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斯凯孚SKF线上展示厅—2024北京车展
  • 2024中国汽车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 2024智能座舱车载声学大会
  • 2024第六届智能驾驶地图与定位大会
  • 2024第七届智能驾驶与人机共驾论坛
  • 2024第二届吉利汽车技术论坛暨前瞻技术展
当前位置:首页 > C Talk > 正文

C Talk | 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Stefan Hartung:革自己的新,迎接新技术时代

盖世汽车 周晓莺占亚娥 2023-09-27 07:00:00

C Talk | 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Stefan Hartung:革自己的新,迎接新技术时代

C Talk | 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Stefan Hartung:革自己的新,迎接新技术时代

对话 | 盖世汽车CEO、盖世汽车资讯部总编 周晓莺 

撰文 | 盖世汽车编辑 占亚娥

马克思曾说过,“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而自我革命,就是要让自己做不落伍于时代的火车头。

当前,汽车行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革:在智能电动汽车的助推之下,市场格局及消费者的品牌认知与用车习惯正以前所未见的速度演变。汽车行业的全面转型也让供应链格局发生巨大转变,零部件企业在推进传统硬件产品智能化升级的同时,需要逐步进入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及软件产品市场,实现软硬件一体化集成与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即便是常年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上霸榜第一的博世,也须如此。

今年5月份,博世宣布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正在进行业务架构调整,自2024年1月1日起,重组后的汽车业务将更名为“博世智能交通业务”,同时成立业务董事会。

至于推进汽车业务组织架构调整的原因,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Stefan Hartung在接受盖世汽车C Talk采访时说道:“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汽车的设计和架构都发生了变化,客户对各种技术产品的需求越来越综合,一些过去被视为独立的产品现在被合并到一起。对于客户的需求,如果我们需要跨部门提供多种不同的博世产品才能满足,那并不是一个好的做法。”

显然,博世此举是意识到了技术趋势和客户需求的变化,才开启了这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值得注意的是这场“革命”的背景:2022年,博世各项业绩指标都实现了增长,销售额同比增长12%至882亿欧元,息税前利润同比上涨18.8%至38亿欧元,息税前利润率从4.0%上升至4.3%。其中,汽车业务依然是博世销售额最高的业务板块,同比增长16%,占集团销售额的近60%。

也就是说,博世的自我革命并不是要“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而是在各项业绩都向好的同时精益求精,即不满足于一时的成就,尽力向更高、更远、更美好的目标挺进。这也是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我们常说,否定他人容易,否定自我难,而在成功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否定更是难上加难,需要虚心找到自身存在的矛盾,革除问题和不足,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这也是古语所说的“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022年销售额几乎是其他零部件巨头两倍的博世,可以说已经实现了“胜人者有力”,而在“自胜者强”的路上,博世以重组汽车业务为起点,打破原有的部门划分,解决大企业常见的跨部门沟通协作难题,从而更迅速地推出创新成果。此外,Stefan Hartung透露,博世总是竭尽全力,在各大关键技术领域都积极参与,例如当前流行的AI应用方面、大语言模型等,且不断致力于在电子控制和现代车辆的软件方面取得进步。

“我们不仅是内燃机发动机零部件的领军者之一,也一直活跃在车辆控制、制动控制、转向控制等方面。未来的车辆电子电气架构将更加集中,计算单元更加重要,这些单元需要完全不同的传感器设置,转向、制动和其他部件也需要完全不同的软件集成。这也是博世致力于为新一代车型所提供的。”Stefan Hartung说道。

关于汽车行业的未来,Stefan Hartung认为,全球电动化的发展目前看起来相当迅速,但还没有完全普及,在实现100%的电气化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自动驾驶也是如此。而博世希望通过不断的自我革新和进步,做引领汽车行业转型的“火车头”,帮助塑造更美好的出行未来。

那么,为了迎接新技术时代,博世还将有哪些新的发展举措?对于汽车市场的诸多现象,博世有着怎样的思考?对于中国市场下一任管理层,博世又有怎样的期待?

以下为访谈实录

重组汽车业务原因

周晓莺:首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注意到博世今年重组了汽车业务,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调整?

Stefan Hartung现在关键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客户在汽车设计方面发生了变化,对各种技术产品的需求越来越综合,一些过去被视为独立的产品现在被合并到一起。而且,汽车的架构也发生了变化,更趋向于软件定义。

这就是我们重组汽车部门的原因,因为如果我们向客户提供来自十个不同部门的十种博世产品,那并不是一个好的做法。如果我们不能提供客户所需的综合解决方案,那么我们在设计方面就是不正确的。因此,我们必须适应客户,适应新技术趋势。

对企业出海和自研的看法

周晓莺:现在我们看到汽车行业的大趋势非常明显,这次在IAA我们也注意到很多中国OEM和供应商,他们非常热衷于进入欧洲市场。您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您认为中国企业出海是否具备一些优势,或者需要为出海做哪些准备?

Stefan Hartung这种现象其实很自然,在本土市场取得成功的企业通常也会尝试在其他市场占据份额,这是好事,因为能激发竞争,而竞争对消费者更有利,因此对市场来说这是一件好事。

对于准备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了解欧洲市场与欧洲消费者同样重要,因为中国消费者和欧洲消费者是不同的,接下来我们将看到他们在市场进入阶段的表现以及产品方面的表现,我认为他们会成功的。

周晓莺:现在还有一个现象是,一些OEM喜欢自己做一些Tier 1的工作,您怎么看?

Stefan Hartung:这很正常,因为每家OEM在这方面都有不同的理念,这取决于他所处的位置和定位。对于我们来说,如果OEM想要自己做,那的确是一种竞争性的举措,所以我们必须比OEM做得更好。如果说,在我们比OEM更好、更便宜的情况下,仍然有OEM说“我想自己来做,因为这对我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我想要百分之百地了解运作方式,并投入我的资源”,这也是可以接受的。对于我们来说总会有第二次机会,我们总有用武之地。

定制化需求小Case

周晓莺:之前我们也与很多全球一级供应商做过交流,他们提到在与中国本土的汽车制造商合作时,通常会面临许多定制化需求。对于博世这样一个总部位于欧洲的全球化公司,这会构成挑战吗?

Stefan Hartung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每个制造商在如何制造和设计汽车上都有自己的理念和专长,在车辆性能上也会有一些专业的要求,因此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不同的产品要求,这种现象不局限于中国制造商,一些来自德国的制造商可能也会有这样的要求。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我们非常注重客户导向,因此通常会为每一家制造商提供非常定制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而且,由于中国市场的总体规模非常大,这对我们来讲根本不是问题,这是一件好事。

周晓莺:众所周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也开始将中国视为新技术的试验场,他们在中国获取新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博世有类似的做法吗?

Stefan Hartung我们拥有在全球投放的能力。我们不仅是内燃机发动机零部件的领军者之一,也一直活跃在车辆控制、制动控制、转向控制等方面。而未来的车辆电子电气架构将更加集中,计算单元更加重要,这些单元需要完全不同的传感器设置,转向、制动和其他部件,也需要完全不同的软件集成。

这也是博世能为新一代的车型所提供的,无论这些汽车是来自中国、美国还是欧洲,因为当前汽车都更多地采用新的架构。我们将这些解决方案引入中国市场,为中国市场提供支持。在中国,我们拥有相当强大的团队来实施这一计划;在欧洲,我们自然也有强大的团队,因为那是我们业务起步的地方;而在美国也是一样。但我们总是会根据客户和制造商的需求进行一些定制化,因为客户需求始终存在一些差异,这是件好事。

保持优势小秘诀

周晓莺:我们处在一个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一切都在迅速变化。博世是如何一直保持领先优势的呢?

Stefan Hartung做到这一点其实很难。因为汽车技术领域非常宽泛,我们努力在所有技术领域都做到顶尖,但有些时候在某些领域可能会发现其他公司做得更好,这是很自然的。但我们总是竭尽全力,在各大关键技术领域都积极参与,例如AI的应用方面,大语言模型等。我们不断致力于电子控制和现代车辆的软件等领域,这些都是未来车辆的关键技术。

但有些事情我们不亲自做,或者说我们只与合作伙伴合作,例如我们自己进行了一些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但有些芯片我们不自己制造,而是交给合作伙伴。选择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而在其他部分领域与合作伙伴合作,这是一种自然的选择,也是一个很好的结合。

周晓莺:现在我们看到中国市场面临着非常激烈的竞争,在智能电动车领域,一些汽车制造商甚至还没有实现盈利,供应链供应商也面临成本和压力。那么市场份额和盈利,到底哪个更重要?

Stefan Hartung两者都重要。对于博世来说,拥有市场份额很重要,但绝对不希望以亏损为代价来获取市场份额,这是没有意义的,从经济上来说,在长期内也是行不通的。你可以暂时推出一个亏损的产品,做一些投资,但不能永远不盈利。最终,利润更重要。

挑选伙伴小标准

周晓莺:目前汽车行业有很多新的玩家在进入,比如最近的小米,那么博世在挑选合作伙伴时是不是有优先级?

Stefan Hartung与所有企业都合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太多了,我们必须要有所选择。但一些新的玩家其实真的很有趣,他们的方法与众不同,例如当一个IT公司进入汽车业务时,他对汽车业务的看法完全不同,心中的构想也不同,而我们在与这些企业合作时,也会学到很多,因为他们有不同的视角,而不同的视角对我们总是有益的。

周晓莺:所以你们会与他们沟通,并在某种程度上与其中一些合作?

Stefan Hartung不,我们总是积极参与,看看我们可以提供什么,有些产品我们可以直接提供,他们可以拿来就用,不需要特别定制。而某些产品,新的玩家可能希望有一些特别的东西,希望自己做,可能就不需要像我们这样的合作伙伴,或者他们会想与我们一起合作。然后我们必须判断,这对我们是否有利。

博世眼中的电动化和智能化

周晓莺:现在我们看到电动化发展非常迅速。从博世的角度来看,未来10年电动化的前景是怎样的?

Stefan Hartung电动化的发展看起来相当迅速,但还没有完全普及。在我们实现100%的电气化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设施等问题。有时在农村地区普及电动汽车比在城市中更困难,有时在城市中也可能会遇到停车位的问题。此外,充电的问题也不是那么容易解决。

我想说的是,很高兴看到中国在过去的一年半里电动汽车需求的飙升。因为电力相对便宜,燃料相对更昂贵。所以从燃料消耗的角度来看,拥有电动汽车也是一笔不错的交易,因为它非常经济实惠。但另一方面,拥有电动汽车必须要考虑充电等问题。我认为电动化还会进一步发展,这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虽然现在已经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更令人兴奋的事情还在后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汽车市场有很多创新和先进的动力总成设计,例如理想自研的增程系统,搭载了小型发动机,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在特定的车型中找到特定的动力传递方式。

周晓莺:您又如何看待汽车智能化的发展?

Stefan Hartung智能化在中国消费者中比较受欢迎。未来,无论是在城市场景还是高速公路上,我们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驾驶辅助或自动驾驶功能,甚至可能实现“车辆自动驾驶、司机能玩会手机”的场景。但实现完全自动驾驶需要大量传感器和大量软件,成本相当高昂;此外自动驾驶还要符合监管规定,法规允许多高程度的自动驾驶?与此相关的风险是什么?这些都还需要观察,但我个人非常支持自动驾驶,因为它能让驾驶更加安全和舒适。

周晓莺: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城市场景下,完全自动驾驶可能永远无法实现。您怎么看?

Stefan Hartung我们永远不应该说“永远”,毕竟有什么事情是永远不会发生的呢?只要有足够的资金,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对吧?就像在美国旧金山,Cruise已经开始在一些街道上运营不配备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车辆,虽然偶尔也会有一些小事故发生,但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城市自动驾驶的确有进步,这项技术已经开始投入使用。我们也将在中国看到类似的情况。

真正的问题是,它在商业上是否有意义,是否能替代出租车?对于私人用途来说,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相当奢侈。而在其他商业案例中,人们可以雇佣一名司机,而司机的成本要高于自动驾驶系统。一切还有待观察,但我认为自动驾驶还将继续进步。

想对中国客户和伙伴说

周晓莺:最后,您有什么想对中国客户或合作伙伴说的吗?

Stefan Hartung:对于合作伙伴,因为此前我们一起经历过供应链的困难时期,我希望我们现在重新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另外,我认为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合作伙伴和中国的客户,因为他们做了一些非常卓越的事情,如果没有他们,我们无法取得如此多的成就,能为他们提供服务也是博世的荣幸。

最后,我们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将是一段持续的旅程,我非常渴望听听我的合作伙伴和客户,他们如何看待欧洲市场和欧洲客户,他们认为什么是成功的,什么是不太成功的,以及他们必须做出什么改变。这将是另一段有趣的旅程。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309/27I70363234C305.shtml

文章标签: 自动驾驶 博世 中国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