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构筑核心竞争力
一、重汽“重组”大齿 |
|
- 1,免费得到国内最成熟的中重卡变速器供应商大齿,于重汽发展中重卡项目、延伸产品线扩大市场份额而言有利,但如何重组一个企业文化和技术渊源迥然不同的总成供应商是重汽面临的难题;
- 2,尽管大齿在研发和制造工艺方面有一定优势,但近三年来生产经营状况不佳处于微利状态,如何扭亏为盈并保住现有客户(如竞争对手东风)?重汽变速器自给率已经达到40%,大齿和已有济南变速器厂的定位如何摆平?
|
二、采埃孚“钓鱼”与綦齿合资 |
|
- 1,綦齿的控股股东上海电气选择退出,第二大股东重庆机电拟单方增资控股 ,并积极推动綦齿与采埃孚的合资谈判。綦齿今后要在巩固大型客车变速器70%~80%市场份额基础上,借合资之机向卡车变速器制造方面扩张;
- 2,采埃孚已在苏州和杭州设有工厂,并与宇通、福田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稳固了客车变速器市场地位后,其重卡变速器也自2006年在杭州投产,但仍处于市场导入期,没打开局面,与綦齿合资也算别开生面 。
|
三、“黄金组合”助力陕汽 |
|
- 1,陕汽重卡的崛起更确切讲是潍柴动力在自上而下整合产业链的结果,陕汽拥有德国 MAN、美国康明斯、潍柴发动机、法士特变速箱、汉德车桥等堪称当今汽车行业最优秀的黄金产业链;
- 2,供应链之战将在一定时间后显现余波,目前中国重汽变速器的最大供应商陕西法士特将会受到冲击,其目前占据国内重型变速器86%的市场份额将被分割,故法士特此时提出将努力开拓客车、工程机械、中卡等新市场增点。
|
四、一汽 尽量靠自己 |
|
- 1,一汽除依赖自己体系内的两供应商:一汽解放变速箱公司和一汽集团哈尔滨变速箱厂外,还是法士特的大客户;
- 2,虽然一汽与伊顿的合资项目已停止,但合作的结晶FS10209九挡和十挡变速器还一直在生产,主要为解放J6重卡配套。且随着这款变速器与整车匹配的日益成熟,FS10209也在为J6和J5重卡平台上的配套应用,以实现资源共享。
- 3,另据悉,一汽作为开发主体正在规划12挡、16挡变速器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
五、福田最大化分散配套源 |
|
- 1,福田与潍柴动力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合作方式为全面的战略合作,包括产品市场合作和股权合作,此举使得福田汽车作为潍柴动力的最大客户在未来的5年内保持稳定合作,同时协议也为国外品牌发动机配套福田重型汽车留出了足够的空间。
- 2,福田与康明斯的合作进一步加深、与采埃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向法士特及大齿采购变速器,福田凭借自己的市场地位整合供应链所向无敌。这也相辅相成促成了戴姆勒与福田50:50的中重卡合资公司——戴姆勒将提供中型和重型载重车和技术,并探索在全球市场中扩展福田欧曼品牌国际产量和销售的其他机会。
|
|
|
产业链整合两种方向
- 中国商用车企业比如一汽和东风发展很快,公司本身也具备实力,但似乎在纵向转型方面没有预先准备好,属于等市场来了才开始准备型的企业。而这其中对于产业链整合较成功也较典型的是北汽福田和潍柴。
- 自下而上——福田:
- 福田对产业链的整合主要是靠市场拉动,其核心竞争优势是营销,产品对市场反应非常快。而弱点就是它上游的产业链集成度比较低一些,产品推出来速度较快。但它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开始重视产业链的整合及横向转型,于是我们看到了它通过和戴姆勒合资、轻卡动力方面和康明斯合资,并于ZF合作等,进一步向上游延伸。
- 自上而下——潍柴:
- 潍柴自上而下整合产业链之路是在保证利润的基础上形成的。原来湘火炬先收购了法士特,法士特产生了利润,再去收购陕西重汽。潍柴也是发动机先赚了钱,然后收购了湘火炬,因此带来了很强大的融资能力。实际上潍柴、法士特等在各自细分领域的垄断地位一方面保证了自己体系内整车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一方面也牢牢把握住了所有下游整车客户资源。
|
国际两类供应链模式
- 商用车产业供应链体系的模式在中国尚没有定式。在国外成熟市场上有两种采购模式。
- 国际商用车产业供应链模式:
- 1,以产权为纽带的体系内稳定供应模式,例如欧洲戴姆勒和沃尔沃均只从其体系内采购关键零部件,再如印度市场上的两个领头企业塔塔和阿斯霍克-雷兰德,他们不需要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只有那些规模较小的OEM厂商(规模比领头企业小得多)才需要对外采购,而大的商用车企业集团为了保证产业链的安全和更大利润空间,更倾向于自造关键零部件。
- 2,整车厂关键零部件向独立供应商采购模式。在此情况下细分市场上会形成几大主要供应商,并与相应整车客户形成战略伙伴关系,而整车厂也大多分散采购以分散风险,保证最低采购成本并节省技术和运用管理投入。
- 落地分析:
- 中国商用车市场集中度尚不算高,关键零部件尤其动力总成的生产需要一定的市场需求支撑方能形成规模经济。如果单纯追求体系内而盲目建立自己的零部件厂,规模上不来最终还是消化不掉;倘若不允许体系内供应商对外供货,该供应商也可能无法达到足够大的规模去摊销成本。
- 从另一方面看,这次的金融危机以及以后可能出现的其他危机等导致竞争更加激烈的因素,都会促进商用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供应体系的整合重组。不排除将来中国大部分商用车企业也会像戴姆勒和沃尔沃那样主要在自己的体系内采购关键零部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