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斯凯孚SKF线上展示厅—2024北京车展
  • 2024中国汽车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 2024智能座舱车载声学大会
  • 2024第六届智能驾驶地图与定位大会
  • 2024第七届智能驾驶与人机共驾论坛
  • 2024第二届吉利汽车技术论坛暨前瞻技术展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访谈 > 正文

专家论衡:节能汽车发展路径与趋势探讨

盖世汽车 2016-12-03 14:29:01

专家论衡:节能汽车发展路径与趋势探讨

许敏:非常感谢徐博士的介绍,已经是最后一个环节了。最后是圆桌讨论,我们邀请到几位重量级的嘉宾上台,我大家做一些交流。有请魏安力秘书长、侯聪、刘慧军、韩志玉、徐政、上海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经济咨询部副总工沈斌。

非常高兴,我参加了很多的圆桌讨论,也主持好多,我发现一个问题,因为底下有很多观众,大家讨论的时候主要是面对观众表达,我们圆桌的氛围还不够,我觉得圆桌讨论最重要的除了各抒己见,还要产生一些互动,有一些观点上的互补,甚至是辩论,最后达到共识。真理越辩越明,大家各自来的岗位不一样,企业不一样,角度不一样。我们魏秘书长代表行业的角度,刘总是企业的,整天面对实际企业方面的,韩总是企业也有,还有一些学术方面的,所以大家看的视角都不同,所以我们希望今天的讨论,最后增加一点趣味,希望不要太沉闷,发表自己的见解就可以了。不像以往的做法是依次发言,我想改一下。

今天第一个问题很重要,我们要和隔壁的人PK,何部长在底下,肯定站在我们这边。现在电动汽车呼声很高,尤其是新能源,大有颠覆传统汽车的味道,特别是互联网造车现在非常热,投资公司也非常看好,投了很多的钱。乐视汽车最近也搞了很多的问题,但是还是非常看好。今天有几位报告,到2030年,甚至2040年,我们路上跑的车,70%、80%还是有发动机的,说明发动机不过时,节能技术有轻量化,还有模块化,这些都是在传统汽车上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我们是不是已经到了夕阳快要落山了,还是等着隔壁的人来颠覆,我们要下岗回家了,还是我们有非常好的未来可做,还是发动机领域,在整车这个角度,还有节能技术,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甚至我们可以跟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进行PK,就是燃料电池现在搞的再好,再好也不过是百分之六七十的效率。我们的发动机已经可以干到50%多了,这是以后,现在是40%,未来可能达到50%,再加上轻量化的技术,可能也不比它差,这是你死我活还是共存。到底节能技术的未来趋势和方向是什么?这两个技术路线,甚至更多的技术路线,长安侯博士说的是混时代,听着有点害怕,希望有一个有序的时间,在技术方面混不是坏事,表明我们有更多选择,有更多优化的空间,有更多的饭碗可以吃,这样社会更加的和谐。我觉得我们国家,无论在政府的政策方面,还是在媒体,还是在行业本身,和谐的声音太少,都是我要把你颠覆的感觉,我觉得这个东西和国家大的气候不太吻合,这方面你们有没有和我一样相同的观点,或者有什么建议,大家在一起讨论一下。

侯聪:讲到混时代,其实“混”这个字代表多种技术路线,而这个多种技术路线,未来不管节能也好,新能源汽车也好,我想用一个词代表个人的观点,就是未来的动力系统的一个判断,我觉得一个主题词,就是融合。可能“融合”这个词也带有一点和谐的意思。什么叫融合呢?我认为是节能与新能源的融合,就是咱们这个屋子和隔壁屋子的融合,我觉得咱们中间讨论就不必设这个墙了,就坐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另外一个融合是指技术的本身,因为我自己在做很多混合动力方面的内容,混合动力本身就是一个融合的过程,比如咱们在座的是做发动机的前辈,隔壁有做电机和电子的,我们是一个系统的融合,我们不是为了强调我们的发动机油多么的好,那边电池有多么好,这个强调是对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怎么样通过这个优秀的子系统、优秀的零部件,把它融合成一个真正高效的动力系统,最终我们回到动力总成的一个本质,就是把一些化学能转成最终驱动车的动能,用最低的代价完成最高的效率,我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我认为会产生一个融合的趋势。

许敏:其实我们不应该叫混合,叫融合更好。我觉得我们这边更有包容个性,因为我们是既得利益者,我们已经有了江山,比外来的野蛮入侵者要好一点。

魏安力:现在来讲汽车四大工艺可以做四个学科,电池就是个电池,以电为驱动的就是个动力,是一个化学反应,我的观点就是说,何部长一直在讲,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文章,就是《论新能源》,什么叫新能源?我们要对得起我们的子孙,不要我们今天讲新能源,以后我们的子孙看一块电池就叫新能源,所以谁也不要自娱自乐,也不要悲观。我曾经在内燃机讲,你也不能自娱自乐,因为到现在人类认识的物质里头,40%多是显物质,60%多是暗物质,现在都在研究暗物质,一旦暗物质来了以后,你的能源是什么,所以也不要自娱自乐,也不要悲观。第三个是我们看需求,先看基础。我的基础是什么呢?人类的基础是可燃冰,是一个油气时代,后油气时代,我们讲的绿色能源,甲醇是循环经济,看基础。然后看需求,需求是什么呢?你这个车要走,而电的储存是有限的,所以看保障条件,社会保障条件——充电桩。这些都看完了,然后很清晰的是两个轮子定型,最后是我那个报告里讲,一定是混合,这样我们才敢于说我在汽车工业中走到了前沿,否则不可能走前沿。你今天研究电动汽车的材料,人家燃料电池出来了,你跟着研究燃料电池,又出来另一种能源结构,如果跟的上就是我们现在冷静思考自己,然后走一条路,低碳能源,高效利用。

许敏:我呼应一下刚才魏主任讲的话,今天帮了我大忙,前一个月,我的一个博士生跟我说,他说我能不能和你学电动车?我说为什么?他说我怕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你说这个舆论性影响到什么程度了?

魏安力:这也是我坚持宣传的,现在我们五年的大学生,上完基础课以后,选修课都选内燃机,我是技工大毕业的,每次给上完基础课的同学讲内燃机好,让学生来报这个专业,都到了这个程度了。

许敏:整个新闻媒体讲的东西不是那么回事。你要来读书肯定按照学科来。

韩志玉:大家好,我讲一个插曲。大家看到这个照片是11年前的我,那时候是第一代哈佛下线的时候,我主持这个下线仪式,里面有一个细节,我当时带了一个红本本,当时这么大的仪式,让我上台主持,给我一张纸,我很激动,没有主持过这么大的仪式,得拿一个漂亮的东西,我在家想了一下,博士毕业证,博士毕业证外皮是红的,我就拿着上台了。刚才一看还是很高兴的,估计是网上下载的,不是我提供的。

回到这个正题,首先我的心态是比较好的,我们这个屋子里还是很多的,我们这里有部长,有很年轻的,可能有90后,从87岁的老领导到90后都有。

我讲三点,科学技术的发展,我认为还是遵循基本规律,首先是汽车带给我们什么?汽车除了把人从A搬到B以外,同时给人在这个过程中以自由,以私密,以情感。这就是汽车,否则就是公共汽车,或者是火车,或者是飞机,那不是汽车。既然有人赋予的情感和私密,首先是为人服务,所以不管怎么变,实际上它的载体不变,跟互联网正好相反,互联网是载体在变,内容没变,我们正好相反,是内容变,载体在变。我们当年为什么用汽油车代替了电动车?19世纪是先有电动车才有汽油车。现在为什么又反过来了呢?这只是一个假设,现在大家把电动车的优势,把全部空间和时间压缩在一起,就是我电动车是绿色,是因为未来我是用太阳能发电,但实际上不是,说我是绿色的,你一算碳排放,154克,他说不对,又在狡辩。未来卡罗循环告诉我们,内燃机可以达到75%,你可以这样告诉他。所以我们不能把空间和时间压缩在一起讲,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不要太多的去把我们说辩论的角度防守。最近我发现我们总防守,最近一个美国朋友,他参加一个会,他定的一个题目,我打电话让他改这个题目,他叫“内燃机面临死亡前的思考”,这是我的一个小师弟,不能这么提,你这个题目一弄就误导了。我们规律是,如果我们发动机效率高了,我们这个市场是有的,所以我想重申,不要过于被动的去解释,我们把工作做好。

第三点,由于其它动力的发展,会倒逼以燃烧为基础动力的效率。很简单,现在在美国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内燃机的创新那么多。刚刚又出来以色列的几个人,搞了一个发动机出来,我仔细研究了,在有限的程度有点吹,说热效率达到50%多,如果是真的话,这个也不得了。在外部其它能源,我们内燃机也要赶快关着门搞工作,要使劲把这个效率提高,实际上这个效率提高空间还有很多,卡罗循环怎么达到?如果你压缩壁达到50%,就接近卡罗效率,如果不相信马上可以在纸上算,也就是我想办法把压缩壁干到50%,就是我们的路径还有很多,我们在外部的竞争下想办法提高。如果说一个理想的发动机,纯氧燃烧,压缩壁50%,首先压缩机是现在的四分之一,效率达到60%,你说谁在这个时候,既没有这么多的后处理,什么都没有,这样一个,我们把这个蓝图描绘出来,这是我讲的三点,我们自己还要努力。

刘慧军:我主要在企业,不是在坚守这样的工作。昨天我在飞机上看报纸,叫做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技术,是钻石核能,里边是核能,外边为什么要搁钻石呢?因为防止辐射,只有钻石。我说这汽车整钻石核能,那得发展像钻石这样的材料,那得三十年、五十年,对我们企业不想考虑的。我想最近十年、二十年,电动车兴起之后,我现在全搞,也许跟长安是一样的,48V、强混、插电,还有新能源等等。其实作为企业研究这块非常难的,但是我有一个观念,发动机燃烧的效率提高,不管效率提不提高,未来十年到二十年,肯定是融合,就是混动,或者是插电。但是有一点,随着国家的补贴,不带插电的混动,大概是一万五千块钱,如果我们再国产的话,应该能控制在一万,就是一个车加一万块钱,就能满足2020年5升的法规,也能满足这个难题。还有欧6,想要跟欧洲去比,我们要搞混喷、双喷,标定的又有。不管怎么样,插电混合未来20年肯定是主要的,那些用电池做600公里、400公里,还是我们的一种追求吧。第二个必须要做的是轻量化,刚才有一个专家说的轻量化,虽然是非金属材料的,这个轻量化国外比我们做的好,有一个美国还是德国的,做了一个轻量化是350公斤,但是在我们国内确实不行,目前国内有生产轻量化做到的,一个是上汽在做,还有捷豹路虎在做,这个轻量化也不能按他们那样来做,也不一定是纯碳纤维,然后还有高强度钢板的,还有铝的。我们至少要降200公斤,我们还要研究现在的工艺,因为不同的材料要铆钉,铆枪的模具都是值得研究的,因为你们研究材料成本会降下来,也不是碳纤维,铝薄板我们都有。这个东西是挺好,因此加上我们各种各样的发动机技术,加上轻量化的技术,200公斤的目标,如果再加混动一万块钱,所有都达到了,成本加一万多,这就是出路,到2025年那个4升也能达到,作为民企来看这是最实际的东西。

许敏:我觉得这个可能需要真正搞电动车的人,需要冷静下来思考的,更多的跟我们这些人对话,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我们也不能太保守,我们也要有一个胸怀包容他,同时要学习,我们要认识未来的方向在哪里。大家有没有一个观点,未来的电气化的确是一个方向,即便韩总讲到75%,最后即使75%,电动化还是给你做下去。这一点上,作为一个搞发动机的人,作为一个西洋产业的,怎么样能怀着一个乐观的心态、一个超前的心态拥抱这个新的技术,你在中国汽车研究院,看看有什么观点。

沈斌:大家好,我是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的沈斌,我在16年前选择发动机这个专业的时候,我真没想到16年后我从事这么一个有使命感的工作。关于传统节能汽车,因为很多人也问我这样的问题,比如说我命名在讲节能汽车,他问的问题还是新能源的,我很郁闷,总是问我这个发动机还有多少年?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问我未来有你还是有我,我认为都没有,我认为未来50年就没有汽车这个概念了,因为石油肯定会有用完的一天,电动汽车也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肯定有一个新的能源来作为动力能源,来取代现在的化石能源。但是作为节能汽车还重不重要、到底有多少潜力?至少从“中国制造2025”里说的很清楚了,新能源汽车,节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国家是在同一个高度考虑的。从去年开始的节能汽车路线图的编制工作,由中国汽研牵头,整合了国内29家整车和零部件企业,100多位专家,专门就节能汽车,未来5年,10年,15年到底是怎么样的发展目标和路径进行了一个系统研究,其实也有一个很清晰的路线得出,首先就是一个量化的指标,就是传统的汽车,通过一些技术的使用优化,目前中国的传统汽车,至少还是有40%以上的节能潜力,也就是说2025年,我们国家如果是4升的能耗目标,那理论上不要新能源,传统汽车也能做到4升,当然可能有很多困难,各个方向做系统的努力。从这方面来看,不存在传统汽车只有五年十年的历史,甚至到2030年、2040年,有发动机的汽车在路上跑的肯定半数以上的,像大众、丰田,他们未来十年二十年,对发动机的研发都是投了巨资的。作为汽车行业人士来说,不用考虑发动机还有多少生命历史,而是我们要发动更大的精力去号召身边的人去发展节能汽车。我们也编制了节能汽车蓝皮书,我们发现国内有新能源汽车蓝皮书,有智能网联汽车蓝皮书,恰恰没有节能汽车蓝皮书。所以我们编制了节能汽车蓝皮数,也希望通过蓝皮书的发布,就是让行业,让政府,让消费者更多的去认识、了解节能汽车,并不是夕阳产业,而是有很大发展前景的产业,而且我们决定从今年开始,开展节能汽车技术高校行活动,因为发现在学校里的学生也有不太好的趋势,他们也在网上看新闻看多了,到底是不是真的,未来学发动机的学生未来五年十年真的找不到工作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希望行业有一个正常的发声。

许敏:现在的新媒体很可怕,这次美国大选起作用了,出了好多虚假新闻,影响力很大,你们这些80后不担心,我们肯定不需要担心了,你们要利用新媒体发出这个声音。

魏安力:你说到节能这个概念,工程院今天上午有一个强国战略,那是工程院提的课题,是这个专家组的专家在最后一次开会的时候,何部长提出来的,是说新能源汽车,说把节能放在一边是不对的,最后这个课题组的组长把节能放在前面,后面才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脉络是这么过来的。大概在三年前左右,工信部发的强国战略以及工信部后面所有的文件,包括规划,包括现在大家看到的十年规划,都是讲的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是我们生活所需要的,减碳是人类生存所需,真正我们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世界上目前只有尼泊尔这个国家推广电动汽车最合理,因为完全是水电,中国的火电占75%,中国的东三省的火电占85%。在这么一个高二氧化碳的排放情况下,2030年中国电动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上升的,2050年是下降的,时间空间压缩了。

我再给大家补一个小插曲,去年7月份国务院有一个关于经济下滑的会,我写了一份发言稿,里面提到两个轮子的概念。会后是李克强总理让政策研究中心做一个课题,这个课题的名字就叫“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效果评估”,这个课题给了谁呢?给了北京一所大学搞经济的研究,那个课题的经费是亚洲银行出的钱。由于亚洲银行出钱,就请来它的两个专家,一个是意大利人,一个是美国的,我也进入这个课题组研究。当时李克强总理的要求是我要问你一个问题,到底内燃机的节能减排有什么效果,有什么作用。在那个课题开题会上,我跟那两个老外辩论起来了。他们就认为,你们中国内燃机节能减排,最后一句话,拿电动机替代就完了。我就问意大利、美国专家,你们这么多汽车工业在解读,你为什么不做,你为什么拿中国来做实验?最后这两个人一直在辩,一直回答不了我的问题。最后的结果是这两个人离开了这个课题组,我说没有价值让这样的专家来,我们大量的科研调查也回答了问题,因为我的工作性质都是上不来的课题,从国家层面对内燃机还是关注的。比如我写的“十三五”规划,讲的很清楚,就是内燃机,但是你做什么要挑明,14号我就飞到日本东京,跟丰田公司的高管认真谈混合动力,他答应我打开随便看,看了之后就合作。今年年初我到常熟的研发中心,全部打开给我看了,包括电池怎么做,怎么强制通风,怎么风扇,风扇的寿命都看完了,丰田是这样,愿意和中国政府一起推混合动力,这真是我们的一个台阶。这个台阶上完了,还要不要启停了?上完这个台阶之后,中国才能真正走在前面,加上能源的结构。你见到哪一位老部长从中午听到现在。

何光远:我觉得这次会议,汽车行业很多部门、企业、院校、研究单位的专家们都来了。在这次会上我们能不能共同发出一个呼吁,不要把电动车叫新能源汽车,电是新能源吗?电是一次能源吗?电动车比内燃机汽车还早40多年呢,为什么把电动车叫新能源汽车?就包括现在改过来了,叫做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还是叫新能源,我觉得这本身概念就是错误,我们应该纠正过来,或者叫内燃机汽车,或者电动车,或者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什么叫什么,你叫个新能源,我觉得没道理。

杨志刚:我接着何部长讲的。向大家请教一下,因为我们叫节能汽车,我觉得这个概念是对的,但是今天大家谈节能的时候,都把它狭义化了,说内燃机汽车的节能,实际上对电动汽车也有一个节能的问题,我们需要一个方法把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节能和电动汽车的节能怎么样同样的衡量的起来,不然你没有办法解释特斯拉被新加坡政府罚钱了,从他们的角度来说是浪费了,所以需要从一定的方法来看。把刚刚的内燃机汽车或者电动汽车,或者其它形式的动力汽车用什么样的方法放在一个尺度上衡量一下。

许敏:我们今天已经看了技术路线,你们已经做出来了,那么多的技术路线,你叫混时代,这么多的技术路线,有这么混时代,要考虑到客户的需求,要考虑到成本,市场上面的问题。作为企业来讲难办了,企业最好办的是1+1等于2,有这么多的选择,这么多的技术路线,你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没有那么多的钱,而且你有时间上面,赶紧产品得卖的好,这个怎么办呢?下一个产品是什么呢?什么样是你最佳的选择呢?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

徐政:这个问题很难,刚才几位嘉宾谈到了4升车的挑战,时间的原因我提了一句,大家可能没有提到。实际上我们荣威I6,也是准B级车,我们搭载了3缸机,里面有我们很多的技术,已经做到5升以下,所以从5升到4升是另外20%的节能。从这个角度讲,刚才各位嘉宾都阐述了这个事情,这里面我们再加上发动机的一些技术的升级,再加上一些技术微混的概念,这是一个观点。第二个还是回到刚才的大观点。在较长时间内,实际上多元化的动力系统是共存,这样的共识,实际上是现在国际商主流行业里的共识。虽然像许敏教授讲的,我们从业者就是我们这个行业里的大企业,我们似乎是既得利益者,我们似乎想保住这个观点,但是事实上所有的大企业,都要观察新技术的发展,尤其可能颠覆性技术的发展趋势,这是毫无疑问的。大家知道手机,IT界很多大的企业,转眼之间就消失了,似乎前几年还是领先的,所以大的集团都会关注这些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否会对我们现在的产生影响,我们是否还在这个技术的核心潮流上,而不是过几年就被颠覆。虽然有这个既得利益的壁垒,但是事实上大家都非常关注这个事情,通过各种研讨、各种研究,我们看到丰田也好,宝马也好,中间的共识都是这样的,所以说这个观点我个人认为还是一个比较客观的观点,同时我们中国工程学会发布的这个技术路线图,也是把节能放在前面,而且很多的路线图和路线方向也非常一致,这一点也是非常明智的一个研究,也是很多专家一起研究的一个结果,所以这是一个观点。

第三个观点,刚才韩总讲到的,我觉得我们不用太多的去关注这个观点,就是我们内燃机存在多久,或者多元化动力系统时间的跨度,反过来我们确实要扎扎实实的把这样的一种状态当做一种驱动力,当做我们进一步提升,或者开发我们内燃机进一步提升的驱动力。还有我们刚才列的那些技术,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技术,可以明确看到能达到50%的效率,其实还有潜能可以发掘的,只不过大家因为前面的原因没有继续走,而现在门外汉来敲门了,所以有一个倒逼的机制。许敏教授提的另一个,就是怎么走的问题。现在走路的走法也是,我个人觉得大企业走的虽然比较稳,一方面要完成支柱核心的这块企业,要做的这部分工作包括应对我们眼前的排放也好,油耗也好,有法规,我们产生的动力或者节能车的概念,肯定要大头做的事情。但是目前这样大的趋势,整个动力系统的电气化,包括后续真正的新能源,就是氢能源,或者燃料电池这块,这是大的企业也在真正在做的工作。因为这件事情是十几年前,许敏教授和韩总在美国的时候,那个时候在美国已经热过一阵子,当时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做到一定程度就非常弱小了,那方面的工作弱化了。但是这次我们判断,各大企业都在做这方面的事情,而且真正计划是在可见的未来,比如十年左右的时间,真正推向市场的概念。所以这些大的技术趋势,作为主机厂,我们必须要去真正的做。从规划的角度,整车平台也好,我们动力系统也好,都要按照市场的需求,这也是最重要的。

许敏:所以企业也要把生意做好,能够赚钱。

徐政:确实给规划这个角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然后还有国家的法规,新能源的积分有多少。

许敏:选择太多了也不太好做。魏秘书长,你对新颁布的节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魏安力:我就三句话,一个产品,比较有产业基础。第二,有需求。第三,一定要看边界条件。比如电动汽车,北京为什么推的这么难呢?北京说我上了十万辆二十万辆的时候,我最怕我的电网瘫痪。咱们说7+1的技术路线,缺的就是产业基础没衔接上,按照那个技术路线走下去,我们整个国家的内燃机,包括汽车工业的产业技术就给边缘,那是给合资、独资企业写的。你要按照他的走,就得投资,投资就需要资金,你现有的产业技术,你的装备,你的条件全部是一堆废铁,适应不了,也改变不了,按照这个路线下去,要么舍掉你的坛坛罐罐重新来,要么维系你的坛坛罐罐,就达不到那个界定。中间有没有条件?有,就是他们没有在这一方面研究,就是这7+1的技术路线没有跟内燃机协会,没有跟汽车工业协会,没有跟一些产业界的专业结合起来讨论,所以非常遗憾。就像大家看到的环保工程中心写的环保技术政策,就是内燃机的汽车,它来写一个中国环保技术政策,你怎么写的出来呢?你知道发动机吗?你知道燃烧吗?你知道后处理吗?你知道两级增压吗?

许敏:我觉得这个观点太对了,我们坚决不能以某一个技术、某一个产品,或者某一个企业作为出发点来看,这实际是一个新的生态环境的问题,要营造一个生态环境,这个非常好。

韩志玉:我增加一点我的想法,从未来来讲,我更觉得我们国家幅员辽阔,能源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所以我有两个想法。第一个,我坚决反对我们国家汽车行业里头,做什么事情都是有我们国家的一个基数,按照我们国家发达梯度来讲,至少是三个发达梯度,沿海、中部和西部,你把全中国的基数加在一起,那做任何预测都是有问题的。反过来讲,我们国家也是在能源上有分布,我们这个大陆相当于欧洲大陆,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能源政策绝不是一个能源政策,我们的技术路线也不是唯一的技术路线。我们应该根据区域不同,制定跟区域能源便利相适应的多元化的能源政策。什么样的多元化能源政策呢?我认为就是油、气、电三种能源的结合,油大家比较好理解,气就是以天然气为主的低碳能源,不仅是天然气,低碳能源。电也是比较好理解的,为什么这样讲?中国在2030年,要达到二氧化碳的峰值,怎么达到?现在还有15年,严格意义上我们只有三代、四代车,怎么达到?最乐观的预测,2030年只有40%的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我现在也不太用新能源,因为容易混淆,怎么达到呢?那烧天然气,二氧化碳的排放就要低20%,我们拥有这么多的气,在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下,都是有气的国家,我们很难想象把“一带一路”的气,让他们用电,这个有点逻辑不通,所以发展以天然气为主的低碳能源,包括甲醇这种低碳,所谓低碳是分子小,一个碳四个氢,一个氧。天然气是1个碳4个氢,汽油是8个碳18个氢,所以这样的低碳燃料,就形成油、气、电三个结合。

大力发展低碳能源、低碳汽车,我为什么现在比较欣慰呢?第一,我觉得不管怎么样,魏秘书长反对技术路线,我觉得第一个,他把节能战略放在七个战略之首,这是一个进步,以前不提的。就在前天,国家能源局刚刚发布一个大力推广天然气的政策征求意见稿,上面就明确提出对天然气更名了。第一,它是低碳能源;第二,它是主体能源;第三,它是现实路径,解决了我们国家环境等生态问题的现实路径。这不是我讲的,我三年前这么讲大家不听的,现在能源局说的,同时给天然气车,补贴政策给天然气车,以相应的补贴。因为我在做天然气,所以我现在气更足了,所以我认为油、气、电对国家来讲,在15年之内,我认为不引入低碳燃料,要达到二氧化碳的峰值,我觉得是很难实现,甚至是实现不了。所以要大量的引入低碳燃料,甲醇、天然气,我今天在这个平台再给大家呼吁一次,三年前我呼吁过一次。

许敏:就相当于一个父亲有几个孩子,内燃机是大儿子,天然气是二儿子,还有甲醇、乙醇什么的,然后电动车是小儿子,父母偏心就爱小儿子。这个不行,这不是一个健康的家庭。

辛军:应该学习到很多,我觉得应该要回应一下何部长的建议,我认为电动车和插电强混,不能称之为新能源汽车。

魏安力:辛军,你可以写一个会议组织纪要,可以发一个声明书,把新能源的概念,纠偏过来,否则下个世纪很丢人的。

许敏:现在更丢人的是外国人都学我们了,他们都学我们叫新能源了。

辛军:基本上把这个观点,没有什么碰撞了。我想趁着这个机会来讲讲我的观点,基本上是认同,不管是韩博士讲的,还是许博士讲的,我认为国家确实不应该制定这个技术路线,国家应该制定这个目标,比如我的碳排放是多少,或者油耗多少,应该拿学术界也好,搞技术的人去寻找最好的技术方案。我个人认为内燃机前景还是非常广的。

许敏:今天非常感谢各位嘉宾,还有台下大家的这种互动,何部长今天都坐在这里,每一个都很认真听,这么大的岁数,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前辈、老领导,非常感谢您!非常感谢大家今天能够一直坚持到现在,最后感谢各位嘉宾精彩的发言。今天的会议就到此结束!

敬请关注盖世汽车“2016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直播专题:

网站专题链接:http://auto.gasgoo.com/topic/qcyhj/

手机WAP站专题链接:http://m.gasgoo.com/topic/qcyhj/

提示:本文为现场速记,未经专家审核,请勿转载!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6/12/01061933193370002142121.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