可能是咨询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可能在做咨询的时候我会更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传统其实也就是文化,从过去的经验来说,技术创新的话无法再一个没有文化的地方来发生。所以有传统其实是强项,所以在这个强项的基础之下去思考问题,传统的车企想象到劳斯莱斯这些传统的车企,现在制造汽油车的企业。比如说照相机这个产品,你可以看到它的变革,所以你可以参考身边的产品,从有胶片到没有胶片变成电子化,像照相机,汽车也不能单独专注汽车,必须看身边这些产品的变化,照相机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我的想法。

主持人:我想再问石原·信行先生一个问题,刚才他演讲当中有一点我很好奇,他讲本田的时候,他说本田是新制造摩托车,然后把摩托车成功了再放到汽车里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大家感到很有趣。在中国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并不存在先造摩托车再造汽车,我们的摩托车也是很烂的。我想为什么石原·信行先生有这样的设想,先造摩托车,把经验应用到汽车上,这里面的目的是什么?

石原信行:这个比较单纯来说就是一种精益创意的思维。比如说在中国开发所需的费用我不了解,我从本田这边了解。比如在日本125CC的摩托车开发一款车需要5亿日元,大家要开发2000CC的雅戈,需要2000亿,一个是5亿一个是2000亿,工厂的投资也一样,摩托车的工厂很容易就能投资。比如说我们到海外发展的话,如果这个市场能够满足1万台的需求的话,就可以设这个工厂了,但是汽车的话,这个地方需要有10万台才能设,过去是这样子的,所以能够以很低的成本出去,所以是先以低的成本出去,再学习当地的文化规则等等。

主持人:这可能是本田自己的经验,他是造摩托车,把摩托车的成熟经验再用到汽车。这是日本的经验,在国内是不是实用,因为我毕竟不是行内的人士,不管怎么样,听一听人家成熟的经验,对我们开放式的研发和产业的融合可能还是有一点点的启示,从小做起,从简单做起。我想问胡波老师的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很多您所推广的一些品牌车,都是非常昂贵的,无论是捷豹还是路虎,在一般年轻人的眼光当中还是豪华车,还是很奢侈的一种车辆,你们的车未来如何应对年轻人市场的需求,让他更加的年轻化,这个年轻化不是说让你的车跑得更快。刚才我说了在北京你是跑不起来的,怎么办呢?

胡波:确实是这样,年轻化跟跑快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我想“年轻“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心态,如何满足新一代客户群购车心态的年轻化,而不仅仅是年龄上的年轻化。中国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买汽车产品的时候希望有更多个性化的选择,而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车型,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SUV和更富有个性车型发展很快,这就是一个心态的年轻化。捷豹路虎的豪华车型和产品系列不断拓展,不仅拥有最高端捷豹XJ车型,还积极下探中低端豪华车型。同时,捷豹路虎在三年内实现了5款产品的本地化,包括今年晚些时候即将上市的E-Pace,就是为了满足年轻客户的需求。二是要在车联网服务上下功夫,例如刚才提到的I-PACE就搭载了高德最新的新能源汽车的导航系统。推出越来越多的车联网服务,其实就是为了满足中国年轻一代的消费需求。三是提供更多个性化选择,在今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捷豹路虎推出了自己的高性能子品牌SV,现在已经授权20多家经销商专门销售高性能子品牌的产品,包括定制化的产品。今年下半年会推出揽胜的SV定制版本,这个版本的产品不是直接到市场上去买,而是要像全定制化西装一样 “量体裁衣”进行定制化的生产,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主持人:最后两分钟给李老师做一个总结。因为这个题目其实是很大的,但是在2分钟之内就做一个简短的回答。问题是这样,高等教育如何改革教育与实际课程的设计,以适应未来融合式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研究课题。

李作清:问题很大,现在我们提出应用型大学,要培养应用型的人才,这个应用型的人才至少得具备两种能力:一是如果你做手机的话,首先你要懂这个手机的基本原理,懂它的手机方法,由一定甚至较深的专业基础,这是最起码要具备的。二是你要有相当的动手能力,要把这个手机基本上能做出来。如果既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又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你到企业去工作还是比较受欢迎的。你今天去,或许两三天之后就可以上手。但是我们认为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我们学生有第三种能力。现在我们的学生们都是90后甚至更年轻,他们普遍缺乏:一是孝心,尊老爱幼缺失,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不知晓,三是写作能力差。现在讲《红楼梦》莎士比亚,他压根没有听过,我们学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把第三种能力放进去。学生同时具备这三种能力,这是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这也是我们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要义所在。

主持人:刚才石原·信行先生递过一个条子想做一点补充,请石原·信行先生用一分钟做一个补充。

石原·信行:难得的一个机会,所以我想做一个补充,想给大家一个小礼物。大家对商业模式画布这样的工具有没有人知道?没听说过请举手,大部分没有听说过。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能够在这一张纸上把各种行业商业模式给表现出来。比如说你要创业,你把创业的想法用商业模式去向风投公司来做谈判的话,其实全世界都是相通的,现在我在早稻田教学就在教这个东西。所以世界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但你能够用一张纸就把它分析出来,为什么这么厉害?因为它在42个国家已经共同在用了。日本索尼、富士通等公司都在用。所以只要能够把这个掌握好,在考虑商业模式的时候就会很有帮助。只要两天,两天你就能够把这个掌握了。如果有时间的话,蔡主任好象有提到过关于商业模式,我其实也可以在这里讲。这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主持人:石原·信行先生这个介绍太重要了,光介绍不行,一人送一台吧?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下午第二场专题讨论会到此结束,再次以热烈掌声感谢三位嘉宾,谢谢大家!

(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敬请关注盖世汽车2018(第九届)全球汽车论坛直播专题:

网站专题:http://auto.gasgoo.com/NewsTopic/111.html

手机WAP站专题:https://m.gasgoo.com/news/topic/111

*版权声明:本文为业内专家原创文章,作者本人对文章观点及内容合规性负责。如有疑义或转载需求,请联系作者。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8/06/06023722372270044362C303.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