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车规级功率半导体产业研究报告 (2024版)
  • 2024车身大会
  • 2024智能汽车感知技术产业大会
  • 2024中国汽车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 2024智能座舱车载声学大会
  • 2024第六届智能驾驶地图与定位大会
  • 2024第七届智能驾驶与人机共驾论坛
  • 汽车功能安全工程师培训
  • 智能汽车中央计算平台系统培训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 > 正文

关于当前公路交通系统的进展、问题与出路的思考

盖世汽车 2015-12-11 10:43:59

——“2015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蓝宝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裁 徐永龙演讲实录

公路交通系统

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部分观点可能跟目前大家谈的主流的话题有一点格格不入,但我是抛砖引玉,让大家一起来思考。其中里面部分内容,之前专家讲过的,我不再重复,节省一下时间。

首先谈一下什么是公路交通体系,它由车和路组成。这30年,我们修了大量的路,造了大量的车,09年已经是世界老大了。截至到2014年底,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1.195万公里,汽车保有量达1.54亿辆,世界第一。每年新通车里程0.8万公里,新增汽车约2千万辆。很明显,现在我们的公路体系,路网的发展无法满足汽车日益增长的需要。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

与汽车相关的技术在之前的其他专家的报告中讲得很多了,时间关系,我就跳过去不再说了。节能减排,新能源,还有自动驾驶,前面其他专家讲过了,也不说了。自动驾驶的意义我也不想说得太多,主要是展示技术能力,堵车时解放司机,高速公路上驾驶时可以休息或者做别的事,服务少数特殊人群,比如说我们老了没有办法开车了,用自动驾驶也是不错的。还有出租车、租赁车。

自动驾驶,我跟大家探讨,轨道交通是不是已经实现了比较好的自动驾驶,而且不拥堵,也很环保。高铁,基本上完全可以自动驾驶。而且速度也高于汽车,可靠性好!

还有从去年以来流行的话题——共享。共享不等于“拼车”。共享,实际上是一种公交,是一种所谓的有个性化的公交。这里面的问题是,曾经有专家认为,包括昨天有专家说未来共享了,就不要买车了。我们人类能不能放弃驾驶乐趣?能不能放弃个性化的交通?我们能不能放弃通过拥有高端品牌的汽车作为个人身份的象征?比如说共享了以后,是不是要共享一个奔驰、沃尔沃,还是共享一个QQ就满足了?如果以后未来都是共享的话,车厂能不能放弃品牌和性能差异化?汽车业的发展动力在哪里?

涉足汽车行业的ICT或互联网企业,所谓的门外的野蛮人。上个世纪末左右,就曾有一波IT企业试图进军汽车行业,主要是想冲进零部件行业,包括IBM, Nokia, Sun Microsystem, 大潮退下去后,剩下的企业不多,微软的WinCE 算是胜出的,其他很多都没有成功。但是这一次可能不一样了,他们不仅要进军零部件和整车行业,还要颠覆整个汽车产业和生态链。时间关系,不展开往下说了。

车联网的介绍我也跳过。这里有几个产业发展预测数据,很多预测我个人感觉不一定能实现,实际的发展不会那么快。目前的现实状况是,车联网发展快10年了,用户数微不足道,成果不如人意。

我报过的一个发明专利是关于新能源车运营管理的:基于电子地图的电动汽车能源动态管理支持及服务系统,它是车联网在专业领域的一个应用,解决司机的里程焦虑问题。通过实时监控电动汽车剩余的能量及可行驶里程,告诉司机什么时候该去充电,预定用剩余的能量可到达的、不排队的充电桩,以及解决支付等问题。

车联网涵盖了太多领域,严格意义上的车联网实际上是物联网在交通、汽车行业的应用,如V2V (C2C), V2I(C2I)。广义上的车联网包括了人和车载设备(如车机、OBD盒子)有交互的地方,尤其是通过移动通讯网实现的交互。如前所说,实际这十年来,炒得很多,做的并不怎么样,也就是说,跟消费者相关的车联网的发展不尽人意。细节我也不说了。车联网应将安全、省油、舒适、行业需求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主要应用V2V和V2I的技术。而用户体验、便捷及信息与娱乐则是移动互联网的强项!基于智能移动电话的移动互联网,我们认为有可能取代刚才我讲的“车联网”。国内外巨头们已经在汽车业布局这种移动互联网。

我前面讲述的内容是引言,抛出下面想跟大家探讨的话题。

尤其对中国来说,能源问题,理论上算是已经找到解决方案了- 用新能源车、电动车。还有二个问题,也就是雾霾、堵车的问题,这个说穿了,好像还没有什么合适的解决方案。我们国家现在的现状,千人汽车保有量在2014年底中国是105辆,美国超过800辆。我们在如此低的保有量情况下已经对能源供应、环境保护、交通通畅和城市秩序带来巨大压力。我11月底、12月初在北京,经历了迄今最大的一次雾霾。还有就是拥堵,我们国家所有的城市,包括三线城市,拥堵成了常态。(道路网的扩展落后于保有量的增长;道路网亦不能无限扩展)。几乎所有城市都面临停车难的问题。汽车与行人、汽车与社会、汽车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曾经有人希望通过车联网解决我们的拥堵问题,是不是这样的呢?基于车联网,没有信号灯,没有堵车、没有交通事故,汽车在公路上面高速行驶。这样完美的驾车生活是车联网世界的美好预期。现实情况是用车联网只能缓解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在欧盟很多研究计划里面曾经研究过,在上个世纪末的时候就研究过,只能缓解。通过路网优化,辅助于行政管理措施预计可提高15%左右的道路网效率,但也不能从根本上面解决问题。基于实时交通信息的动态导航也是只能缓解。我们能否得出一个结论,现有的交通体系,是不是走入死胡同?如果这样的话,未来交通系统是什么?答案在什么地方?

这里看一下利益相关方,车厂,合作伙伴(供应商),消费者。低碳环保,大家都有这个愿望。没有雾霾,都有这个愿望。个性化交通,都有这个愿望。车联网的应用,消费者是否有愿望,这里画了很大的问号。出行不拥堵,那是终极目标。车厂、合作伙伴是不是有这个愿望?他们只想卖更多的车,这是它们的目标。对于消费者来说,出行者来说,希望出行不拥堵。这里面有哪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哪些技术可以解决?这里是不是仅仅是技术问题?车厂、交通部门有没有积极性?

北京拥堵成这样,没有感觉到相关机构有太大的积极性解决北京的交通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也是全球每个国家都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交通体系出路在什么地方?什么是新的交通体系?大家都知道,现在美国一些公司已经造出这样的车,可以飞的车。在堵车的时候,我们设想可以飞起来,那这是不是解决堵车的神器呢?环保吗?油耗如何?目前油耗还是很厉害的。有没有安全隐患?

在现有交通体系下面,我个人对治理堵车有一些建议。一种可能是实行许可上路制度,这是车联网的应用。设想一下,轨道交通为什么不堵车?很简单,轨道交通是regulated 的交通,每趟车什么时候启动,都是事先安排设置好的,有明确的行驶计划和路径的。我们堵车,是大家上路的时间和路径是随意的,没有协调、没有计划的。而路的容量是有限的,这就容易造成堵车。一种办法,是许可上路制度。前提是道路容量是有限的,通过建立道路网运营中心,计算和监管道路网的通行量,发放和拒绝上路许可。比如说车主上路前,向运营中心提出上路申请,并告知目的地。运营中心根据计算的路径和该路径的拥堵和通行情况,可以发放或者拒绝上路许可。车主获得上路许可后,方可上路。当然这里可以建立不同的优先级,政府要员、校车、警车、救护、消防车等可获得一级或二级优先级,其他优先级可以标不同的价格出售。

我国大卡车运输让很多人很头痛,出了很多事故,卡车也是污染来源。可不可以设想,把卡车货运从现有公路体系上面剥离出来。现在的货运体系,从工厂生产货,发到用户手里,这种办法能否用其他办法替代?比如说曾经我们用过的,用火车或者高速运到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往城里面,各个消费者发送,通过一套传送系统,到小区或者收货单位。这是可能的,这是集装箱,到这里是分散的,绝大部分货物不是很大的,完全可以做一个什么通道或者传送带系统,解决城里面污染,解决很多拥堵问题,解决安全问题。

当然未来的货运体系,全部是传送装置,从工厂里面生产,工业4.0也好、中国制造2025也好,用这样的货运体系,订单下了以后,用传送系统。将来有3D打印,就近打印用户定制的产品,然后用传送系统交付给用户。有地铁的城市,晚上地铁停运以后,晚上地铁停运后,可否考虑用来运货?

轨道交通在个性化客运这一块,轨道交通是未来的个性化客运发展方向吗?时间关系,就不展开了。这里要解决我们个性化交通问题,我们私有的个性化交通,能不能每家拥有一节属于自己的小火车,比如说为了标识我们的身份、形象,我们是不是可以拥有高端品牌如奔驰牌的,它是我自己个人的,想用就用。这样可以解决拥堵、环保、噪声的问题。这是抛砖引玉,不一定正确。大家去思考。

总之,我们目前的交通体系确实出了问题,它解决不了我们面临的环保和堵车的问题,我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我曾经读到一个报道,德国波鸿大学在鲁尔区废弃的矿井里面做新型交通体系的试验,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有人做过利用专用隧道运送货物的试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谢谢!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5/12/11104359435960350962517.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