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后,特斯拉市值将会达到 30 万亿美元。
在 2024 年特斯拉股东大会上,马斯克开场就兴奋地边跑边跳汇报了特斯拉的各项进展,他兴奋地提到自己很认可木头姐的观点——自动驾驶就将为特斯拉带来 5—7 万亿美元市值,他还认为十年后,Optimus 还会贡献 25 万亿美元市值。
木头姐是谁?Cathie Wood 被称为女版巴菲特,管理着世界规模最大的旗舰资金ARK Innovation ETF(方舟投资),旗下基金曾在 2020 年平均收益超过 140%,收益率超过巴菲特,因此一炮而红。
根据木头姐和旗下 ARK 的咨询报告,掐指一算,特斯拉 2034 年,市值 30 万亿美元。
目前,苹果以 3.43 万亿美元市值长期霸占全球市值榜首。特斯拉 30 万亿美元的目标约等于要达到苹果 10 倍的增长目标。
这可能吗?
现在特斯拉的市值为 7628 亿美元,要在 10 年后达到 30 万亿美元的目标。每年至少保持 2.92 万亿美元市值的增速。
木头姐投资的 ARK 咨询公司在特斯拉股东大会之前发布了一份预测报告。
经过 ARK 模型估计,2029 年,特斯拉股价将达到 2600 美元,市值将达 8.2 万亿美元。
如果按照 ARK 预测的增长速度,特斯拉 2029 年达到 8.2 万亿美元增长目标后,每年都需要增长 3.7 倍才能在 2034 达到 30 万亿美元目标。
「极其有挑战,但可以实现。」
马斯克的话靠谱吗在?我们为 30 万亿美元算了笔帐。
01、Robotaxi每辆每天营收超 207 美元
实现 30 万亿美元的市值,不是不可能。
首先,要清楚一个概念,市值不是直接营收,市值只是股票市场对于公司发展拿钱投票的综合表现,用来预估企业发展的空间与想象力。
ARK 把特斯拉市值 30 万亿美元分成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在 2029 年实现 8.2 万亿市值美元的「小目标」。
第二个阶段:在 2034 年最终达到 30 万亿美元市值。
在 ARK 预测报告中,Robotaxi 负责扛起特斯拉大旗,报告认为 2029 年,Robotaxi 将占比特斯拉市值的 88%,相当于贡献 7.2 万亿美元估值。
2029 年 ARK 乐观估计特斯拉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年收入 6030—9510 亿美元。
之所以对 Robotaxi 有这么高的估值,有两点原因:
第一,特斯拉 Robotaxi 会在两年内推出。
第二,按照马斯克设计的商业模式,Robotaxi 可以实现持续盈利且利润率很高。
特斯拉在最新财报公布的出行APP设计图
先讲第一点,ARK 认为特斯拉两年内就推出 Robotaxi 服务的概率为 96%,延迟到 5 年内推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2 个月前,马斯克预告 8 月 8 号将公开亮相 Robotaxi 无人车。
在此之前,图森未来联合创始人侯晓迪就认为特斯拉的 Robotaxi 大概率是辅助驾驶的出租车,而且马斯克不会在 8 月准时推出 Roboatxi。
「去掉人并且由软件开发公司承担责任的方案才叫无人驾驶,而 FSD 叫辅助驾驶,它不是无人驾驶。」
侯晓迪的预测应验了,前几天特斯拉 Robotaxi 就被爆出要推迟发布,马斯克解释,要对 Robotaxi 的前部设计进行更改。
虽然马斯克是个鸽王,但根据 ARK 判断,应该不会鸽得太狠。
所以 ARK 把特斯拉推出 Roboatxi 服务时间,调整到了明年年底。
时间定了,特斯拉是怎么通过 Robotaxi 来实现高利润的?
这就要算一笔账。
马斯克把特斯拉 Robotaxi 的业务形容为 Uber+Airbnb 的组合,即特斯拉会直接运营一部分车队,此外特斯拉车主的客户车辆可以直接加入运营车队。
特斯拉 Robotaxi 分两个部分:自营车队和特斯拉车主车队。
特斯拉自营车队会拿走最初 1—3 年的所有营收,此后特斯拉会将自营车队交给第三方公司,由第三方进行维护,并每公里抽成 0.2 美元营收。
此前,有媒体曾经从车辆硬件成本、维护保养成本、保险成本、运维成本、补能费用等角度计算后,认为百度萝卜快跑可以实现 Robotaxi 盈利。
这次我们也借用这五个类别,结合 ARK 的推测数据、萝卜快跑的订单量,为特斯拉 Robotaxi 算笔账。
我们先给两个乐观假设,特斯拉能够做到全无人化运营(含监督员)、单个城市订单量可达到与武汉平齐水平,然后再逐一罗列具体成本。
车辆硬件成本:Robotaxi 车型成本未知,乐观估计,特斯拉能够将 Robotaxi 做到那么可以预估做到比特斯拉 Model 3/Y 车型平均成本价格更低。
据知名分析师桑迪·罗门拆解特斯拉生产成本,Model Y、Model 3 成本分别为 39,393 美元、37000 美元。
如果按照 5 年的使用周期,单车成本每天 20—21 美元。
维修保养成本方面:根据《消费者报告》数据显示,美国纯电动汽车每年平均维护成本大约 330 美元。每天的成本 0.9 美元。其中:
避震器和减震器:每英里 $0.010
轮胎轮换:每英里 $0.007
刹车片:每英里 $0.005
其他所有费用都低于每英里 $0.005。
保险费用,中国电动汽车平均年保费在 8000 元左右,百度与保险公司能够把这个价格谈到 4000 元,如果特斯拉也像百度一样努力,也能打 5 折,那么保险费用约 1250 美元。(按 Model 3 中位数折半计算,来源 insurance.com 网站)平均每天 3.42 美元。
补能费用我们暂且按照 Model3 标准续航(EPA)438 公里,美国深夜电费每千瓦时 0.1-0.15 美元,特斯拉 Model 3 平均能效每千瓦时 行驶 6.4 公里,因此每公里成本 1.6-2.4 美分。
结合美国的用电成本大约是国内两倍,那么每天补能成本 44-65 美元。
此外即便无人运营也要算上投入的监控成本、地勤成本,如果特斯拉能够赶上萝卜快跑的水平,那么远程监控 1:25 、地勤1:7的人车比,再结合 6000 美元的月工资水平来计算,1000 辆车远程监控和地勤每月分别需要投入 24万美元、85万美元,每月每辆车分别需要8美元、28美金。
因此,特斯拉在美国一线城市平均每天每辆车的成本投入为:20+0.9+3.42+44+8+25=101美金。
收入端,如果按照萝卜快跑在武汉的运营情况,300 辆车接单 6600 单,那么平均每辆车接单 22 单以上。
如果特斯拉采取比网约车便宜 30% 的计价策略,那么参考 网约车在美国一线城市短途 15-20 美元的市内短途客单价。
那么用 20 美元的客单价每天干22单,再打个7折,每天每辆车在美国一线城市可营收 308 美元。
投入 101 美元,赚 308 美元,这里有 207 美元的利润差。
这计算的只是 1000 辆投入时的成本收入,在规模效应支持下,特斯拉减少监督员使用(甚至无监督员)、整车成本下降,同时铺开特斯拉车主车队运营 Robotaxi,利润率还有可能大幅上升。
2024 年美国网约车市场市场规模为才 497.8 亿美元。那么特斯拉 6030—9510 亿美元的目标不仅要依靠美国市场实现,而是进入全球市场。
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渗透率还是渗透范围,至少需要十年。
但不要忘记特斯拉做 Robotaxi 还有数据、安全、成本三大优势,目前特斯拉通过出售乘用车,所积累的驾驶数据是 Waymo 的 110 倍,这也意味着特斯拉有能做好全无人自动驾驶体验的数据基础。
根据 ARK 评估报告,FSD 模式下的特斯拉比人类驾驶的特斯拉安全约 5 倍,比道路上的普通汽车安全约 16 倍,同时由于特斯拉即时出行服务商、也是车企,在压缩整车成本上更有优势。
此外,特斯拉还借此身份拓展了销售个人的服务模式,那么这对于 Robotaxi 简化销售渠道也会进一步节约成本。
大概率,特斯拉每辆 Robotaxi 运营一天的收入还要比 229 美元要更高。
02、电动车业务将只占特斯拉估值 9%
在 ARK 的评估中,2029 年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反而不会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但在 8.2 万亿的目标中,也是一个重头戏——相当于仍要为特斯拉贡献 7 千亿的估值。
这对特斯拉难度不是特别大。
在 ARK 为特斯拉预设的目标中,特斯拉估值 8.2 万亿,其中,电动车只占估值的 9%,但从销售额角度出发,ARK 认为电动汽车可能大约占总销售额的四分之一,这个设想和特斯拉高管们设立的每年生产 2000 万辆电动汽车基本一致(包括无人车)。
特斯拉如何达成每年交付 2000 万辆车的目标?
ARK 认为特斯拉对 Robotaxi 将会采取简化车辆设计来加速生产。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综合类方法:提高管理层带宽、增加工厂。
第一方法是修炼内功,有效管理公司所具有的有限时间、资源。比如调整组织架构管理上使其更加精简。
第二个办法就是增加工厂,以及运用先进技术提升制造效率。
目前特斯拉在全球有 6 个工厂:
特斯拉没有公开过具体的建厂数量,但打算在墨西哥蒙特雷建设第七个超级工厂,预计该工厂产能达到数百万辆。
特斯拉提升产能不在于单纯建工厂,最核心的还是精益生产的理念。
前不久,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邀请了一批媒体参观,有媒体发现上海工厂采用了 Warehouse on Wheel 物流系统,这种物流可以使得 80% 的汽车零部件通过工厂内部的 96 个月台直接运输到生产线,可以缩短周转路线,提升生产效率。
类似的重大改进已经发生过很多次,比如柏林超级工厂率先使用大型压铸机一次性成型车身前后部的铸件,减少零部件数量,还引入了新的涂装生产线技术,实现更高效、环保的车辆喷漆处理过程。
甚至,明年特斯拉就计划将数千台 Optimus 机器人将投入弗里蒙特工厂进行操作,取代人工。
ARK 预计,一旦会 Optimus 能够承担特斯拉 10-20% 的工时,生产效率就能高于人类的两倍。
这样来看,两千万辆的年产量不是问题。
不过,即便是目前特斯拉 185 万辆年产值的 10.8 倍,ARK 仍预估只占估值的 9%。
那就意味着,ARK 对特斯拉的预判不再只是一家车企,而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想象力将全部来自于 AI。
早前,埃萨克森在《马斯克传》中写道,马斯克也认为特斯拉不仅是一家电动车公司或清洁能源公司,凭借全自动驾驶系统、Optimus 和能够完成机器学习的 Dojo 超级计算机,特斯拉将成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
所以汽车销量并不是特斯拉的核心目标,发售新车也不是特斯拉的重点。
这才能看到这今年特斯拉发新车进度缓慢,Cybertrunk 发布了五年,交付一直是地狱级难题,特斯拉 Semi 进入小批量生产状态,还不属于乘用车,特斯拉的重点还是把全球销量最好的 Model Y 吃干榨净、改造一番重新上架,再次成为全球最畅销的汽车。
到 2029 年,除了 Robotaxi 和电动车贡献之外,固定储能与保险费用将分别占比 2%、1%。
有意思的是,ARK 给出的固定储能的计算公式是,特斯拉的固定储能增长速度将超过汽车的增长速度,到 2029 年可增长至约 850GWh 的能量。
Gwh 的概念可能没有那么好理解,举个例子,目前特斯拉正在上海建设储能工厂,年产能也不过 40GWh。
不过,储能应用到不同领域也会产生不同的价值,ARK 认为固定储能应用于 Robotaxi 行业将会把作用发挥到最大,平均每千瓦时电池的部署带来的息税前利润可以达到 466 美元,比应用于电动汽车多出 7.7 倍。
所以,如果电池成为限制因素,特斯拉可能会优先考虑 Robotaxi,以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03、剩下的 24.8 万亿市值从哪来?
如果 2029 年特斯拉市值达到了 8.2 万亿,那要在十年之后达到 30 万亿估值还差 24.8 万亿。
这部分差额来自 Optimus 机器人。
ARK 认为,通用人形机器人代表着约 24 万亿全球规模收入,其中约 50% 在制造业。
这背后的计算逻辑是,特斯拉股东大会认为,预计全球人形机器人需求最终将达每年 10 亿台,保有量与人类的比例至少为 1:1。
马斯克保守预计特斯拉能占 据 10% 的市场份额,即每年生产 1 亿台 Optimus。
每台成本-售价预计 1-2 万美元范围,公司每年预计获利 1 万亿美元,结合 20-25 倍市盈率,Optimus 将会为特斯拉带来 20-25 万亿美元的价值。
但 Optimus 真能如马斯克所愿进展顺利吗?
其实 Optimus 的进展还是很快,基本保持了一年一大更新,一季度一小更的状态。
2021 年,特斯拉首次展示 Tesla bot,2022 年首次实现了行走能力,在 2022AI DAY 首秀,2023 年 Optimus 升级为 Gen2,对外展示了走路、抓握小物品、自主分类、做瑜伽等复杂任务。
甚至,Optimus Gen2 能够用灵巧手捏起鸡蛋。
ARK 推测的核心逻辑是特斯拉为 Robotaxi 所做的准备,可以复用到 Optimus 身上。
Robotaxi 所用的硬件资源、AI 大模型、数据,同样能够为 Optimus 提供足够多的训练资源,这与许多中国自动驾驶企业的理念一样——「自动驾驶是通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必经之路」。
马斯克也说过类似的话:「特斯拉汽车是轮子上的机器人。」
比如,Optimus 和特斯拉 Autopilot 一样采用了纯视觉方案,使用了 2 个高清 2D 摄像机和一个广角鱼眼摄像机。
有意思的是,不同于其他具身机器人,Optimus 和 Autopilot 一样都采用了被动视觉测量,也就是说,不需要特殊的照明投射装置,仅利用相机拍摄被测物体的图鉴,就能建立起相对位置。
另外,未来特斯拉为 Robotaxi 所做的数据收集,也会成为 Optimus 的工具。
在具身机器人领域,数据是泛化的关键,但涉及机器人的数据稀缺且昂贵,而这些数据在前期可以由汽车提供海量数据,最终,行业场景的高质量数据,会成为具身智能成功应用落地的关键支撑。
Optimus 要产生 24 万亿市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个成熟的具身机器人首先要能够听懂人类语言,然后要能分解任务、规划子任务、移动中识别物体、与环境交互,最终完成相应任务。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就指出,具身机器人主要有四大挑战。
控制层挑战:具身机器人自由度很高,接触和物件非常复杂,做到最底层的控制不容易。
计算能力挑战:即使谷歌研发的 Robotics Transformer 模型,要做到机器人控制,距离实际需要的控制水平仍有许多事情要做。比如要在水泥地上灵活行走,同时也要具备抗干扰性,能稳定地在草地和石子路上行走。
感知融合挑战:如何把机器人多模态的感官感知全部融合起来,还有很多难题,比如人类有触觉能够完成非常精细物体的抓取动作,但对于机器人来说很难实现。
泛化性挑战:具身机器人需要在非结构环境中适配,需要很多数据用以深度学习,其中也面临很多安全隐私问题。
面对这些难题,马斯克认为特斯拉已经做好了准备在甚至有了特定的发展路线。
不同于谷歌坚持的,机器人要能够在任何场景下做到通用性、泛化性,特斯拉认为具身机器人即使可以适配所有硬件,稳定性也不会太好,不会达到可实际落地、可大规模部署的水平,因此更可行的路线是先定义好硬件和产品形态,再针对特定硬件调整算法加入 AI 能力,软硬件同步迭代。
在马斯克的设想中,到 2026 年,无需特定的事前培训,Optimus 就能够执行广泛的任务,Optimus 还会采用大型语言模型,具备可定制的个性和声音,甚至用户不用说任何话就能了解用户的会喜好,理解用户。
从造车、FSD 再到 Robotaxi、Optimus,特斯拉这家公司与马斯克本人一样充满瑰丽与大胆的想象。
但也正因为这些大胆的想法,才会有变成盈利和估值的前提对于 Optimus 的渗透率,他大胆开麦「到时候没有你自己的 3CPO 和 R2-D2(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中的一个机器人角色)会很奇怪。」
到了马斯克所描述的这个情况,特斯拉 30 万亿美元的市值大概率也已经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