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讯 雷诺日产联盟借助联合的实力,过去一年持续在自动驾驶和新能源领域发力。年初部分工厂的生产遭受勒索病毒影响,而10月份曝光的生产不当事件致使日产在日本的生产遭受再次重大打击。风波过后,日产单独宣布将在2022年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进一步深入其在智能技术领域的实力。接下来,跟盖世汽车一起回顾一下雷诺日产的2017吧!
勒索病毒入侵 雷诺日产数工厂停工
当地时间5月13日,雷诺汽车表示由于其计算机系统遭到全球性网络勒索病毒的攻击,旗下几处工厂已暂停生产,以阻止袭击范围进一步扩大。5月14日,雷诺一名发言人表示,“所有工厂有望于当地时间5月15日正常运营。”
当地时间5月13日,雷诺法国桑杜维尔工厂的代表向法国媒体表示,该工厂的生产工作也已暂停。据悉,该工厂主要产品包括雷诺Trafic面包车,并为其它车企生产改款车。该名代表表示,由于周末桑杜维尔工厂并没有安排全面生产,因此此次病毒带来的破坏性比较小。该工厂的技术团队已经到位,预计将于5月15日恢复正常生产。
雷诺位于斯洛维尼亚的新梅斯托工厂也未能幸免,该工厂主要生产雷诺Twingo和Clio小型轿车。雷诺指出,此次工厂停工是雷诺“主动”发起抵抗病毒、保护企业利益的措施。
此外,雷诺的盟友日产汽车位于英国东北部的桑德兰工厂也受到了同种网络病毒的攻击。当地时间5月12日晚,日产汽车表示其英国工厂受到勒索病毒的袭击,数个系统受到攻击。有媒体报道,该工厂已停工,但是日产发言人对该消息并没有给出确认回复。据报道,该工厂共有7,000名员工,产品包括日产聆风、逍客、Note和Juke以及英菲尼迪Q30和QX30。
雷诺日产与东风新设合资公司 共同研发电动车
8月29日,雷诺-日产联盟发布声明,称已与东风汽车集团签订协议。该联盟将与东风汽车设立新的合资公司,以共同在华研发生产电动汽车。
雷诺日产在声明中指出,新合资公司名为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eGT),将聚拢各合资方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雷诺-日产联盟在电动车领域的领导地位,以及东风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资源,以满足中国市场的预期。
在产品方面,为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新合资公司eGT将设计一款配置智能网联功能的新款电动车,该款车型将基于雷诺日产联盟的A级SUV车型平台、由雷诺-日产联盟以及东风汽车共同打造。声明中还指出,该车型不仅可以利用雷诺-日产联盟的电动车技术以及具有成本效益的汽车设计经验,还能从东风汽车具有竞争力的生产成本中获益。
声明中指出,雷诺和日产将分别持有新公司25%的股份,而东风将持有剩下的50%股份。根据合资方的计划,新成立的合资公司eGT总部将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新款电动车预计将于2019年在东风位于十堰的工厂开始投产。
日产不当生产事件持续发酵 或已长达20年时间
日本放送协会NHK 10月初报道称,日产工厂不当生产行为至少已经持续了20年时间。该报道或将致使日本第二大车企日产再次受挫。
日产星期四晚间报道称,日本国内两家工厂将暂停生产至少两周,以此来处理生产最后一道检查程序的不当行为。日产工厂的不当生产行为首次曝光是在上个月,而过去三年,在该丑闻的影响下,日产已经在日本国内召回近120辆汽车。
不愿表露身份的人士透露,对于最近一次的生产不当行为,日产车体集团旗下Shonan工厂已经展开了内部调查。据悉,未持有资格证明的技术人员介入的车辆检查一直持续到10月11日。
日本产经新闻报道称,不当生产涉及到的车辆约有3,800辆,但日产认为相关车辆符合安全标准,因此不会发布召回。日产新闻发言人并未及时对此做出回应。在10月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日产首席执行官西川广人(Hiroto Saikawa)说到,从9月20日起,仅持有资格证明的技术人员参与了相关检查。
软硬件同步升级 日产计划2020在东京开展自动驾驶路测
10月底,日产计划自2020年起,采用英菲尼迪Q50跑车,在东京公路上开展自动驾驶技术的实地路测。该技术使车辆能够在城市道路及高速公路上实现自动驾驶,驾驶员只需借助导航系统,选择一个目的地,车辆将启用自动驾驶直至抵达终点。
该款原型车配置了人工智能技术,还搭载了12个声呐、12个摄像头、9个毫米波雷达、6个激光扫描仪及一张高清地图。人工智能系统可利用上述设备所采集到的信息,实时分析复杂的驾驶情境并提供顺畅的导航服务。
日产不仅实现了硬件设备的升级,还进行了软件改动,确保在行驶途中遇到障碍物时能够顺利地通过。人工智能系统使车辆拥有类似人类一般的思维方式,为乘客提供建议。
大陆将为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智能网联汽车提供核心部件
日产计划明年开始联合全球合作伙伴雷诺和三菱加大对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投入,而大陆集团(Continental AG)将提供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部分。
三大车企计划为新车及已经上路行驶的汽车装载一系列基于云端的服务系统,包括,汽车远程控制系统、安全系统、虚拟个人辅助通讯系统、Wi-Fi、自动驾驶管理系统及远程升级汽车系统功能等。日产官方上周在日产研究中心详细介绍了该系统,表示该技术系统仅会采用大陆集团的模块和软件。
日产表示,智能网联系统将于2018年面世,日产、雷诺和三菱旗下90%的车型将搭载该系统。三大系统及旗下品牌去年的销量接近1000万辆,而此次合作也表明日产希望借助与相关生产商的合作来提升销量。
日产计划将其在美国生产的皮卡销往中国
日产北美公司计划将其在美国生产的Titan销往中国,日产希望在中国繁荣的商用车和建筑用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同时,这也能满足中国客户对美式风格皮卡的需求。日产决心扩大旗下全尺寸的市场份额,长期以来,日产在美国的销量与底特律三强以及丰田的销量差距很大。截至今年10月,日产旗下Titan皮卡在美国的销量增长了180%,达到39,663辆。但该销量只相当于福特F系列皮卡三周的销量。
日产北美国公司董事长Jose Munoz承认同意将Tian销往中国,同时他也指出此举也是为了满足日产中国经销商的急切需求。但日产没有透露起始阶段的出口数量。尽管与福特、通用、FCA以及丰田相比,日产皮卡的销量很低。但日产旗下皮卡在美国的销量正在增长。因为长期以来,日产并未注重皮卡经销商的发展。但随着日产逐步将旗下皮卡引入美国市场,日产将对其零售商进行皮卡销售和服务方面的培训。
法国政府妥协减持雷诺股份至15% 竞争暂告一段落
法国政府近日完成了雷诺价值12.1亿欧元(约14亿美元)股份的出售事宜,至此与雷诺之间关于股权的竞争也告一段落。
法国投资代理公司APE星期四在发言中表示,法国政府出售了1400万份雷诺股份,将占股降至15%的历史最低水平。作为交易的一部分,雷诺将收购约140万的股份。
雷诺联合戴姆勒开发全新汽油引擎 性能大幅提升!
雷诺12月份发布消息称,雷诺风景(Scenic)与大风景(Grand Scenic)微型货车将成为首批搭载由雷诺和戴姆勒联合开发的全新1.3升直喷式涡轮增压四缸汽油引擎。
雷诺在发言中透露,首批交付时间预计为1月份,而这款引擎未来几年也将大范围的在雷诺旗下更多车型当中搭载。
雷诺表示,新款引擎对比1.2升版尽管体积有所增大,但在燃油经济性和CO2排放上的表现却更为优异。新引擎的扭矩更大,功率范围也有所提高,目前达到三款动力水平,包括115马/220牛米,130马/240牛米,160马/260牛米。
雷诺与戴姆勒合作研发的新引擎主要是通过提高冲程压力来提升引擎效率,选用的是日产GT-R超跑的喷漆工艺,摩擦力大大减少,通过集成分流来优化排放气体温度。举例来说,在大风景车型当中,130马力版的效率相对要高出8%,而输出的扭矩也增加了30牛米。
三种动力水平不同的引擎都将借助风景和大风景两款车型推出,借此两款车型的动力系统配置也从4款增加至5款。另外两款柴油引擎还包括了一款48V轻度混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每千米122至125克,取决于动力水平和车型。对比来看,48V混动版每公里排放量为94克,而非混动版的排放为116克。
雷诺日产与戴姆勒之间的合作始于2010年,二者各持对方3.1%的股份,奔驰在入门级A级、B级、CLA和GLA车型当中也采用了雷诺1.5升柴油引擎,雷诺1.6升汽油引擎也在奔驰C级车型当中搭载。
日产计划在2022年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
12月份,日产汽车公司致力于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近日,日产汽车公司表示,计划在2022年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日产高级副总裁Yutaka Sanada表示,日产计划逐步增加其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第一步是让更多车辆完成单车道自动驾驶;接下来的目标是,截至2020年实现在市区道路上完成自动驾驶,包括十字路口。
日产于本周二(2017.12.05)表示,将于2018年3月在日本公共道路上测试自动驾驶共享汽车,并计划在本世纪20年代初正式推出“机器人出租车”。日产将使用两款Leaf电动汽车进行测试,其搭载了传感器及摄像头以及由DeNA Co.研发的自动驾驶软件。这些车辆将在横滨指定区域内进行测试。公众可通过智能手机上的预定程序报名,申请成为此次自动驾驶测试的乘客。
2017盘点全集http://auto.gasgoo.com/topic/ndpd/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8/02/17061723172370034190C101.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