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斯凯孚SKF线上展示厅—2024北京车展
  • 车规级功率半导体产业研究报告 (2024版)
  • 2024中国汽车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 2024智能座舱车载声学大会
  • 2024第六届智能驾驶地图与定位大会
  • 2024第七届智能驾驶与人机共驾论坛
  • 汽车功能安全工程师培训
  • 智能汽车中央计算平台系统培训
  • 2024第二届吉利汽车技术论坛暨前瞻技术展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分析 > 正文

深度分析轮胎特保案的影响和企业应对战略(三)

企业面对众多反倾销的短、中、长期策略

要闻回顾

美国时间9月11日(中国时间9月1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过白宫发言人罗伯特·吉布斯宣布,批准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 此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建议对中国产轮胎征收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幅度分别为55%、45%和35%。据悉,这项轮胎关税政策将于今年9月26日起生效。根据WTO规则,相关国家可以直接援引美国的制裁方案对中国轮胎实施制裁。

连线专家

《汽车与配件》总编辑、汽车业资深专家罗锦陵;汽车业资深分析师钟师;山东时风双星轮胎有限责任公司国际贸易部总经理朱敬博;法国马赛商学院中国区主管王华。

话题一:翻案可能性有多大?有什么方法取消这个特保税?

话题二:轮胎特保措施对中美两国的影响

话题三:企业面对众多反倾销的短、中、长期策略

轮胎

盖世汽车网:面对突如其来的这么大的冲击,轮胎企业该以怎么样的策略去面对?

罗锦陵:从企业角度来讲,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打开其他的出口渠道积极地推销。从政府角度讲,要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并改变经济增长结构,改变分配的不合理,扩大内需,减少外贸需求;在继续发展汽车工业的同时,还需要促进其他使用轮胎的行业的发展。

盖世汽车网:钟老师,您还有什么补充吗?

钟师:目前我们应该采取挑动群众斗群众的策略。美国的轮胎进口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也是轮胎产业链条上的,他们的利益诉求跟美国的轮胎产业界不太一样,我们可以利用他们来做政治文章,向美国政府发出更多的声音,这样变成一个愿望集团。当然也许他们这种企业所属的行业协会比较弱,但是总的来说,试总比不试好。另外,中国很多轮胎出口企业,也应该通过他们的客户,推动美国的机构向美国政府请愿。

盖世汽车网:所以钟老师的观点除了刚才罗老师讲的降低成本和扩大内需之外,还是坚持不抛弃、不放弃原则,接着用各种办法把美国市场争取回来一部分。现在我们来听一听实际企业的观点。朱经理,很显然你们企业多多少少受到一点冲击。那你们到底有什么样的策略来应对这样一个冲击呢?

朱敬博: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跟美国的经销商之前就沟通过很多次。前几天在上海轮胎展会上见了面。当时我们开会的时候特保案还没有出结果,客户跟我们承诺后续的交易没有问题,还会继续给我们下订单。但是没想到现在轮胎特保案最后奥巴马还是通过了。

现在这些客户也许会说,如果我们是他们唯一的出口商,那我们的竞争性就会降低;如果我们还有其他的竞争对手,比如韩泰、锦湖、或者其他印度国家的产品,那就会形成一个激烈的竞争。这些美国客户会选择那些产品来替代我们,这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

盖世汽车网:如果刚才讲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策略一时半会儿没有见效的情况下,有观点认为转内销可能是一个靠谱的方法。但实际上内销好转吗?现在国内这个市场竞争的情况怎么样?您能介绍一下吗?

朱敬博:转内需其实还是可以的。今年从1到8月份我们国内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50%到60%,这还是不错的。今年国家对汽车行业,特别是对于农机产品的补贴,造成轻卡车、农机产品销量非常大。我们的轮胎对国内一些企业的配套也在慢慢增长了。所以,国内需求还是可以的。

盖世汽车网:所以转内销也还算是比较靠谱的一个策略。但是如果大家都转内销,是不是又造成一种新的竞争出现?

朱敬博:如果这么多轮胎企业都转内需的话,产能肯定是过剩的。于是大家就在价格、品质上进行比拼。我们担心的是恶性竞争。

盖世汽车网:大家都转内贸会造成国内轮胎企业之间的竞争会极为惨烈。那会不会出现大范围的并购这种情况?王教授,您觉得中国企业还有什么对策?

王华: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国轮胎业在全球的排名。以2007年的销售额来看,中国排名第一的三角轮胎在全球排第14位,杭州中策排世界15位,玲珑排世界19位,等等。国内轮胎产业的集中度并不是很高。我认为中国轮胎企业之间的整合要比国外更复杂一些,因为涉及到地方政府利益以及它们的干预。但是轮胎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将来会是一个趋势,只是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至于接下来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我认为有两个中长期的策略,一是市场结构转型,二是产品结构转型。

首先,市场结构转型。

这里我们要分析下我们主要的轮胎出口市场的变化情况。先看美国。美国市场(包括配套和售后)现在还是总量第一,但是它在全球市场的比重,已经从1998年的29%下降到了2008年的21%。而下降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前面我提到的配套业务在美国的下降,因为他们把厂建到了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另外,我们如果从大欧洲(包括中欧和东欧)这个市场来看,它实际上在2003年就超过了北美市场。北美市场增长率过去是0%,全球的平均增长率是3%,而中国2002年到2008年增长率是16%,1998年到2008年的增长率是1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全球轮胎市场结构已经出现一些变化,我们的轮胎企业需要相应地跟进,在市场结构上可以做一些转型。美国市场目前确实是最大的一个市场,但是我们对其他地区的轮胎市场也应该有一个战略性的准备。同时,我们从中国市场的高成长性,还可以看出中国国内市场的重要性。另外,欧洲这个市场的重要性也应该得到提高,但是它的难点在于,它表面看来是个大市场,其实是一个分割的市场,所以做起来会比较困难。

第二,产品结构需要转型。

企业在做市场战略布局的时候,从产品结构的角度应该有一些快速的反应。而且,替换市场也会随着配套市场的产品发展趋势而马上自然形成一个趋势。

另外,中国轮胎出口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中国现在仅仅是在单纯地卖轮胎,并没有争取在海外建立我们自己的品牌,品牌概念是完全缺失的。中国企业要把品牌工作做好。

这里需要向朱总求证一下。现在中国主要的轮胎出口,难道还是贴牌吗?不是以自己的品牌出口吗?

朱敬博:贴牌比较多。用美国当地经销商的牌子。

王华: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品牌始终是中国轮胎出口的一个软肋,包括东南亚的佳通轮胎也存在这个问题。在国外市场,除了三大——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之外,消费者对其他轮胎品牌的概念都是比较模糊的。业内可以把轮胎的品牌分成四个梯队。第一梯队的是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大陆(马牌)、倍耐力等一线品牌;第二梯队是住友、横滨、韩泰等;第三梯队才开始出现中国的品牌,比如三角;最后还有第四梯队。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他们并没有很清晰的品牌分层的概念。不过,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机会。谁能在B2B的市场上,把品牌工作做得更好,谁就更容易胜出。

盖世汽车网:好。王教授说了很多中长期更有效的方法。我们更期待着中国企业,能够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

注:后续话题我们将陆续推出,请大家持续关注,谢谢!同时期待看到您宝贵观点。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09/09/17090246246117095250.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