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总裁 朱华荣
各位早上好!很高兴贾博士搭建这么一个平台让大家来交流。我今天的演讲主题也是应贾可教授的要求,“以创变应万变”。
当前汽车行业面临很多问题,今天这个主题也很有意思,“梦想与焦虑”。
大家刚才已经说到为什么焦虑,我再补充一点就是,因为你有梦想所以你才焦虑,而且你有远大的梦想。我们过去是跟随,而走到今天,你是可能与世界汽车产业在并行,而且有的领域你在引领或者在超越,这个时候其实你看到前面没有成功的道路,这个时候你自然就有很多不确定性,其中的不确定性和你远大的理想就构成了你对未来的焦虑。
所以我认为,这就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焦虑。同时我们也看到,焦虑都一样,谁也跑不了,也躲不过。但,是我认为汽车的梦想远远大于焦虑,而且梦想是治疗焦虑的良方。
当前我们之所以焦虑或者说面临一些问题,我认为主要是有几个新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或者说把我们的焦虑扩大了,是哪几个问题呢?就是新时代我们面临的新挑战。
挑战一,政策环境变化的不确定。
中国发展到今天参与到国际上众多领域的活动,无论是政治、地缘以及贸易、国际经济等等,而这种参与必然会带来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政策、对于国际环境的变化,这些变化现在都在影响着我们。
前面特朗普发布说要退伊核协议,很多企业焦虑了,因为我们很多企业花了近10年在伊朗布局,后面怎么办?这就是焦虑。
如果没有我们参与国际社会、没有国际政治、经济这些变化,就没有这个焦虑,从更大环境而言,国际社会在影响着我们中国的汽车企业。
第二个我们看到,习总书记在博鳌论坛里谈到,我们要更加开放,我们会把股比放开、关税下调。发改委紧锣密鼓的做了发布,新能源、传统汽车等等。这些政策的后面其实还有很多细节不确定,政策也没有确定,会带来整个格局发生变化,可能我们每个企业也还没有把各种路径、方案想清楚,所以我们也出现了焦虑。
同样我们也看到,包括“双积分”政策,新能源、智能化领域里边,有很多政策性的东西不确定,有很多待完善的法规和政策,使得我们去发看到确定的具体时间。比如说新能源领域。我认为新能源领域当前是一个政策引导型,不是一个市场需求型的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什么?就是我们无法预测什么时候会有一个什么样的量,什么时候建产能。当然,我们大的方向、趋势都知道,新能源、智能化是大方向,但是具体让朱总决策的时候,100万产能什么时候建?到底我们明年要不要建100万的新能源产能呢?这是一个问题。
第三个是,因为有多种技术组合来实现我们包括“双积分”等等这些法规性的、政策性的要求,又有本身技术的不确定性。我们的战规部就会问朱总说,到底建纯电动、还是建PHEV、还是建HEV?这几个比例怎样?因为有N多种方案,到操作层面就会发现,有很多不确定性。
同样的,这个领域里我们应该看到政策的变化。如果我从一个乐观者看待的话,我们更应该看到,包括刚才说的改革开放更应该看到机会,因为我认为他让中国品牌更坚定要打造世界一流的目标。
因为不打造没有退路,你活不下去,或者说我认为未来依靠,尤其是像大型的集团,想依靠合资来持续维持发展,不太现实。
同样我再看国有企业这个角度,我坚信这一轮开放会让我们国资体系的改革更加快,因为我相信政府各级领导会看到,不改革我们是生存不下去的。
同样我认为,随着我们参与到国际社会,竞争的机会会更多。
一直说,长安的目标和愿景就是要打造世界一流,那就是要参与全球的竞争,为什么?因为中国只有1/3的市场,还有2/3你必须要去参与竞争,而这种开放、合作我认为让中国企业更有机会。
挑战二,产业竞争的恶劣性。
我当时在写的时候写了“激烈”,后来用了“恶劣”,为什么用“恶劣”?
本身汽车产业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当前可能存在最大的问题是,有各种非常复杂的资金和资本进入到这个领域里边来,包括地方的一些投资跨界的涌入,也有真正想干这个产业,也有一些投机者、搅局者,或者也有一些本身商业逻辑可能就存在问题,所以这些资金和产业资本进来,我认为并不是真正的产业资本,可能会带来很多社会资源的浪费或者恶性的竞争。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整车集团已经达到71个。现在新能源注册的企业里边,包括传统的和新进入的有455家。我们在工信部里面查到的,各种乘用车品牌是167个,最近我们也统计了新势力造车已经有49个,很显然这种格局是不可能长期维持和生存下去的。因为可以看到的是,市场的集中度在不断的提升。
现在TOP 10集团的集中度已经达到89,也就是说前10家的集中度是90%、后60家只有10%,这是一个数据。
乘用车领域里边,同样我们可以看到,乘用车TOP10里面从2013年的66集中到今年的78接近80。“二八原理”,唯有10%几的企业占据了80%的量,这种竞争必然是进一步恶性,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这些企业为了生存可能也要做一些垂死的挣扎,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所以我认为未来的竞争确实非常激烈。我跟政府里面也讨论,什么办法来解决?我说没有办法,我的观点就是竞争是优胜劣汰,以及让这个产业回归良性的最好方法,都要经过这个时代的、都要经过这个痛苦的,所以适者生存。
挑战三,技术迭代的复杂性。
当前我们面对太多的复杂技术,原来我们做内燃机、汽油机,现在要做的动力是原来的5倍,因为当前和长远都要兼顾。若干的动力、技术一组合,你发现有N多的方案,当然还有一些不确定性。
还有一些涉及到技术政策的问题,比如说智能化、无人驾驶,政府这个领域里公用设施、政策什么时候能完善,是不确定的。刚才我说到新能源,新能源领域其实有很大的问题,我们为什么无法预测市场?
因为你不知道,地方政府什么时候宣布说限行、限购或者网约车必须要用新能源了,网约车用新能源是用纯电动还是用PHEV?这是无从得知的。这就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复杂性。
挑战四,消费转型的多样性。
消费端的变化里我认为是个性化、年轻化。传统产业里边我们是大批量,但是现在是需要多品种,这对于企业的生产、制造、研发、营销等等都带来了新的问题,成本在不断上升。
我们曾经也试行了一个车型,完全定制化,是一个小型SUV,有10万种状态供用户终端选择订单,实际上后来控制量很少,因为成本太高了,根本无法满足用户真正的个性化需求。后来比原来的价值提升了,但却对用户带来很多利益。
同样的,终端消费里面其实也带来很多不确定性,所以才会有我们刚才说的这么多的焦虑,包括商业模式也在不断的重构。
同样我也想参与一点,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我觉得各自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各自劣势也非常明显。我不谈谁颠覆谁的问题,我觉得谁不改革、谁不转型都会死亡,都会面临挑战。
对于传统车企来说,优势很明显,基本功很扎实,尤其是我觉得中国品牌到今天,是从未有过的自信,自信来自于什么?扎实的功底。就像一个武功高强的人,他为什么那么自信。当然转型过程里面他也有巨大的包袱,这也有劣势,包括我们刚才说的人员的、思想的等等这些。
我们新势力造车,理念新,有一系列特别是围绕用户体验等等,速度快,因为你小,就像长安30年前,我们也很小,速度也很快,但是当我们做到300万辆的时候,一快就发现有问题,因为已经是集团化运营管理。
所以这两者我认为,传统车企应该积极的拥抱转型、真正的转型。第二我认为,两者之间的融合很重要,因为两方的优势、劣势非常明显,组合在一起,是一个非常好的组合体。长安为什么要去和蔚来合作?因为我们要和一大批新的科技互联网企业合作。
我去年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拜访众多的互联网企业和新的科技公司,所以后来你们可以看到,长安和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大量的战略合作,有的在战略框架下已经推进到合资,进入到合资企业,腾讯我们也签署合资企业了,长安也进一步涉足到一些软硬件、一些出行产业等等,所以我认为真正的合作是构建我们强大竞争力的最大模式。
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些挑战。
当然,我们中国品牌其实不仅仅是有挑战,也有机遇。
在我写 “传统车企不加快转型必死” 的时候,我品牌部门的同事跟我说,别写那么绝对。后面我写“国有车企不改革必死”,大家说也别写。但其实核心内容就是,我们要加快转型、加快改革。
我们有什么机遇?
第一,中国市场消费的升级会缩短中国品牌包括合资品牌、国际品牌的差距,这是有机会的,是有机遇的。
第二,中国品牌拓展海外市场的机遇,我觉得已经来临。所以最近我们重新调整了长安的海外战略,长安原来的海外战略,是“研究欧美市场、扎根发展中国家”,但是今天我们换过来了,“直接进军欧美市场”,因为我们有这个自信,我产品具备这个能力了。
当你再进入那些发展中国家发现,刚刚布局下去,政策又变了、环境又变了,政治风险等等给你带来很多问题。
第三,传统车企有非常好的,大家都是在800—1000家传统的渠道,我知道我们很多新势力造车的朋友会说,那是个包袱,但是如果你仅仅是卖车、仅仅是服务肯定是包袱,但是如果你把他功能拓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时候就不是包袱,是优势。尤其是在我们现在还不可能所有老百姓都买一台车,通过互联网购买,因为你的品牌信任度还不够的情况下,体验还是需要的,所以我认为这也是机会,当然你不转肯定就是包袱。
第四,现在传统车企包括中国品牌,持续的造血功能。因为他自身就可以坚持10年、5年,当然我刚才说的,前提是要转型。但是这里面我觉得对新造车势力来说可能面临这方面的,包括品牌的信任,其实我们也注意到,因为上的太多,良莠不齐,有的已经开始撤离了,因为最近我那里就招收到太多的互联网退出的人员,这里边我认为对一些优秀的互联网造车又会带来很大的负面,所以这个问题我觉得也是需要新势力造车研究的。
刚刚讲了问题、讲了机遇,长安怎么办。其实长安最近一系列对外发布的东西,我们已经表明了长安的发展方向。
长安在4月24日专门发布了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为什么这个时候发布?一个是表明长安的决心,另一个也是更多的希望社会各界来和长安合作,因为打造的是一个开放的平台。
为什么说创业?这也是我觉得我们社会各界不要低估传统车企的智慧和他的决心。我在公司里边一直就是,长安现在开始归零,一切思维归零,我们从没有长安过去的这些包包袱袱、坛坛罐罐来思考我们该怎么办,所以这样思考就很简单了,说你几条生产线废的不就是几个亿的问题嘛,不会让你死去的,但是你不转型一定要死的。所以当企业的思维转换过来的时候就不是问题了。
为什么叫第三次创业?最开始从一个军工企业,34年前,后来在2000年我们开始进入乘用车,在中国品牌处于领跑者的地位。走到今天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必须要快速的,又要回到我们说是第三次创业,就是要做智能出行的一个科技公司。我们要从服务客户向经营客户来转型,同样的,我们要从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型。
因为长安过去,除了A级B级车,我们的中高端品牌还在推进当中,原来那几个品牌都是现成的,都是长安自己在运营,都有独立的体系。
我们这次把品牌做一个专门的调整和规划,目的只有一个,长安聚焦运营一个品牌,就是乘用车。欧尚汽车和凯程汽车已经得到我们上级部门的批准,用于混改,因为原来都在长安旗下自己运营,我的频道也转换了,一会儿进入商用车、轻型车,一会儿进入乘用车,其实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让他更聚焦,我们所有的改革其实都是更聚焦。我们从传统产品向智能化新能源产品转型,我们都有一系列规划。
企业就是从传统的制造型企业向智能出行服务公司转型,包括我们打造出行服务品牌,线上线下融合新流程模式,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专门做了发布,我们今年下下半年会发布长安的北斗天枢计划,北斗天枢计划就是致力于打造智能汽车的引领者。
这就是长安的梦想,有这么大的梦想所以长安有焦虑,但是长安的梦想远远大于焦虑,我们也认为这个奋斗的过程是一个幸福的过程。长安行天下。谢谢大家!
敬请关注盖世汽车“第十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直播专题:
*版权声明:本文为业内专家原创文章,作者本人对文章观点及内容合规性负责。如有疑义或转载需求,请联系作者。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8/05/1101580858870041031C303.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