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跳票四年的Cybertruck一样,马斯克的无人驾驶出租车继续给行业画了个饼,要吃到嘴里,最少还有两年。Robotaxi是否真的可以做为一种产业大胆投资了呢?客观的评价是当下,依然处于春寒料俏,欲暖还寒的阶段。
文丨智驾网 零酱
编辑丨浪浪山与明知山
虽然直播延迟,画面突然中断,一场万众瞩目的Robotaxi发布会再次被马斯克弄得骄傲而随意,但众多中国Robotaxi创业团队以一种高规格的礼遇欢迎马斯克加入Robotaxi阵营。
这一方面突显了Robotaxi行业需要一位明星改观这一产业的在商业落地边缘反复试探,似近还远的局面,另一面随着特斯拉的入局,Robotaxi正被产业资本正视,它不仅仅冲击大众的出行方式,也将对乘用车市场带来不可以预见的影响。
01.
人类第一场AI派对
北京时间10月11日上午,在延误了半个小时之后,马斯克乘坐无人驾驶的特斯拉Cybercab抵达现场。
身着夹克的马斯克没戴帽子,身形看上去也比几天前为特朗普站台时fit了一些。
虽然他将本次发布会称为「2016年Model 3发布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将是载入史册的一天」,但身在加州华纳影视城的马斯克远没有此前在宾州Butler亢奋。
但传说中的三款新车没有出现。
在发布会开始之前,有部分媒体猜测,特斯拉将公布两种技术路线——激光雷达和4D毫米波雷达和与之相匹配的车型,以及透露一些关于低成本电动汽车Model 2的消息。
而实际情况是,在总时长不到20分钟的发布会上,马斯克展示了目前已经可以试乘体验的20辆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Cybercab,以及可以容纳20人的无人驾驶巴士RoboVan。
这和国内无人驾驶公司的产品布局基本相似。
当然Cybercab受到的关注最高,不仅国内的Robotaxi公司盯着产品信息,主机厂也高度关注。
从外形上看,Cybercab采用流线双门轿跑造型,车门开启方式为上翻式的蝴蝶门,整体类似于两门版的“Model Y”。
车内采用两座设计,配备悬浮式大屏、车内自动清洁系统,包括擦内饰和吸尘,采用感应式无线充电补能。
其最大的亮点,是Cybercab无方向盘、无动力踏板、无人驾驶。
这与国内的不少无人驾驶出租车并无不同。
这也意味着,在现行法规要求下,它无法面向普通消息者进行销售。
RoboVan同样以无人驾驶形式登场,外形设计简单直接,与高铁神似。
其最高容纳20人乘坐, 提供了三排座椅,其中有两排三人座椅对向布置,车内像是一个会议室。同样配备悬浮式大屏,并且无方向盘、无动力踏板。
马斯克在现场表示,两款无人驾驶产品将在2026年投入生产,2027年前大规模铺开,而为其提供技术支持的全无人FSD将先于无人出租车,将于明年在德州和加州首批投放。
是的,这又是一款期货,一款最早将于两年后上市的产品。
除两款无人驾驶产品外,特斯拉旗下人形机器人也再度登场,已经把成本控制在2-3万元的Optimus能浇花调酒拿快递、猜拳击掌看孩子,从现场观众的体验还可以看出,Optimus能够明显在嘈杂环境中完成与人类的语言交流。
这场发布会,被马斯克选在好莱坞影城办成了人类第一场AI派对。
但是,这场发布会过于简洁,马斯克在30分钟的演讲之后,便离开会场后。
特斯拉的解释是将时间充分留给现场观众体验。
作为回应,夜盘交易特斯拉股价下跌4%,市值蒸发了305亿美元,合人民币约2156亿。
02.
Cybercab的真正创新:不要激光雷达做感知冗余
Cybercab带来了刷屏与惊喜,但止于惊喜,并没有引发市场与业内的惊慌,但距离真正能体验到它还有两年需要等待。
Cybercab对于今天的Robotaxi产业有颠覆式创新吗?
有,在智驾网看来,其真正的颠覆式创新就是没有激光雷达。
当然,无方向盘、无踏板、感应充电器、清洁机器人都为彻底实现Robotaxi从无人驾驶、无人运营到无人保养都预埋了技术解决方案。
但这些设计,都已在相应的中美Robotaxi产品上有过展现。
▲百度2022年发布的第六代量产无人车Apollo RT6,同时设计了有方向盘和无方向盘两种模式
当下,想法并不新奇,完成度几何、工程能力才是关键。
而马斯克意图通过视觉智驾来实现Robotaxi的落地才是真正的勇气满满。
在当前中国的智能驾驶领域,虽然视觉方案今天正被视为一种终级方案,但在国内正在探索的L3级自动驾驶的法律法规层面,激光雷达做为一种感知冗余,被视为不可或缺的标配硬件。
而在L4级别的Robotaxi市场,目前中美两地的初创公司的产品基本都是激光雷达的拥趸。
在30多分钟的发布会上,透露的信息太少,但这意味着在我国正式开放L3、L4之后,Cybercab进入中国市场面临一定的政策障碍。
不过,马斯克本人对于视觉方案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毫不怀疑,他表示:「希望明年在德州、加州推出无人监督的FSD。监管方面我们要进一步跟踪相关动态,美国的监管机构是我们率先要去沟通的。」
据智驾网了解,FSD V13有消息称将在本月(10月)推出。
据马斯克透露,当下,特斯拉现在有数百万辆车接受训练,相当于数百万的算力在接受训练,每辆车有不同使用场景,拥有这么多数据显然FSD驾驶水平会比人类高的多。我们使用AI和计算视觉,不需要昂贵的设备,Model 3、Model Y等都可以在无监督情况下实现FSD。
同时马斯克描述了一个随着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利用闲置算力的方式。
特斯拉会推出全新范式的AI5芯片,如果一辆车车辆每周只行驶50小时,还有100小时剩余,意味着很多算力在闲置,1亿辆车构成的车队,一共可能会有100GW的算力,在闲置时应该被使用。
这将大大提升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能力。
03.
马斯克的Robotaxi可选择的商业模式
而因为不配备激光雷达,没有踏板和方向盘,意味着Cybercab可能是当下最便宜的Robotaxi,据已知的信息Cybercab车型的单车成本在3万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21.21万元。
给普通消费者购买Cybercab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间。
马斯克已经明确,Cybercab不仅可用于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个人也可购买。
但问题也在于此,Cybercab是自营还是销售给B端出行平台?
Cybercab自身的商业模式是像Waymo、萝卜快跑一样,还是依然同时走乘用车的定位,二者兼得?
马斯克在他匆忙、无疾而终的发布会上都没有明确回答这些问题。
关于Robotaxi的商业模式,马斯克在此次发布会之前曾表示,围绕Robotaxi服务,特斯拉将推出共享乘车平台,车辆所有者将直接与特斯拉分享收入。
他曾声称:Robotaxi不只是商业车队,而是让所有符合要求的特斯拉车辆都可以加入的平台,终极目标是让车主可以在车辆闲置时,靠自驾接单。他声称,车主可靠 Robotaxi 每年赚到3万美元。
而关于这一模式,Uber CEO达拉·科斯罗萨西曾表示“并不成熟”。
他在一档节目中表示,从应用场景来看,特斯拉车主“是否愿意让陌生人坐自己的汽车”还是个未知数,而且高峰用车时间段,Robotaxi能不能满足乘客用车需求,也有很大不确定性。
在他看来,马斯克低估了一个“关键部分”——设计、生产一辆汽车,与在多个地区每天驱动、运营3000多万次出行服务和交易,是“非常非常不同的业务”。他提到,不是每一单都能顺利交易完成,如果有人在车内生病或者丢了东西,应该如何处理?
根据公开信息,今年以来,Uber已与Waymo、Cruise、Aurora、Motional 等多家自动驾驶公司达成合作,计划在打车服务里引入Robotaxi服务。
Uber这种模式被称为“技术+运营”的合作之路,不局限于由一家企业投入巨大资源独立完成全链条的“自运营”模式。
不过自运营模式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一旦成功可以改写整个行业的趋势,独霸创新红利。
目前国内企业的代表即是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自研技术、改装车辆、同时自主研发出行网络、搭建运营平台,甚至不断深入到造车业务中。
华鑫证券在今年9月发布的研报中表示,Robotaxi包含“技术研发+测试阶段+商业运营”三个流程,涵盖“运营+技术+政策”三个维度,在我国主要表现为“自运营+金三角”两个部署模式。
所谓金三角,是在今年7月登陆港交所的如祺出行概括的模式:“自动驾驶公司+大型车企+出行服务平台”。
自动驾驶公司通过向车企提供智驾方案联合打造成本合理的运营车辆,再将该车辆置于出行平台进行运营,出行平台通过庞大的用户量为Robotaxi服务提供冷启动,通过混合派单模式实现Robotaxi与有人车混行服务,从而解决运行区域小、用户等待时间长等问题,能让Robotaxi加快落地成为一项可持续的服务。
如祺出行CEO蒋华曾表示,“这种合作很有可能会成为一种独特的‘中国模式’”。
当下Robotaxi行业呈现出“AI+制造+运营”的特点,在国内这三种核心能力分别掌握在自动驾驶公司、车企和出行平台手上。而过去两年,围绕Robotaxi发展,国内已形成小马智行+广汽+如祺出行、Momenta+上汽+享道出行、元戎启行/小马智行+吉利+曹操等几大合作阵营。
而特斯拉显然不会走这样一条路。
作为全球少数具备将独立运营这一模式落地的汽车公司,特斯拉显然不是意图简单开启一种新赚钱模式,而是为其自动驾驶的世界到来找到钥匙。
马斯克表示将大规模生产Cybercab,在他对未来出行的愿景中提到:
「未来城市交通将逐步淘汰个人车辆,取而代之的是更高效、按需的自动驾驶服务,这将彻底改变城市规划,减少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需求。」
哪种模式更好?
当下显然没有统一答案。
在Cybercab正式发布之前,何小鹏透露了小鹏汽车进入Robotaxi领域的模式:专注Robotaxi产品本身,不介入运营。将聚焦如何提升Robotaxi场景的行泊车能力,定制车内外场景提升乘客体验,强化安全冗余等。
▲小鹏汽车Robotaxi概念图
不过当下,商业模式之争虽然看不到结果,但无论是车型是否漂亮,场景是否实用,当下最核心的不是出行成本是否低于出租车。
这成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造车成本,二是运营成本。
04.
Cyber与萝卜:一场大国推动的AI之争
那么Robotaxi的造价和运营成本现在能低到什么程度呢?
根据马斯克公布的信息,Cybercab车型的单车成本在3万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21.21万元,运营成本大约每英里0.2美元-0.4美元(含税),未来每个网约车司机可以管理10-20辆的Cybercab车队。作为对比,传统出租车运营成本大约为每英里1美元。
而无人驾驶公交RoboVan并没有透露单车成本,但由于核载人数多,出行成本摊平到每个人头,大致是每英里5-10美分。
相比而言,在我国萝卜快跑在造车成本和运营成本上也实现了巨大的跨越。
当前其运营车型主要有由极狐提供的五代车及将江铃集团生产的六代车,其中前者单车成本48万,后者成本已低至20.46万元,低于Cybercab。
按照每台车运营5年,可以计算出第五代无人车的单日成本是263元,而第六代无人车的单日成本是112.1元。以5月5日一天的订单量为例,全天超300量的无人车累计接单超6600单,平均每车22单,可以计算,五代车每单成本约为11.95元,六代车每单成本约为5.09元。
由于萝卜快跑站点安排密集且乘客站点随机,不像传统网约车那样长短单配合,每单行程长度多在10公里左右,相当于五代车每公里运营费用大致在1.19元人民币左右,考虑安全员工资的话大致在2元/公里左右,而六代车的每公里运营成本低至五毛钱。
从毛利率计算,只要有适当的基础消费人群,Robotaxi已经是可以正常落地并有正向现金流的商业模式。
那么特斯拉的Cybercab相比中国的Robotaxi初创公司有胜算吗?
今年4月,马斯克高调来华,随后发文表示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将在中国良辰的吉日8月8日正式发布。
一时间,行业风声鹤唳。
但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裁王云鹏在5月15日百度“Apollo Day 2024”高呼:
“传闻FSD和Robotaxi也即将入华,我们很期待也很欢迎。不过友情提醒一下,就拿武汉来说,特斯拉想做到我们百度这样全无人运营的水平,少则3年,多则5载,不信来试。”
当时这一言论引发不少争议。
不过,当下,中美各大Robotaxi公司之间称不上严格的竞争关系,随着中美两国都在激励各自的科技公司加快商业落地,但不可回避的现实是,无论中美哪一国的消费者都处于初步接触Robotaxi的了解阶段。
但当下的共识是,Robotaxi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已只是时间问题。
何小鹏表示:“做Robotaxi的技术趋势明确, 端到端+大模型把大家带到L4自动驾驶趋势明确。”
在特斯拉的发布会之前两天,有消息人士向媒体表示,百度的ADFM将升级至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10.0。大模型Apollo ADFM(Autonomous Driving Foundation Model),可以通过全链路模型化综合输出多元环境信息,直接生成执行轨迹。
当下中美的主机厂与众多无人驾驶公司都在各自国家抢占试点城市。
小鹏汽车计划2026年正式推出Robotaxi。
10月4日,韩国现代汽车宣布与Waymo合作计划从2025年年底开始对搭载Waymo技术的IONIQ 5车辆进行初步路测,力求几年内让“Waymo One”的用户可以使用该车辆。
萝卜快跑预计将在年底投放1000台取消了安全员,没有方向盘的六代车型,最多搭乘四人,支持全自动换电。
而在商业闭环方面,王云鹏在今年5月15日曾发布时间表:“ 萝卜快跑,2024年底武汉要实现收支平衡,到2025年进入全面盈利期”。
那么Robotaxi是否真的可以做为一种产业大胆投资了呢?
客观的评价是当下,依然处于春寒料俏,欲暖还寒的阶段。
在此次特斯拉Robotaxi发布前,作为长期特吹的方舟投资公司在其发布的研报中表示,自动驾驶出租车平台将开启一个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市场,并开始主导特斯拉的估值,在未来五年内将接近其企业价值的90%。
这当然是一个最乐观的设想。
从特斯拉股价的表现来看,市场依然将信将疑,怀疑的自然不是无人驾驶的可行性,而是马斯克拖沓的产品落地能力。
而可以想像的是即便两年后,产品真正落地,相信它的身边一定环伺着来自中国的众多Robotaxi。
【关注智能汽车,关注智驾网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