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北京吉普、上海大众、广州标致三个合资轿车厂相继成立,而中央正式决定建立中国自己的轿车工业是在两年后的1987年。直到90年代初,天津夏利、一汽大众、神龙项目才先后上马,除了夏利是引进技术,一汽大众、神龙也都是合资企业.
最早主持轿车项目引进的是有“中国汽车奠基人”之称的饶斌。改革开放之初,他最知道中国汽车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他实事求是地提出,搞轿车我们还是小学生。搞引进就要选择当代先进水平,边干边学。【详细】
【1:0.07和1:10】 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统计,我国对外技术的依赖程度已经到了危险的境地:2003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例仅为1∶0.07,而日、韩两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例均保持在1∶10左右。
【20年】韩国汽车工业诞生于1962年,,政府专门颁布《汽车工业扶持法》。1973年制定《汽车工业长期发展计划》,要求韩国企业必须自主研发设计,“经过20多年的发展,韩国已经跻身国际一流厂商行列”。
北大管理学院教授路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合资企业普遍存在严格的技术限制条款,他们会通过多种方式防止中方产生新设计能力。
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市场让出去了,原有技术也丢了,新的技术又不掌握,真正成了依附型的汽车工业”。
幽默--一只猪和一只母鸡合资开餐馆,鸡用自己下的蛋出资,猪用自己的肉出资——当猪肉割完后,合资还进行得下去吗?
![]() 骆军 |
骆军:泛亚应该说是一个典型的市场换技术的成功案例,合资研发中心在早期有非常好的效果,包括人才与研发队伍的建设,外国整车厂在当地开拓市场时,就会非常在意企业背景,它们希望取得主控权...【详细】 |
![]() 陈卫德 |
陈卫德:从改革开放至今,除了泛亚让中国学到了一点点技术以外,其他的基本没有意愿让我们学到技术。大众把最核心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都自己掌控,中方合资方剩下还能拿到什么?...【详细】 |
---|---|---|---|
![]() 贾可 |
贾可:全球的车未来可能慢慢地无国界化,那么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迅速的新兴市场上也会诞生出一批世界级的车。德系和日系的研发机构基本上感觉就是为国产化服务的...【详细】 |
![]() 盖世汽车 |
总结:在中国,由于合资公司的原因可能会失去或者是转移部分核心技术,所以反而抑制到了它们本来的研发投资意愿。简而言之即与中国决策层"市场来换技术"的愿望背道而驰了。【详细】 |
现在中国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如果要提升技术的话,他能利用的途径:
一、是自己家招人才搞研究;
二、是技术转让,慢慢地学人家的技术;
三、是有一个有财务的实力,去并购别人的现成的厂。
这三种方式哪个更值得中国企业运用,又没有真正的捷径呢?
我们提高本土汽车产业的研发水平的意义重大也很迫切,但是我们需要在哪方面加大力度呢?硬件方面还是软件?
![]() 骆军 |
骆军: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可能在近期会存在,但是不出十年,在某些领域上可能超过...我们可以瞄准国外某一个掌握核心技术的零部件甚至整车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来逐步获得他的技术。【详细】 |
![]() 陈卫德 |
陈卫德:我认为应该集中力量办事,聚集现有人力物力,组建精英团堆投入大量资金,找到合适的项目带头人...所以就需要一个机制来筛选整个领头的企业,对技术难题进行各个突破。【详细】 |
---|---|---|---|
![]() 贾可 |
贾可:自主品牌加上国家扶植新技术方面也抓得紧,仍比较警惕的外资公司迫于"为市场服务做原创开发"的需求,未来会看到自主的外资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加大研发投资,也不用太悲观。【详细】 |
![]() 盖世汽车 |
总结:从有利因素方面分析,国际汽车制造商都要进行要素资源的全球化配置,把各地的研发队伍进行不同的定位...从不利角度讲,它们在其余市场都是独资或者是主要控股的...【详细】 |
世界的汽车生产格局产生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亚太地区的汽车产量已经超过了欧洲和美洲,而其中又以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最快。中国在国际汽车市场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市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汽车产业整体萧条的大环境中,中国高速增长的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了跨国汽车公司的“救命稻草”,中国已经成为了群雄逐鹿的新战场。
1、 通用系
通用系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中国最大的合作伙伴是上汽集团,其股比构成为:上汽通用50%、泛亚技术中心50%、上海通用北盛(沈阳)25%、上海通用东岳(烟台)25%、上汽通用五菱34%、上汽通用汽车金融25%、通用大宇汽车技术公司(其中通用42.1%、铃木14.9%、上汽集团10%)...[报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