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2024第七届智能驾驶与人机共驾论坛
  • 2024第六届智能驾驶地图与定位大会
  • 2024中国汽车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 2024智能座舱车载声学大会
  • 舱驾、行泊一体及BEV视觉感知培训
  • 2024第二届吉利汽车技术论坛暨前瞻技术展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 > 正文

生产资质,会放开吗?

盖世汽车 南杨 2023-12-16 14:55:54

把不少新造车品牌都困死在临门一脚时刻的生产资质问题,近期有了新的进展。

不久前,在工信部公示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 378 批)拟发布新增车辆生产企业清单中,出现了“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和“光束汽车有限公司”的名字。 进入拟发布新增车辆生产企业清单名列,意味着什么呢?首先说明企业已经通过了相关部门的资质审核;其次,在通过了公示期之后,上榜企业将正式获得相关的生产资质。

以上两家企业在公告名单中的备注都是——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

生产资质,会放开吗?

图片来源: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截图

一时之间,蔚来和光束获得独立生产资质的消息甚嚣尘上。

这件事儿之所以如此受关注,是因为大家普遍的认知中,相关部门早已经停止审批新的汽车生产资质,并且“代工”和购买生产资质的路也陆续被“堵死”。此前已经有过多家新造车品牌,准备工作早已就绪,个别企业甚至都已经建好了工厂,但就是因为迟迟无法获得汽车生产的准入许可,最终不得不在量产前夜,选择破产清算。

被资质难倒的“英雄汉”

李一男此前创立的牛创汽车,绝对有资格去竞争最短命新造车势力的名号。

2021年年底,李一男带着自己的全新创业项目——牛创汽车,正式加入到了新造车的大军之中。2021年12月,牛创汽车旗下电动车品牌自游家,正式对外亮相。但刚刚一年之后,在2022年12月,李一男就发布了那封著名的《致NV用户的一封信》,宣布自游家的首款车型——自游家NV无法量产交付,信中那句:“我们期待的美好旅程还没有开始,就即将结束。”也正式宣告,自游家项目,黄了。

因为在新造车势力中算是后来者,所以从一开始,牛创就特别注重赶项目进度。2021年12月发布自游家品牌,同时还官宣了首款车型自游家NV,要在2022年上半年上市并接受预订,同年9月就要启动交付。

当然,事实证明,以上时间节点更多停留在企业口嗨阶段,真实的进度是,在2022年10月8日,自游家NV正式上市,共推出了纯电和增程两个版本。与当初宣传的节点相比,肯定是延迟了,但不到一年时间就真的上市了新车,牛创的速度,即便在普遍求快的新造车企业中,也绝对能够称得上是佼佼者了。只不过,后续的交付环节,还是出问题了,自游家NV根本就不具备交付的大前提——进入新车目录。原因也简单,自游家没有生产资质。

牛创最初的设想中,会通过“先租后买”的方式,获得合作伙伴大乘汽车的生产资质。大乘汽车拥有现成的工厂,也具备新能源车生产资质,但大乘的新能源业务停产时间超过了两年,行业内普遍认为,因为相关政策收紧,大乘要重启新能源业务,资质需要重新审核。

但自游家,显然是等不起了。

事实上,直到今年年中时候,随着换壳自游家NV的大乘V70,登榜第37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大乘汽车重获生产资质的信息才被最终证实。

无独有偶,近期还有另一家备受关注的新造车项目——集度汽车,也没有扛过生产资质的限制。

集度汽车是百度和吉利汽车共同合作的项目。此前这家车企对外输出信息时,基本上都是以百度为主,所以该项目一度也被直接视作是百度的造车项目。百度作为国内互联网领域的龙头企业,其要造车这件事有多轰动自不必多言,但就是这家由百度牵头的新造车企业,也遭遇了拿不到生产资质的难题。

好消息是,百度这次造车的尝试并没有竹篮打水一场空,在2023年8月,百度和吉利成立了新的合资项目极越汽车,整合了由集度汽车中剥离出来的造车业务,并通过由吉利汽车主导该项目(吉利通过关联公司持股极越汽车65%)的方式,规避了需要独立申请生产资质的相关问题。而集度汽车则回归百度的“老本行”,未来将主要聚焦智能化研发成果的输出。

牛创和集度项目此前接连受阻的现实,一度断绝了我们对国内再出现新造车项目的期许。但政策相关的问题,肯定会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必要的调整。现在,蔚来和光束一起获得生产资质,更早之前小米的生产资质也已经正式曝光。所以原则上看,究竟能不能获得生产资质,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生产资质,会放开吗?

小米汽车,图片来源:工信部

为了拿到造车资质,大家都经历了什么?

新造车资质的获批,确实让行业对国内未来的新造车运动,又多了一份期待。但也有业内人士对盖世汽车表示,借助小米生产资质获批的节点,个别车企也争取到了最后一波“福利”,但接下来,国内造车资质越收越紧的大趋势,并不会有根本性的转变。

国内开始重视造车资质的问题,应该要从新千年初期开始算起。

彼时发改委和工信部进行了分工,发改委判断车企是否有资质建厂造车,工信部则管理产品能否上市销售的问题,这也就是此前我们常常会听到的造车“双资质”。2015年前后,发改委开始收紧汽车生产资质的审批,从技术能力,发展方向等方面,设置了一系列的前提条件。目的很明确,当时国内的汽车品牌数量已经过度“繁荣”,而且市面上已经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需要提高造车门槛,防止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掐灭盲目投资的苗头。到了2019年,发改委发布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将核准管理调整为地方政府备案管理。自此之后,工信部的造车资质成为唯一准入端口。

这一时期,有个特殊情况,国内新能源市场开始逐步壮大。

为了刺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相关部门在新能源车生产资质方面,其实是开闸放水过一段时间,不少新投建的新能源企业,都是在2019年之前快速的通过了生产资质的审批。但随着渠道内注入的水越来越多,管理难度也是指数级提升,参与企业良莠不齐的弊端开始逐步显现,一度还出现过汽车企业大规模“骗补”的行为。

为了整顿行业乱像,新能源车生产资质也开始一步步的收紧,蔚来和小鹏等当时备受关注的新造车项目,都没能获得生产资质。好在,当时代工和资质买卖的“闸口”并没有关闭,蔚来和小鹏都赶上了代工生产的“末班”车,后来的理想,则是通过收购“壳资源”的方式,成功上岸。

为了加强对新能源车企的管理,引导行业有序发展,相关部门最近几年开始逐步细化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申请的相关准则。总体而言,大方向就是限制越来越多,获批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直到进入2023年之后,传出了“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不再允许销售,只能注销”的消息,这也正是牛创汽车和集度汽车出现资质问题的大背景。

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同样是外资豪华品牌和中国车企的合资项目,为什么光束是独立申请资质,而智马达汽车都已经开售两款车型了,却并没有传出生产资质的问题。

先简单介绍下两家车企。光束汽车是宝马和长城汽车合资的整车项目,主要负责生产宝马旗下MINI品牌的电动车型。智马达汽车是奔驰和吉利的合资项目,主要负责生产奔驰旗下smart品牌的电动车,目前已经投放了精灵#1和精灵#3两款车型。

国产smart之所以不用另外申请生产资质的原因其实也简单,smart的生产企业是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这家企业拥有新能源生产资质,换言之,smart在更早之前就已经解决了生产资质问题。盖世汽车从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得的数据显示,吉利汽车集团目前拥有5个乘用车生产资质,其中就包括了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同理,小米汽车近期传出的生产资质,也不是新申请的,而是借用北汽越野的生产资质。

生产资质,会放开吗?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已经提前获批可以“代工”生产的新能源企业,如蔚来,为何还要寻求独立的生产资质呢?

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此前的言论其实已经回答过这个问题,如果蔚来的汽车完全由自己制造,制造成本将下降10%。蔚来汽车的财报显示,2018年-2022年间,蔚来汽车向江淮汽车支付的代工费分别是2.23亿元、4.41亿元、5.32亿元、7.15亿元和11.27亿元,对依旧深陷亏损泥沼中的蔚来汽车而言,这可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为了生产销售汽车产品,一大批新造车企业这些年可谓是各显神通,通过独立申请、代工生产、重金采购“壳资源”等方式,有企业已经闯关成功,也有企业倒在了量产之前,但整体而言,正是因为提升了准入门槛,才让国内的新能源市场变得更加有序。至少,燃油时代初期,创业者蜂拥而入带来的一地鸡毛和长时间的混乱局面,并没有在新能源市场上重新上演。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312/16I70374458C108.shtml

文章标签: 蔚来 百度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