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2024第七届智能驾驶与人机共驾论坛
  • 2024第六届智能驾驶地图与定位大会
  • 2024中国汽车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 2024智能座舱车载声学大会
  • 舱驾、行泊一体及BEV视觉感知培训
  • 2024第二届吉利汽车技术论坛暨前瞻技术展
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网联 > 正文

GIV2022|电子科技大学罗蕾:智能网联汽车的网络与数据安全在软硬协调下如何促进发展

盖世直播 盖世直播君 2022-12-20 19:08:47

2022年12月16日-17日,由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为指导单位,合肥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联合主办的“2022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本届论坛围绕“全球新变局与智能汽车发展新战略”主题,共设置5个主题论坛和2场闭门会议,与行业机构、高校院所和领先企业代表共同探索我国智能汽车发展新路径。

其中,在12月17日举办的“生态论坛”上,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罗蕾发表精彩致辞。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GIV2022|电子科技大学罗蕾:智能网联汽车的网络与数据安全在软硬协调下如何促进发展

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我报告的题目《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的网络与数据安全在软硬协调下如何促进发展》,报告主要三方面的内容:一、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二、重点介绍一下网络与数据安全的技术和标准;三、介绍一下我们团队。

一、智能网络汽车发展

现在是汽车产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关键期。进入智能网联汽车的下半场,IT化、智能化、网联化推动了各种应用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以个人为中心移动的第三空间。整个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向集中方向发展,技术面临着很多挑战。特别是智能汽车还要进一步向车路云协同方向发展,需要高实时、高带宽主干的通信网络,高性能、高实时支持异构多核心软硬件平台,并且还要满足Safety功能安全还有Security,包括网络与数据安全的要求。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构建软硬件的生态,要面向SOA,让软硬解耦,让更多的构件、技术和产业生态构建一体化的平台。

车规芯片和操作系统是决定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竞争的关键,也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车上的芯片随着智能化、电动化的发展,用量非常大,一般来说要上千颗,价值也非常高。可以看到,把车上的计算控制类芯片分为三大类:各种各样的MCU,原来8位、16位,现在以32位为主,而且向多核方向发展;座舱芯片,类似手机,也是多个接口,算力要求很高,实时性、可靠性要求也非常高;智能芯片,这个芯片里面也是高算力的,而且是异构多核的,还要支持多种可靠性。在这些芯片上,还需要加强芯片内部提供网络和数据安全的能力,这几年还有安全的模块在里面,芯片内也会增加。不管是外接的SE,还是内部的HSM,现在芯片SoC还会在整车网络增加安全通信的软硬协同能力。在芯片的设计里面,也会有很多跟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相关的内容,包括功能安全,也是必须的相关内容。

软件方面,现在功能越来越复杂,车上的软件已经超过飞机上软件的量,都达到上亿,有些两三亿以上。传统的软件架构没办法满足车的发展,在“软件定义汽车”层面,软硬分层解耦、软硬协同,在新型架构上,我们也需要采用一些新的架构,而且需要标准化。就像手机安卓生态是把芯片和应用,包括整个产业的技术生态,很好地打造起来;在汽车软件上我们要发展,软件生态必须要建立起来。再大的体系,上千人的团队也无法解决所有的软件开发问题。因此,技术和产业生态若要建立起来,需要大家各自分层解耦、标准化发展。

从操作系统角度来看,我几十年一直在操作系统体系工作。基本上现在大家已经达成共识,虽然将这些操作系统都统称为车用操作系统,但一定是多样化的。在SoC的芯片上,都会有多种操作系统,不可能是一种,一定是多种,因为它满足不同的场景和应用需要。总共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种MCU为主,是以实时控制为主的,即硬实时操作系统,类似满足AUTOSAR的Classic体系,而且功能安全,也支持多核。

第二种是智驾领域,非常复杂,既需要满足功能安全的要求,也需要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同时也是异构多核,希望用到更多的生态。可以看到,这个内核也需要满足POSIX体系,不像Classic,POSIX相当于Linux标准,包括AUTOSAR AP,至少要满足PSE51,现在大多数还是要求PSE51甚至54,才能满足生态的要求。是不是说Linux完全解决问题?搞功能安全的人士在这个领域始终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我就用Linux加强功能安全”,不过,如果希望Linux通过功能安全认证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有很多开源组织在做这个事,但是如果要达到满足26262,还是很难的。是不是没有别的路?也许做功能安全设计的人从整车系统或者零部件的角度来做,也是OK的。在这个体系中,可能会有一些其它的核,我们一定需要有这样的认识。而且,智能系统需要虚拟化的技术,需要有功能安全实时性多核且多中间件的系统。

座舱系统相对来说操作系统,不是那么难,现在咱们可用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不管Linux、安卓、阿里的AliOS、HOS,国内还没有替代QNX的核,我们需要努力。其它,这方面,大家做得比较多。

总结下来,未来智能汽车操作系统需要融合虚拟化技术,多内核、多中间件的系统满足功能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的要求,还要面向“软件定义汽车”的服务需求。

二、网络与数据安全标准和技术

车辆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已经成为继主动安全、被动安全和功能安全的第四安全。我们知道Safety要求不要威胁到外界环境,Security则要求车或者系统不能被外面攻击所影响,这两个东西是相辅相成的,在设计的时候也要做好它们之间的平衡。网络安全失效会导致功能安全的危害。例如,2015年克莱斯勒汽车遭黑客攻击事件,召回了140万辆汽车。近几年汽车的网络安全事件应该说增加得非常多。我们看到,2021年公开的报告,就有200多起,增长超过了200%。这种事件,实际非常多,。

车辆的数据会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同时也会带来数据安全的风险。为了实现自动驾驶、辅助驾驶、人机交互、智能网联这些功能,智能汽车要不断采集外界的环境、感知信息、车辆工况信息、驾驶员,还有乘客个人的信息,获得这些敏感的数据,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就会导致数据和隐私安全的风险。

车路云一体系统又涉及到和智慧交通,两者一般结合起来,因为要实现进一步从单车智能到车路协同的智能化。在更好地高度智能化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风险。系统的开放性也会导致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风险,需要加强防护体系的建设和标准的建设。实际,从国际上来看,大家非常重视,UNECE WP.29从2020年开始正式发布网络安全和软件升级法规,这是强制性的,明确要求OEM建立网络安全的管理体系、CSMS认证,并且要经过评估认证。还要求每个车型按照国际ISO23234标准建立网络安全技术体系,要求每个车型都要通过评估认证。这个法律在2021年已正式生效,2022年7月份正式实施。国内车厂只要出口,都要建立这个体系。并且,已经有一些车型开始通过认证,很多车企开始动作了。国内这块动作还是比较快的。

国内汽标委同步在2017年成立了智能网联汽车分为会,我们参与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成立了网络安全工程相关组,发布两个强标,还有多个国标已经发布,还有两个强标正在制定中。整车的信息安全,类似于WP.29的2155,还有升级的2156也在研究,最近在数据安全方面已经征求意见了。动作非常快。

除此之外,国内关于零部件的安全国标已经发布了五个,在零部件的国标上面,我们还是走在前面的。在数据安全方面,法规也是非常多重,欧盟的GDPR、ISO27701,国内的《数据安全法》《个人隐私保护法》均是这方面的法规。去年,五部委发布了《汽车数据的若干管理规定》,近期也有很多标准出台。这可以看得出来,国内非常重视。这两年,从网信办到工信部,到各大部委,在数据方面快速推进。汽车数据相关法规已经报到网信办有两年多,如果出口车不按照GDPR、ISO27701来做的话,可能会出现问题,可能被罚得很厉害。

从技术来看,整车和车路系统针对面临的复杂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要构建多域融合的、多层次的网络与数据安全的纵深防御体系,这方面的技术很多。总体来说,层层设防,不会是简单的做一个“门”就行了。而且,从零部件到整车,到整个车路协同的系统,要构建一套体系。这个体系需要同步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也就是说,微模型开始就必须要按照这个要求来做,不可能候补,一定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可以看到,车上的零部件里面的软硬件部分,从密码的部分,到操作系统的安全,到整个应用的安全、存储的安全、通信的安全,再到整车的安全监控等等方面,现在很多车厂已经开始在实施了。

特别重要的就是,按照21434,包括国内,要加强整车的安全监控、入行检测,需要建立IDPS,而且要在多个域控上加IDPS。还有,车内的安全通信要构建安全运营中心,做应急响应策略。现在车厂已经开始前装,这些东西要前装IDPS,要在多个零部件上加上IDPS探针。一旦入侵要阻断,要把这个事件上报,形成联动的安全运营和响应的机制。这是国际法规要求的,国内也是要求的。这部分内容和硬件密切相关。现在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发觉,性能是一个问题,怎么和硬件深度融合,以及安全通信不和软硬协同起来,都非常难做好。

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功能安全类似,也需要按照微模型同步建设、同步规划。可以看到,生命周期分为几个部分,跟每个车型相关。识别出数据的资产应用的场景,并且要做风险评估分析,需求分析就要分级分类。当然车厂本身也应建立管理体系,同时分级分类哪些是重要数据,哪些是个人数据,哪些是敏感数据。这些全部要分好,只有分级分类好了以后,才能够定义它的需求。思考“我到底采用什么样的防护措施,技术上怎么防护,怎么做数据的监控”,这样一来,这些措施就上去了。到后面还要持续地做测试、评估,运营也一样,不过这个运营持续做安全监控,要思考重要数据是不是被偷走了?敏感数据是不是被控制住了?因此,都要做持续的监测和安全的评估,整个寿命周期都需要对它进行要求。现在汽标委的《征求意见》把整个生命周期都覆盖了,写得非常清晰。

除此之外,数据作为一个生产要素,在汽车领域除了软件定义以外还有数据驱动概念,即数据驱动创新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数据的合规,除了前面讲到了要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比如身份认证、加密通信、存储、脱敏(最近比较强调智驾中的脱敏、监控),我们还采用一些技术,譬如区块链、隐私计算技术。区块链本身主要解决去中心化、确权的问题,隐私计算可以让数据在使用时更好合规,数据可用不可见、可用可计量,可以更好解决这些问题。这些技术大家可能也听得比较多了。隐私计算非常多的技术,总体来说也是一个大的技术栈,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技术。有密态计算、隔离计算还有对方计算,都和软硬协同相关,特别在隔离计算中,可以用可信计算的技术,比如TrustZone技术,这和芯片密切相关。密态计算如果靠软件来做,是不可能的。如果全靠软件做,目前来说,密态计算的很多技术没办法使用,未来还是软硬写要共同来发展。

三、介绍一下团队

我在电子科大嵌入工程计算中心接近20多年的时间,在汽车行业也有很多年,在网络与数据安全方面,我们这几年也在发力。我们跟普华一起发起CASS联盟,在核高基专家组,我负责嵌入式技术软件,2009年开始支持汽车操作系统的发展。2016年,车联成立了网络安全委员会,我作为秘书长,在推动整个汽车的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那时候大家还觉得这个就是成本,不愿意去做这个事,但是,我们在合肥合工大发了第一个白皮书和指南细则,在2017年。

2019年,我们开始和碰鹏城实验室开展汽车靶场工作,攻防演练、人才培养、标准验证。汽车上的测试验证方法已经很多了,但是还不够,我们需要借助一些更先进的方法手段来锻炼培养更多的人。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在方院士的指导下,在鹏城实验室开展汽车靶场的很多活动,每年有很多比赛。我们把搞网络安全的一些大学团队整合起来,大家一起熟悉汽车,怎么来让他们做一些攻防演练的学习,并且开展各种竞赛工作。

去年我们成立数据工作组,推动数据安全共享的标准工作。在2016年,我们孵化了一个公司,叫为辰信安,做汽车数据网络安全的产品和服务,也是覆盖全生命周期,主要在车端,应该说,在国内还是比较有影响力的,现在也在开展一些车路协同的工作。

我的汇报就到这儿,谢谢各位专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仅作为参考资料,请勿转载!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