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Gasgoo night
  • 盖世汽车产业大数据
  • 2025汽车消费趋势洞察大会
  • dive into the Chinese auto market and supply chain
  • 2025第三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
  • 第八届上海-斯图加特汽车及动力系统国际研讨会
  • 2025第四届中国车联网安全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访谈 > 正文

【盖世直播】杨志刚:海外人才助推中国车企的技术升级

盖世汽车 2016-10-25 16:15:41
核心提示:2016“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于10月24-25日举办。本次论坛在“中国拥抱世界”这一永恒主题之下,聚焦“中国车企的国际化和正规化”,以来自全球各国华人汽车精英的主题演讲和圆桌互动形式,为中国汽车“走出去”汇集才智。下面是盖世汽车针对本次论坛上的重要看点和精彩演讲进行的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2016“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现场直播

【盖世直播】杨志刚:海外人才助推中国车企的技术升级

中组部国家“”工材委汽车组组长  杨志刚

非常高兴来参加本次论坛。我这里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同时我也知道今天这个会议有从美国、日本、欧洲等各个国家和地区来的朋友。我也希望我今天讲的东西能够让我们在海外的朋友要回国或者是参与到国内事情时起到一点作用。

我主要是讲三个方面,一个是汽车海归精英的总体情况,二是从我了解到的一些情况,或者我看到的一些情况谈一些案例,最后谈一下思考。国外到目前为止,实际上在汽车界有很多人从国外回到国内。很多人很重要的一点是由于个人希望做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国家或者说中国也正好碰到了汽车发展的很好的机遇。大家都知道,2009年之后,中国市场超过美国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2010年的时候,在上海中欧工商管理学院和当时博世亚洲区总裁聊,他说他看得到到2030年以前,中国市场肯定还是全球最大的。我相信从目前来看,除非是什么时候印度超过了我们,因为印度人口超过中国是肯定的事情。如果说印度经济也发展的好,再加上其他的一些条件,印度有可能会超过我们。否则中国在了未来我们可以看到的未来,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

除此之外,2008年底,中组部提出了国家“”的政策,他希望把海外的一些高端人才吸引回国发挥作用。在国家“”实施之前,我们国家有一些部委级的政策,比如说中科院“百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等等。但是部委级计划在国内的管理是分块化的,所以很多事情难以协调。中组部说,你们都归我管,那我出一个计划,这样我协调起来比较容易一些。事实上起到一些作用,但是并没有解决所有问题。当然习主席也非常希望大家都回来,一起实现中国梦。

在汽车行业,可能是“”单个行业中人数最多的。“”按照专业分八个专业委员会,我负责工程与材料。材料是一个很大的学科,下面到专业,比如说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等等,汽车是其中非常大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量也反映了我们国家汽车工业发展情况。这些人回来之后,大部分是在企业,主要是大企业。也有一部分人在创业,还有一些人在高校,我算少数人之一。

我举一些大家做的比较有意思的事,我们有两个朋友,潘之杰和陈勇。他们以前在日本工作,虽然他们现在人在高校,但是他们成立了一个公司叫杭州云乐车辆技术有限公司,做小型电动车,目前为止产品还在研发过程当中。我觉得在理念和做的事来说反映了我们的趋势。他想做不补贴在市场上也可以卖得出去的汽车。如果说可以做出这样的事,这很有意思,我们可以做的怎么样,我们拭目以待。一周多以前,陈勇说,刚刚融资第二轮。他们做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事情启动过程当中,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在汽车行业,地方政府是支持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很重要的一支队伍。如果说大家有什么想法,导致产业有快速升级和发展的机会,还有很多地方政府对这个事情给予支持。

说到新能源汽车就要谈到燃料电池汽车。大家都知道,相对来说,同济大学做得比较好。这是万钢部长到同济大学之后主持的项目,当时他就请了章桐博士回来做我们燃料电池的工作,当时上汽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支持方,大家合作一起为我们国家的奥运和上海世博做了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在过去几年,我们国家稍显弱了一些。我觉得电动化是对的,但是到底是电池驱动还是燃料电池驱动是对的,应该是都要驱动。

另外一种是混合动力或者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段志辉从美国回来之后到了奇瑞,前不久他负责了奇瑞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上市。其中有一点,在混合动力驱动部分,有一点核心的东西。据行业朋友说可以绕过丰田的那一套东西,如果说做得好,也不怕人打官司。

我自己认为,我们电动无论是电池驱动、燃料电池还是混合动力,实际上整体过程都是低碳化,那么任何节能减排的方式都是正确的事。那么韩志玉博士现在正在做上柴动力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们公司推出天然气发动机。我们国家有一些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天然气发动机可以比较大规模使用。

新能源汽车也给机电领域提供了机会。首先我想到的是蔡蔚先生,我们在投资的行业都喜欢看到所谓的“独角兽”企业,市值到10亿美元的企业,别人就认为它的是一个独角兽。我觉得可能在国外回来的个体创业当中,他的公司可能会比较早的成为独角兽公司。

刘屹博士,刚刚我们谈的都是节能角度,另外一个角度就是减排。他主要做的是化学物还原方面的工作,这个企业也是做的非常好。

辛军博士,他以前是上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发动机部门的执行总监,对上汽自主品牌所涉及的车型中相应的发动机都是他在负责的。两年前他觉得前面还有更大的海洋可以游泳。因此他离开上汽去进行创业。同时在我们“”汽车行业中,也非常的活跃。我们已经有四年,每年办一个汽车与环境的论坛,在每年的12月份,这里也为这个论坛做一个广告。今年12月份也会在上海嘉定举行。我自己认为,汽车与环境论坛现在已经做成了在国内技术水平最高的论坛。

除了电动汽车、零部件之外,还有一些朋友做的事也非常有意思。一个是李奉珠,他主要是做智能制造的,在北汽发动机事业部生产系统当中,因为他的到来,把整个生产系统做了很大改变。庞剑博士,以前在福特,现在在长安。他在长安主要负责震动和噪声部门。前不久长安和中国汽车研究会成立了国家和的重点实验室,他也是这个重点实验室的负责人之一。长安在它的领导下,在震动噪声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我自己也是做了一些工作,回国之后,做成了国内第一个汽车整车风洞。现在国内所有汽车企业,只要他的企业在中国设计,一定有一个环节在我们风洞中心做过。我们风洞中心是2009年的成立的。如果说把07-09年的车型拿出来,把12-15年车型再拿出来,我们汽车空气动力阻力大概降低10%,我相信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影响。

第二个影响,通过这些工作,使得汽车企业的产品工程师,尤其是做空气动力设计方面的产品工程师,有了第一个直接去参与,直接去做汽车设计的机会。这个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些企业工程师只有在这个过程当中才可以提升自己。

还有一点,每一个企业都有一个产品开发过程,但是实际绝大多数企业不怎么执行这个过程。我们的风洞因为排的比较满,企业在预定时间的时候就说,比如说我在明年要预定某某时间。这个过程当中,促进了企业比较严格的按照这个产品开发过程去走,这也是令人高兴的一件事。但是大家知道,汽车企业不仅是技术,汽车企业是一个综合性工作,在这里管理很重要。

管理当然就要提到汪总。汪总先在上汽然后到北汽工作。在上汽期间他是上汽从国外华人中回来比较多的时候。到北汽是我们国家一线汽车企业中唯一当正职的。前不久华丽转身自己去做跨国并购了。另外是我们的赵总,赵福全总先在华晨,后来到了吉利。吉利也是海外人才集聚的地方。前不久离开了吉利,到了清华大学去做战略研究。

还有一位是许敏。许敏是从底特律回来,非常早的一位管理人员。当时他在奇瑞做负责研发的副总。因为他回到奇瑞工作,整个底特律对回国开始热了起来,因为他的工作,奇瑞做的车也比以前有点意思了。我记得上海车展的时候,当时奇瑞说奇瑞对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车价降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许敏做的QQ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陈安宁总负责全面的奇瑞工作。奇瑞也是汽车行业当中,“”包括各类海外人才比较集聚的地方。

从政府官员来说,首先就是我们的万钢部长,他也是从汽车回来的。另外是钟志华院士,他之前在瑞典工作,后来很早就回来了。主要是做汽车碰撞方面的工作,也因为这个工作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到目前为止,以汽车口来说,汽车、发动机来说,院士只有三位。

当然还有很多朋友、海归做了大量杰出工作,这里只是就我知道和想到的点一下。那么有哪些机会让这些海归回来,让大家觉得有意思。首先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就像开始的时候提到中国的汽车将越来越快的发展,去年的时候,大家觉得好像增长慢了,今年又快了。也不太清楚这个快慢到底会怎么样,我们知道两个事,我们只有中国的汽车肯定是有顶的,我们也知道,目前为止,年产2600万-2700万的量级还没有到顶。

另外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和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我记得当初造风洞的时候说,是不是需要风洞?如果说你是卖方市场,是不需要风洞的,或者说卖方市场的时候是不需要技术的,只要把车造出来就可以了。而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制造业升级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这个时候是买方市场,一定是谁的东西比较好,对环境比较友好,品质做的比较好,更受欢迎。另外一点是资本、信息化和汽车产业的高度融合。我们看到智能网联的汽车,几乎所有大一点的互联网公司都要做汽车,好像不做汽车就落伍了一样。我觉得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现在的汽车行业变成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行业,钱很多,有意思的人也很多。说到有意思的人,有一点很有意思,我碰到美国、欧洲这些国家的朋友的时候,我说有一点我想说,在美国和欧洲,想读工程的学生当中,最好的学生不一定学汽车。但是在中国想学汽车的人,都是在想学工科学生当中学习最好的,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上海还有两件事,一个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习近平主席前几年在上海开会的时候,给上海留了一个作业,就是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目前按照计划,只有两个城市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一个是上海,一个是北京。我们想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正在这样的机会下,他对人才也非常重视,有一些人才政策支持人才发挥作用。

人才发挥作用,那么我们看到了什么呢?我想首先就是领导很重要,在世界各国都一样,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一样,中国更是如此。因为中国领导有相对来说有更大的话语权。但我说这个话的时候实际上是两面说的,因为我们每个都有领导,同时每个人又都有领导。我们说领导很重要,那你就有一个要造就什么样工作环境的问题。

第二,团队很重要,刚刚我讲到管理类的人,大家会发现,他们在自己所在单位当中,都聚集了一群人。其实在任何地方,哪怕你是做技术的,你需要有大的影响也要一群人。汽车还是要看团队力量取胜的行业,所以团队很重要。

第三,技术很重要。从国外回来的人来说,核心就是技术。一般来说我们的工资比国内同行高一些,那么你有什么样的比较优势让你来对冲这个高出去的薪酬,那就是技术。

第四,国际化很重要。汽车行业是一个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行业。我说国际化的时候,包括我们的行业可能要在组织上尽可能的向国际化靠拢,这要求我们的人回来之后,尽可能保持自己的国际化能力。继续向前发展,我相信会有一天,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产能也必须向世界输送,就像中国的其他制造业一样。

最后,市场很重要。我们说衡量你是不是比其他人都好的标准就是市场,有客户为你的服务或工作买单。就像之前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是硬道理一样,对汽车工业而言,市场是硬道理。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敬请关注盖世汽车“2016‘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直播专题:

网站专题链接:http://auto.gasgoo.com/topic/worldmeting20161024/

手机WAP站专题链接:http://m.gasgoo.com/news/topicdetail.aspx?topicid=20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6/10/25041541154160370321987.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