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问界M7核心零部件配套供应商一览
  • 2024中国汽车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 2024智能座舱车载声学大会
  • 2024第六届智能驾驶地图与定位大会
  • 2024第七届智能驾驶与人机共驾论坛
  • 2024第二届吉利汽车技术论坛暨前瞻技术展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访谈 > 正文

桑塔纳之父回顾中国汽车业早期不寻常历史

访桑塔纳之父、原上海汽车联营公司董事长蒋涛

盖世汽车网 2009-04-08 09:29:13
核心提示:回首30年前筹建上海大众汽车的点点滴滴,当年主持对外谈判的蒋涛似乎历历在目。1978年,时任上海机电一局局长的蒋涛接到一项重大的使命,这就是中国汽车史上著名的“上海轿车项目”。依靠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谈判小组自身的努力,上海大众得以在荒芜的安亭“孤岛”上发展壮大,开始走出上海;并带领着中国汽车零部件业、中国汽车业快速成长。这位87岁老人在回忆中为众人揭示上海大众的创建原委,桑塔纳国产化进程,以及上海大众推动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大跃进的显著影响。本文为《上海证券报》首席吴琼专访实录。

蒋涛:在回答提问之前,我想先说明两点:

一是媒体把上海大众的建立作为改革开放"破冰-30年"的内容之一,"破冰"言之不过,评价恰当,选题准确。上海大众成立之前全国尚没有运用与外商合作合资形式,组建大型制造业中汽车工业企业的先例,是改革开放伊始机械制造业中一块试验田。它如同在白纸上画画一样,一切均需从头开始。新事物的成长、发展,都有一个实践--探索--积累--发展--创新的过程。上海大众30年正是沿着这条轨迹成长壮大起来的。

二是借此机会简要介绍一下上海大众的现状。改革开放30年在历史长河中仅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就上海大众一个企业讲则是渡过了一段极不寻常的日子,它从初始时一棵幼小树苗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从当初年产销轿车二万辆规模,今年产销量预计可达到中高级轿车五十万辆。从一个工厂变成四个现代化的工厂。企业资产超过当初中外双方投资100倍以上,崭新的技术装备、先进的管理水平、完整的研发机制与高素质的职工等都已具有世界现代化同类企业水平。它的变化正是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国外资本引进先进技术推进国民经济实现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两年前率先在中国大型轿车生产企业,开发研制了中高级轿车"领驭",成为上海大众市场畅销产品之一。去年接受了德国大众专门为美洲市场研制一款中级轿车新任务。今年在南京新厂开始批产自行研制的"桑塔纳"系列"志俊"新的中级轿车,一改合资企业新产品总是依靠外方提供的状况。2001年企业荣获国家质量管理奖,成为国内汽车企业至今唯一获得该项荣誉的企业。这是他们从企业成立起就坚持"质量是企业生命" 全体职工"永争第一" 全面执行质量管理不懈努力的结果。

第一个问题,上海方面为什么会选择德国大众作为合作伙伴?

蒋涛:说来话长了,起因是1978年7月国家有关委办向国务院报告,拟以来件来料加工形式,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旨在为国家换取一些外汇,中汽总公司争取到一条轿车装配线,放在上海,借此改造上海汽车厂。我们把这件事称为"千载难逢发展上海轿车工业的机遇"。当时中国生产轿车的只有两家,一汽"红旗"是供高级官员与接待外宾的专用车。另是上海牌,它是五十年代水平的仿制车,产量也少,不能满足用户需要,每年进口车要花国家大量外汇。引进一条来件装配线规模是年产3万辆,80%出口,20%内销,目的是既赚取外汇又减少进口,节约外汇。经过两个月中汽总公司与世界各国大的汽车集团接触的结果,无一家对此方案感兴趣。最后还是美国通用公司董事长墨菲先生向中汽公司建议,对轿车这种高科技水平的产品,最好采用合资办法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当年11月9日当国家计委副主任顾明向小平同志请示"轿车能否与外商合资经营"时,小平当即回答说"可以,不仅轿车可以,重型汽车也可以"一锤定音。中汽公司随即告诉上海,今后轿车项目即按中外合资经营方式与外商接触。

上海迅速把这一信息电话告诉了我,我当时正在参加中国机械工业代表团对欧洲六国访问,11月20日左右到了德国(西德)在参观大众公司的预备会上我向周子健部长建议,在参观后座谈会时是否向大众提出了有没有与上海合作合资经营轿车厂的意愿,周子健部长同意了我的建议。当提出这一问题,出乎意料的得到当时大众董事长施密特先生热烈响应,双手赞赏。他说,他们正在和另一国家(事后了解是韩国)商谈在亚洲合作建厂问题,如果中国愿和大众合作我们就放弃与另一国家商谈的项目,他进一步地说,与中国合作,一愿出资金,二愿转让技术,把大众研制的最新车型提供上海选择。当时任代表团秘书长的江泽民会后亲自向我交代:蒋涛同志千万不要放过这一机遇,回国后抓紧向中央各部委和市委市府领导汇报请他们支持。以后有关部委和市领导一致表示同意,奠定了与大众合作的基础。汪道涵市长当即指示,这一项目由我负责,组织班子着手准备对外谈判。以后我们工作两次调动对这个项目对外谈判始终由我主持直至最后的签约。上海汽车拖拉机工业联营公司成立,我调入公司任董事长,继续参与谈判和早期企业改造、建设与国产化工作计二十年之久。德国大众称我是"上海桑塔纳"之父,最近看到大众派驻上海大众的首任代表波斯特先生在上海1000天的回忆录,称我是上海大众的"祖师爷"实在不敢当,我仅是做了份内应该做的工作,只此而已。

为什么桑塔纳"国产化不能搞瓜菜代"(1960年前后发生在中国大陆的三年困难时期的一个用"代食品"充饥的临时措施,编者注)?

蒋涛:桑车配套件国产化"要坚持高标准,不搞瓜菜代"是朱镕基调来上海担任市长召开的国产化动员大会上向各配套企业提出的一项严肃任务。这一决策不仅保证了桑车在中国市场上享有了优质可靠的声誉,有一句广告语:"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就是例证。它还对九十年代中后期国内新起来的许多轿车企业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起步快,规模大都与受益上海桑车共同体的优质配套件有关,这一状况至今仍未有大的改变。许多配套件已批量出口,成为上海工业出口创汇的一个重要渠道。

这里有段插曲借机也说一下:朱镕基同志来上海前担任国家经委主任,当时国产化进展比较慢,质量也不好,北京有关部门对此颇有怨言,为此专程来上海检查,市经委召开了"国产化"汇报会,会议在杨浦区轮胎公司,这是我与朱镕基同志第一次见面,会上朱主任先讲了北京的一些怨言和批评,一是国产化进展太慢,二是上海一味坚持德国大众标准,不符合国情,主张降低标准等等,有关同志汇报了国产化进展情况,我也发了言。我说:上海大众成立两年了,国产化只有轮胎,收音机、喇叭三样东西实现了配套,仅占2.1%,北京有些同志不满意的心情可以理解,北京有些同志不满意,上海有些同志包括我们在内也不满意。有关企业、职工已作了不少努力,但企业的现实情况是:装备是五十年代的,管理混乱,技术水平低,职工没有经过岗位培训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个过程和时间。至于降低国产化标准的意见是绝对不可以取的
①水平标准与外商合资旨在中国最终要建立自主的现代化的汽车工业,远超出了只是创汇、节汇的初衷;
②降低标准搞"瓜菜代"只能造成"欲速则不达"的后果,已有历史教训;
③降低标准,外方肯定不会同意。你让人家把八十年代的产品再倒退到五十年代是不可能的;
④降低标准也有双方签署的合资合同。

最后我说,国产化进展慢外方也很关心、着急,双方已初步商定解决办法,即把对方的配套商引入到上海,对口合作的方案,先易后难分批实施,但企业改造、人员培训更新设备等尚需一定资金投入的支撑。当时对我的汇报朱镕基同志既未肯定也未批评,似有所思。但从此北京批评上海国产化进展慢要求降低标准的声音都听不到了。国产化真正转折点就是前面说的那次动员大会了。

请您回顾30年上海大众早期建设几件难忘的事。

蒋涛:首先,不能忘记小平同志对中国经济提倡改革开放实现高速发展的丰功伟绩。他对上海轿车项目做出的"轿车可以搞合资,不但轿车可以,重型车也可以"的英明决策为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首创了上海大众合资经营第一块试验田。上海大众的先进理念对推动全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30年的努力一举超越了世界汽车产销大国百年历史,进入世界汽车产销大国行列。这一成就值得记入史册永远纪念。

第二,办成一件事尤其是开创性的新事、大事,必须集中大家的才智,群策群力要服从大局,听从统一指挥取得各部委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参与和支持。上海大众看似地方项目,实际是中央项目,它涉及国家一系列对外合作的政策、法规、巨额外汇支付等,企业改造中许多难点的解决又离不开当地政府,否则很难把事情办成办好。

第三,"成事在人,败事也在人"这是一句很有哲理的古话。当事人一定要倾尽全力,尽职尽责,勇于创新开拓性工作,不轻易上交矛盾。谈判中两件事的解决至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件是外汇支付落实问题,外汇支付是外商最关心的事,特别是初创时期,企业尚无创汇能力,需要国家支持,一讲需要数字没有一个部门能拍板,外方几次提到中国只有中国银行一家才能经营外汇,希望得到银行的支持,为此我们想出了拉中国银行参股的点子,果然得到总行的同意,圆满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二件事是在合资合同签署的头天晚上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大众又提出中国施行的是计划经济,轿车的销售要通过国家分配,中汽公司将来不支持怎么办?有了解决外汇的前例,当晚动员中汽公司也参股,因此第二天合同签署时中方股东变成了三家。

第四,面对合资经营的新事物,还要不耻下问,向外方请教。谈判后期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外方提出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矛盾协商不成怎么办?经请示北京有关部门,一致意见,企业在中国当然按中国法律办,外方则提出我们出资50%,按中国说法也应按德国法律办,双方争执不下。后来我请教大众的法律顾问麦斯曼先生,他说按国际惯例是提交瑞典国际法庭仲裁,才统一了国内意见,后来就按这个办法解决了。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09/01/07101532153249138454.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