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帮”押宝电动车之后: 大众批量新品在华竞争力只待定价

车事经典 2019/4/9 9:19:53 盖世大V说

目前除了纯电电池(如三元锂电池),作为汽车动力的可替代能源还是有很多,如氢能、甲醇、太阳能等,连我国都已在开始在氢能与甲醇两种能源领域布局。

但每个国家的战略思路还是有所不同,基于现阶段的商业化考量,德国汽车工业还是认为电动车是未来发展方向,而非未来10年内在技术商业化上不可能有突破的氢能源燃料电池车。

为此,在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撮合下,德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宝马汽车、戴姆勒汽车日前达成了共识,同意在未来10年里,电动车是企业能源战略发展的方向。

三大顶级汽车巨头(大众汽车全球总销量排名前三、奔驰与宝马在豪华车领域排名前三)联手未来能源战略,这在全球汽车界并不多见。无论这是基于柴油车(信用问题)断臂求生的考虑,还是基于目前全国最大的电动车市场——中国市场的战略需求,总之它们联手了,它的冲击力将是全球性的。

相对于奔驰、宝马两家,大众汽车可能因这次联手成为最大受益者,这不仅是因为其品牌较多(12个整车品牌),全球销量较大(尤其在中国市场),更是因为它是早早布局电动车战略的汽车巨头。

早在2016年6月,着眼未来的“携手同心 — 2025战略”发布之时,大众汽车就已将电动汽车视为战略的核心部分,以期到2025年在全球电动汽车领域成为引领者(预计届时集团销售的新车中约有四分之一将是纯电动汽车)。

2017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大众汽车发布了当时业内最全面的电动化战略,“Roadmap E”正式启动。最晚到2030年,大众汽车的整个车型阵容将实现电动化。这意味着,集团旗下各品牌、覆盖各市场的300余款车型届时均将推出至少一款电动版车型。

当然,在大众的汽车电动化战略中,中国市场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更是首要的一环。要知道,中国市场是目前全球电动商业化规模第一大市场,也是大众汽车全球销量第一大市场(每年400万辆,占全球销量的2/5),将这样市场的销量按一定比例(目标为40%)电动化,对大众汽车的意义可见一斑。

如果从量计算,在大众汽车旗下首推的就应该是大众品牌产品的电动化。据了解,从去年开始,大众品牌就在中国布局了三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GTE车型,而今年同开始布局纯电产品。

日前,三款在大众汽车在华合资公司的主力产品的纯电版正式与公众见面,它们是一汽-大众的高尔夫·纯电(e-GOLF)和宝来·纯电(e-BORA),以及上汽大众的朗逸电动版(e-Lavida)。

这三款纯电车型并不是出自大众最先进的纯电平台——MEB平台的产品,而基于MQB平台上的产品。虽然有声音说这三款产品是“油改电”的结果,但其实在MQB平台最初设计时就已规划可以搭载多种动力系统,甚至包括氢能源,因此出自这一平台的电动车产品与市场上认知的“油改电”车型有着本质区别。

这样就可以保障在与传统燃油车相同品质(包括空间不损失)下,用户可以得到纯电产品带来的愉悦体验。不过这三款车型在“三电”层面所采用的技术都是一样的,电芯是同样的供应商(宁德时代)的相同产品;电机同样是整合了单速变速箱和差速器的APP 290电机(最大功率100kW,最大扭矩290N·m);同样的智能的电控科技,配备iBooster制动能量回收与智能低电量管理系统。这种统一也符合大众汽车一贯模块化的生产方式。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这三款车都是目前大众品牌在华的主流冲量产品,其中宝来在2018年销量达到了24万辆、高尔夫达14万辆;朗逸更是从2008年上市至今的11年中,累计销售突破400万辆。这种标志性车型推出纯电产品,更加展示了大众品牌在电动化方面的决心。

然而与同样是冲量产品的日产轩逸纯电版不同的是,三款大众品牌车型的纯电版的续航里程都不高,综合工况不及280km(将将够新补贴政策标准的250 km),而轩逸纯电版至少在320km,中国品牌的纯电车型则更高。大众如此选择,这是为什么呢?

据透露,这是大众品牌基于成本、充电、电池安全、重量、能耗以及整车操控体验等多方面因素后,选择的最为稳妥与可靠的结果,而且也是国内大部分用户应用的续航里程范围(250-300km)。这也代表着大众品牌推这三款电动车考虑的首要因素并不是补贴,而是现实的产品体验以及由此形成的竞争力。

从这三款产品可以看出,虽然大众品牌在华的电动化决心最大,但并不激进,在新能源政策补贴逐渐消失的情况下,大众希望以真正实力赢得用户,并从中盈利。

在2020年之前,大众品牌不仅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数量将翻番,纯电产品也将在这三款车型的基础上再添一子。届时拥有10款新能源车型大众品牌将实现国产3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目标。

但起步如何,还要看这三款电动车的定价能否hold住已被超长续航里程“洗脑”的中国用户。

来源:盖世汽车大V说 作者:车事经典 *本文由盖世汽车大V说专栏作者撰写发布。专栏作者为本文的真实合法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盖世汽车。如需转载请联系专栏作者。

车事经典

严肃的话题,逗比的语言; 专业化的问题,社会化的解读。 让每一个故事成为阅读经典。

  • 42943

  • 33

盖世大V作者



关于盖世汽车资讯| 联系电话:021-39586122 |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盖世汽车旗下网站:中文站|国际站|中文汽车资讯|英文汽车资讯|盖世汽车社区

盖世汽车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