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斯凯孚SKF线上展示厅—2024北京车展
  • 2024中国汽车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 2024智能座舱车载声学大会
  • 2024第六届智能驾驶地图与定位大会
  • 2024第七届智能驾驶与人机共驾论坛
  • 2024第二届吉利汽车技术论坛暨前瞻技术展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访谈 > 正文

【未来出行】对话:汽车产业未来战略布局投资热点

盖世汽车 2017-11-11 18:57:18
核心提示:2017全球未来出行高层论坛——盖世直播!

【未来出行】对话:汽车产业未来战略布局投资热点

探讨嘉宾:中程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盛雪莲、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文生、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翟俊、金沙江创投合伙人 潘晓峰、财裕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戴伟、三峡资本董事 毛凯军

盛雪莲:我先来讲一下吧,台上唯一的女性,我先来讲一下,本身在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包括上午和中午和其他沟通的时候也讲,我在新能源领域我们所了解的内容蛮浅的,而且我们投资的角度,或者我们看事情的角度并不是很深,这次过来,其实也是过来学习的阶段,跟我们新能源、与未来出行行业结合的过程。

    我简单说话一下我们是做什么,或者我们能做什么。中程集团在整个领域里面我们做的是相关产业与产业相关联动的投资,我们更偏重于做市场行业的整合和细分领域,我们感兴趣行业的并购业务,中程整个资产管理规模有1.5万亿,但是这1.5万亿里面新能源投资的比例在总投比例里面占得份额比较少,因为新能源领域很热,就像我们刚刚讲的,你不提新能源,不蹭新能源的热度都不太好意思在市场上混,因为新能源概念很热,很多人在蹭热度。真正投到新能源里面,我们发现这个水还是很深的,所以我们在整个大的投资规模和范畴,在我们投资比例里面占得偏少。

    但是随着新能源市场不断地发展从2011年左右开始关注了新能源领域,我们真正投新能源相关的产业,我们2014年才动手投,我们在资本市场方面,我们结合资本市场进行行业的整合和平够,这里面我们会更关注几个领域,比如电池、电池原材料的领域,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格林美(音),我们也是他们的股东,大巴的领域里面像康盛(音)股份,每个行业我举一两个例子,最近我们也在关注新能源物流的企业,比如说上市公司新海怡(音),包括我们最近也在看出行的平台,这个是我们做了什么,从2014年开始大概投了相关的企业和行业。

    接下来我们用什么方式去做,或者用什么方式跟车企、新能源行业合作呢?我们往往用股债联动的方式,通过提供并购基金或者行业的基金,对我们感兴趣的企业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包括我们的平台,用租赁的方式,保理的形式。而且我们在今年年末的时候,可能也会有一支最新的供应链金融的基金,做我们整个产业链相关的整合和融资,这是我们更关注做什么,或者我们能做什么。

    第三块就是我们即将会做什么,我们除了更加深入地细分领域里面,帮助企业通过供应链金融,通过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帮他们打造更好的产业服务和产业支持之外,我们可能更关注的是在于几个行业,比如说新材料。我们现在蛮关注与材料相关的产业,包括这几天过来以后,经常问底下的大佬,包括电池的技术,电池的革新和革命,因为我们很关注新材料的行业,在新材料行业里面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投入在里面。第二块我们更加关注于物流行业,包括新能源物流的制造,新能源物流的运营和新能源物流后运营时代和市场。在块在运营平台和新能源物流的车企等方面,我们也已经有投入,而且我们也即将,可能会作为我的重点的投资的方向和投资的热点。

    刚才提到第一是在新材料,第二是偏物流和物流行业,第三是投资方面偏关注的就是刚才几位老师都提出的关于运营平台和后运营市场,因为在运营平台和运营市场里面,我们认为它是一个可以培育出独角兽企业的一片非常好的市场,虽然在里面会有很漫长的过程,包括也会有较大的投入,但是我们愿意尝试在一些运营和后运营的市场里面,给他做成以供应链金融为主的,结合我们本身的产业的投资。但是在这里面,我们投资也偏更细分一点,不是说每一个市场我们都会做,我们会在重点区域或者重点类型的车型和重点类型的细分。比如说我们看重偏小一些小型车的运营,这个是我们目前几方面在做的事情。

    翟俊:大家好,我是国投创新的翟俊,我们管的比较有特点的基金叫国家先进制造产业基金,这个基金是三部委发起的,主要就是投未来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刚才主持人说我们对未来汽车有什么金融方面的支持和投资方面的策略,其实我们现在通过两年的投资实践下来,大家的行业观点都差不多,就围绕“四化”,共享出行我们不是特别关注,我们关注的还是制造业本身,以及制造业相关领域的产业升级,能不能代表国内或者全球最先进的方向。在电动化领域,应该说我们理解的投资的高峰期或者说最兴奋的点,在过去的一到两年,我们认为这个状态你想再发现电动化领域的投资,我是指电池和电池的材料,已经到了一定的阶段,除非有新的技术和更大的投资出来,如果没有的话,行业格局就定了,比如说比亚迪可能是第一梯队,后面第二梯队就不太明显了。动力总成这块,有一些在做的,但是是不是能够代表全国的水平,我们还在评估,前两年电动化过程当中,我们投资了相关的四个项目,大概投了40亿。从去年年底到现在,我们更多关注智能和网联,实际上国内的业态和海外的业态,还不是特别一样,对标国内,我们在智能网联这块,我们想对标海外,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好的公司。但是看到最后,我们觉得缺的点比较多,博士整个解决方案,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全部能够提供,但是国内你看,基本上小的点上有一些创新的公司,但是这种创新的公司,这种公司是不是我们先进制造业产业基金来做,我们觉得离的还是有点远。所以我们也在思考关于智能网联,因为智能网联牵扯面特别多,对标竞争对手,某种意义上来说也非常强大,所以我们也在思考,国内的机制和体制是不是能有更好的模式和优势,能够发挥国内的机制和体制,创新的制造交易机会。国家也在思索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产业基金也参与了,特别是发改委牵头的关于智能网联发展战略的思考,他们下一步可能会有一些动作,我们也在参与这方面的讨论。应该说大的思路还是想利用这种国家的体制和机制的优势,能够打造一些共性的技术,但是这种共性的技术拿出来跟大家分享的话,可能也会有行业内的各个玩家参与进来,但是投资的体量和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未来产品大家的分享,这个会是我们产业基金下一步关注的。就目前而言,我们认为在智能网联这个领域,可能更多的适合一些VC基金在一些具体的点上做一些布局,但是一些大的资金是不是愿意在这个领域做一些大的投入和很强的扶持,我认为大家还都在看。

    但是我们作为管理国家先进制造产业基金,虽然没有目前智能网联领域没有很深的布局,但是我们和业内进行交流,最近我们完成了大的交易,这个交易我们还是希望站在更高的高阶来支持整个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魏学哲:我们整车不如国外的,但是还是一些,真正落后的是零部件行业,零部件又最落后的就是汽车电子行业这块,他讲的我感同身受,在智能网联这一块,其实是电子行业的一个延伸,这一块在电机、电池这块,大家起步的基础差不多,但是在电子这一块,本身的基础就远远的落后。

    翟俊:就拿传统的电机来说,包括芯片,你最后发现都是英飞林(音)来提供,你想找一个做IGBT的,能够提供汽车级的很少,比如说算法,未来的碳化硅一些新的应用,国内和海外比差得比较巨大。

    魏学哲:但是还是一个新机会,希望资本助推,在这个新的行业里面有一些创造条件来做一些事情。

    潘晓峰:我们主要做早期投资为主,就是几个亿,最主要的就是泛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汽车,我本人未来十年什么也不做,就做汽车、出行、大交通。我其实更关注低成本化,轻量化是必须持续做的,还有共享化,更有意思的是这几波潮流是一起到来的,新能源汽车刚刚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还没有到优劣的问题,只是动力系统上有一个简单的替代,整个产业链会被重构,我们不是简单的把发动机拿掉,新能源汽车就替代它们。所以说动力系统的改变会带来整个产业链重构,都有机会。比如说最简单的就是节电,以前工业应用的照明也好,功耗也好都要下来,技术要提升,都有机会,我们会在这里面深度布局。

    我个人认为电池企业不是适合早期风险投资去投的,周期太长,电池从早期研发到应用,差不多要三十年,我们也投过,投进去七年,每年都有显著的进步,但是要真正出来,就要20多年,我们就卖了,卖给了博士。电池不是不可以投,中后期可以投,企业做出来也要扩产,但是很难选,以后这个企业标的,动力系统这个电池占到整车,以前是一半左右,现在到30%左右,以后可能占到整车的1/3左右,这么大的供应链,主机厂会不会放手,还是深度参与,形成强强结盟,这个都很难讲。

    另外实际上汽车本身就是几万亿的市场,走到了出行,走到了大交通运输就是几十万亿的市场,因为产品的形态的改善,尤其是智能化、网联化以后会催生新的模式和新的业态,这块值得布局,无论是共享以及以后智慧的物流等等,因为我们如果从物流和出行方式来说是非常低效的,车的利用率就超低,加上停车等等这些方式都会改变,不会像现在这样。到底变成什么样?我同意蔡总说的,看不清楚的,所有的潮流涌到一起,我们可以预期,我是偏乐观的。

    魏学哲:潘总也谈了他们早期的投资,特别是新的技术的应用,也谈对未来的预期从车到出行的系统,汽车行业确实是有风险要考虑的,比如说电池,现在锂离子电池的就是30公斤每瓦的样子,不可能是指数型的发展,还有就是谈的寿命,汽车需要十年以上的寿命,现在电池寿命能够做到多少?电池的安全性什么样子,这都是风险,所以投资有风险,是早期退出比较明智的。

    戴伟:大家好,其实我们在汽车行业里面也工作了20多年了,但是今天来还是以学习的态度,因为以前我们都传统汽车行业里面工作时间比较长,特别是思想也偏保守,因为我们认为,汽车是零部件装配起来的,汽车核心的东西还是零部件,过去很多年一直专注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做很多投资和并购,大家应该都知道在首钢旗下的重工收购德尔福,是我们具体操办的,也参与了投资,当时抓住了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比较低谷的时候,退出一部分零部件企业,那个时候以非常合理的价钱买到了这个公司,后来又通过借壳在香港实现了上市,这个是我们做的。

    当时有一个原因的,现在的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那个时候是北京市的工业司长,有一次到香港招商,找好我接待他,我就告诉他有一个并购的机会,因为那个时候德尔福是全球最大的零部件公司,要把全球的自动和悬架卖出来,我告诉他这是一个难得的并购机会。当时他回去做了一个调研,迅速做出了决策要买。在当年的3月1号成立公司,3月30日跑去美国把协议签了。当时做了调研得出什么结论呢?就是北京这样的城市,拥有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的是空的,其他的零部件都是靠进口和中国的合资企业提供的,他得出这个结论以后,就觉得中国汽车零部件要想达到一定的水平和水准,需要走国际并购这条路,所以速度很快就决定了这个事情。

    第二个事情就是中航汽车收购美国通用旗下的(英文)项目,也是创下了零部件海外并购最大的交易,这个交易也是抓住了难得的机遇和机会,买下来以后,很快两年以后在香港就IPO,当时花了5亿美元左右,现在是200多亿的市值,当时我们参与并购的过程,也是其中一个股东,这两家公司上市以后,分别我们都退出了。但是我们仍然非常关注汽车零部件这个领域,我们的想法,还是偏传统一点,因为我们总是相信好的汽车是需要好的零部件造出来的,不是弄一些概念就可以的,要想把汽车工业做好,造出来高水平的车,靠概念是不行的。刚才蔡主席也说了,现在很多新能源汽车的参与者,有一些是做电池出身的,有一些是做网络出身的,有一些是做核心零部件出身的,大家都干汽车,这个是蛮危险的,因为我们参与过这么多的汽车项目和汽车零部件的并购,感觉到汽车这个产业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很容易可以做好的企业。如果你的基础很好,就像国际上几个大公司,你想在互联网上在智能出行或者大家提出来的共享,这个对于传统汽车来说,观念转变很容易,不是很难的事情。反过来如果没有造过汽车的拿一个概念来造汽车,这确实是蛮危险的。所以我们境外就成立一个并购基金,一直侧重于帮助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走汽车并购,因为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想达到很好的水平,必须要通过这样一个可行或者便捷的路,这是企业自身的需求,特别需要新兴的市场,需要新的客户渠道和机会,来提升我们中国汽车零部件的水平和整车制造业的水平,这是我们关注和主要投资的行业和领域。

    在“十一五”到“十三五”期间都提出要“走出去”,现在有提出“请进来”,我们在境外就组织了一个基金,只要国内的企业在海外并购的标的是我们可以看得懂,看的明白的,国内企业的实力是够的,在收购方和并购方评估过以后,我们就可以配合你提供财务投资或者债权融资都可以,只要有30%的资本,其他我们联合自己投,或者联合其他机构解决你并购的资金,使得我们有一些好的项目拿过来或者走出去。

    国内的基金主要是投新技术和新材料,就刚才大家提到的汽车轻量化,仍然是一个趋势,要找到一些好的材料,来解决汽车轻量化的问题,这些材料,基本上也找到了,当然不是全部了,我们和上海交大丁院士,国家工程院的院士,他从事镁合金研究30多年,我们现在跟他合作,来研究,把他新材料如何能应用在汽车领域,汽车零部件领域里面,这个已经放在探月工程车里面,但是大量的民用化,对汽车的轻量化这个还需要一段路要走,我们在国内投汽车零部件还是侧重新材料和新技术,至于现在说的智能网联模式这些东西,确实一下子也看不太懂,变化很大,很难判断出来一个趋势和结论,所以我们也是做一些我们熟悉的事情。  

    魏学哲:中国的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工业,大概30年前合资建立起来的,零部件体系也是合资体系建立起来的,也就造成了今天整个零部件行业非常弱的重要原因,刚才戴总提了一个新的思路,也是中国一直尝试的事情,到国外买零部件企业或者买技术,这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毛凯军:大家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三峡资本下面的一个三峡建信的股权基金的,三峡资本是一个很新的机构,成立两三年,三峡大家都知道,就是水电站的那个三峡,三峡作为一个传统的业务,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发展到了瓶颈,三峡集团一直想在新能源车,跟能源相关的领域做一些拓展,所以在2015年就成立了三峡资本,但是三峡资本是一纯国企,所以又成立了股权投资资金,三峡建信还做一些资产性的业务,我们持有一些新能源的资产,当然我们这些业务刚刚开始,我们也是边走边看。

    回到主题讲一下对未来出行的看法,我到会场以后才了解会议的主题,这个主题对我来讲是有点大了,我更熟悉的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因为我做了一些投资,投了比较多,新能源车相对来说是我比较关注的行业。我对这个行业总体这么多年接触下来,这个行业的特征是政府比产业走得快,产业比资本走得快,其实资本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比较落后的,是一个后来者。我最早看行业的标的,我印象中是2010年当时看一个做鼓的企业,也是现在鼓的龙头吧。当时讲新能源汽车的概念,我们访谈下来,包括做锂电的企业,政府2009年提出来电动车弯道超车,大家觉得这个是一个政府工程,过几年又不了了之的文件,其实在那个年代,大家不接受这个概念,比亚迪是推的磷酸铁铝,大家都觉得不太经济,不太现实。

    我们以投传统企业的思维,投了一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公司,当时投特斯拉供应链的企业,当时那个公司就两千多万的利润,我们投的估值也不贵,就几个亿的估值,当时开会的时候,委员提出要对赌,说今年两千多万,明年要八千万,所以要对赌。企业说我没有办法对赌,信就投,不信就别投。我印象中不是2013就是2014年,那个时候我机构的机制比较好,我们委员反对无效,为了让项目能通过,一开始是5票4票过,后来就改成5票3票过。这个机制挺好,干了很多在国有企业看来比较大胆的事情。2014年正儿八经以新能源产业的思维去投电池,当时我们看了银龙,那个时候其实都已经非常困难,我们把投决会、程序都走完了,当时我的老领导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签协议。后来我们下定决心签协议的时候,我就说这一轮融到20亿至少不会死掉,很简单的思维,最终下了决心,签了协议,帮他们融到钱。三年前,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很火,但是三年前大家都看不清楚这个行业的,我印象中银龙卖给北汽的电池要一万块钱,大家可以想想这个价格多高。

    这两年这个行业确实发展的很快,发展非常快,快得有点像PE的价格投风投了,我们这些机构其实是PE,但是可能干的是潘总的活,这个行业既是资金密集型,也是资本密集型。我们投了制造业和传统零部件行业,我一个资金下去,至少管三五年没有问题,而且他们会做一个计划,今年按照多少产能买设备,那是非常稳定的,一旦进了几个大客户,就是可以预期的。但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这个行业是政府催熟的行业,我有一段时间觉得这个行业看得清楚了,锂电池虽然目前看还有很多的缺陷和障碍,但是大家的共识,不一定共识,是我自己的看法,在现有的大的框架体系的情况下,可能三年、五年,再悲观一点就是十年,我能够把电池做得比较经济,我不是说搞环保,搞弯道超车,就是电动车本身就做到能源车和传统车一样经济,一样高效,让消费者实实在在的体会到新能源车是一个经济的车,不是说当年特斯拉2008年出来一批富豪,基于环保去定,以后不需要,为什么买新能源车,就是因为便宜,不仅使用便宜,采购成本也便宜。现在政府政策的变化可能会造成这个行业也会发生变化,因为这个行业是建立在补贴基础之上的,这个补贴没有定数的情况下,会造成行业再洗牌,一个新的想进去撼动比亚迪这种企业不可能的,政府政府如果持续调整的话,会让现在所有的企业,我感觉到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大家都在冒险,把两三年以后研发的规划,压缩到一两年做成,原来很多企业说我2020年要做到300的密度,现在不这么讲了,现在恨不得明年就做出来,就是把新产品的过程大幅压短,因为没有办法,因为大家就是要降价,谁便宜我买谁的,这个对产业链的压迫是非常大的,是逼他们,原来三五年走的路非要一两年走完,这个时候大家就会犯错,同时大家寻找新的机会和技术,这个行业未来两三年可能还是一个动荡的状态。

    刚才讲了很多新能源汽车行业,其实未来出行,自由出行这个概念,应该说是比这个大得多的概念,就我自己的经历来看,跟蔡老一样,看不清楚,但是体会来看就是首先得有电动化,自由出行,不管什么样的出行方式电动化首先是一个趋势,你只要电动化了,后面的无人驾驶才有基础。但是电动化是一个基础,现在高自由出行和无人驾驶,我两三年前就想找一些标的,但是没有看到特别合适的,像国外的大公司有大量的数据,他们更擅长,这不是我们能做的,做硬件要回到汽车零部件的思维上看这些东西,或者半导体行业看这些东西,但是当务之急是把辅助驾驶搞起来,沿着这条链,但是这条链有多少非产业的东西进得去,不好说,所以这个行业到更大一个范围看不明白,但是投资都是这样子,走一步,看一步,不一定看明白才投,要一只脚进去,做着做着就看明白了。

    魏学哲:其实刚才谈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能源,三峡是做新能源的,中国70%的电是煤电,弃风、弃光的电量的就是三个三峡的电量,新能源汽车是跟可再生能源共融的行业,但是风险也确实有。汽车行业一个大杀手就是召回政策,中国一方面是没有补贴,另外一方面是希望没有召回政策。全世界一个最大的气囊公司破产,就是因为召回政策死掉了。如果我们电池这么搞的话,不能想象这件事情。

    韩永:大家好,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虽然我们公司这几年发展速度蛮快的,但是在新能源汽车和未来出行影响力有限。

    启迪实际上是清华下面的校办企业,我们是和紫光同方是平行的兄弟公司,是清华控股的企业,业务来看分为三大块,一块是科技园区,包括在全国有30多个科技园和100多个孵化器。第二就是科技产业,包括主要的产业布局包括环保、新能源、大健康、TMT,另外就是科技金融,跟我们配套的有孵化器天使投资,有一些创业投资的基金,包括配合我们控股的龙头企业有一些产业并购的基金,从启迪的业务上来看,实际上就是三大块,科技园区、科技产业和科技金融。

    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这几年也有一定的投资,但是行业影响相对有限,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个是在上游领域,就是我们下面的启迪水务和启迪清盐有一个合作。我们第二个投资是BMS,做的相对不错的企业,第三个方面是电池领域,我们启迪参股的公司在湖南湘潭做的电池的材料和电池包的企业。另外一块就是启迪下面的启迪国际,实际上我们是在香港的公司是景港汽车(音)往智能网联汽车转型,现在在这个领域有一定的投资,所以这几个方面已有的投资。

    未来这块来看,我们也是考虑到我们启迪这方面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一个方面来看,就是电池领域这块,上游这一块的碳酸锂的提取,这是重点关注的方面。第二方面是电池这块,整个电池行业这块面对比较大的压力,因为从政府部门出台一个80亿瓦斯,导致整个行业有比较大的扩张,大家比较担心像多晶硅板的压力。我们做电池加工设备这一块,整个行业都上产能,这个从整个行业压力比较大,我们可能更看好这种做电池生产线设备方面的企业。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从我们,比如说启迪国际在智能网联汽车这一块,现在也是和一些地方政府准备合作,做一些道路的改造,因为从自动驾驶来看,不光是汽车本身需要有各种激光雷达等等方面的设备,另外一方面实际也要有配套的道路的基础设施,我们这边也是和一些地方政府在合作,可能对一些地方的道路进行相应的改造,我们有一些自动驾驶的汽车,这个方面做试运行,其他有自动驾驶的关键零部件的企业,可以在这上面做相应的实验。一方面是提供这样的服务,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这个了解这个行业里面哪些企业做的比较好,哪些企业有相对比较好的发展钱,这个也是我们寻找投资标的的一方面。

    刚才主持人提到未来出行这一块大的方向来看,其实从我个人的角度,我是对将来自动驾驶替代很大一部分个人车辆的空间还是蛮大的,因为我现在上班在北京,但是平时在北京、上海这些地方,上下班用滴滴打车,不管从我金钱的成本还是时间成本都比自己开车更好。因为上下班打车花一百块钱,但是在商务区停车费就要一百块钱,我路上通过滴滴打车,车上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不用把精力花在开车上面了,将来智能驾驶能够部分替代你开车的时间和精力,还是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的。

    魏学哲:刚才六位分别讲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或者是已经投过的项目,今天时间超的比较多,我希望能够在5点半把这个论坛结束掉,后面的时间留给各位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看看是不是能够提一些有趣的话题出来。

    提问:各位嘉宾,假设买一个新车,有没有可能去买一辆电动车,如果是应用车,有没有足够的信心去买一个电动汽车,以现在的时间点来讲。

戴伟:我本人已经预定了一个新能源汽车。

    韩永:我个人角度,我更愿意用滴滴转车,我不想开车。

    潘晓峰:只能买新能源汽车,我是北京的,因为传统汽车摇不上号,现在排在里面的是2019,如果购买的话也是排到2020年了。

翟俊:新能源汽车这个含义比较宽泛,有混动也有插电的,混动的也很好,想充的时候就充一下,所以我认为这种趋势性的问题,大家不用讨论和怀疑它了。

(根据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11/11065718571870027075C303.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