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不断推动智能交通出行的变革。凭借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未来交通解决方案,博世的业务增速是市场的两倍。2017年,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销售额预计将实现7%的增长,达到470亿欧元。而全球汽车产量增速预计将仅达2.8%。“我们的汽车业务取得了持续增长,并且有望在未来保持强劲增势,这样的业务基础有益于我们今后在智能交通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沃尔克马尔·邓纳尔博士表示。其中,驾驶员辅助系统业务的发展尤为强劲,这也正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基础。目前,驾驶员辅助系统的市场增长率已达25%,而博世的增速远高于市场水平。预计最快到2019年,驾驶员辅助系统就能为博世带来20亿欧元的销售额。预计到今年年底,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板块的研发人员将增加10%,达到48,000名。从技术角度来说,未来交通零排放、零事故、零担忧的三大目标需要通过自动化,电气化和互联化三大领域的技术发展来实现。“博世不仅仅致力于打造更好的汽车,也需要重新定义交通出行。”邓纳尔补充道。
博世为零事故、零担忧、零排放愿景提供智能交通解决方案
无论是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空气污染还是气候变化,博世都能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来应对这些当下乃至未来人们需要面对的交通困扰。“想继续享受移动出行的便利,那么现在就必须改变我们的出行。”邓纳尔博士表示。当下的一项艰巨任务就是要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博世希望通过内燃机技术的提升及其在电动交通领域的不断努力来助一臂之力。针对当前关于驾驶禁令以及内燃机未来发展的讨论,邓纳尔博士则表示:“对我们而言,这不是单项选择题。我们希望保持技术选择的开放性,而非局限于单一的发展方向上。”另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内燃机排放的方法则是使用合成燃料。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实现碳中性。此外,合成燃料经过设计可以实现燃烧无烟尘,这样也减少了尾气处理成本。邓纳尔博士补充道:“非常重要的是,合成燃料可以使用利用现有的发动机和加油站,这比需要重新打造基础设施和车队等解决方案将更为快速实现。”
电动化交通的市场份额也正持续快速增长。。博世最新推出的电桥为汽车制造商以及终端电动车车主们提供了更高效经济的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针对轻型电动交通,博世已经研发了一款灵活、可扩展的48V驱动系统,该系统基于在生产中试用和测试的现有组件开发而成。目前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博世已经处于了领先地位。此外,博世还为德国邮政公司欧洲最大的电动汽车车队提供动力总成系统。
自动泊车技术为无人驾驶奠定基础
根据最新的一项全球调查,50%的消费者表示支持无人驾驶技术,认为该技术能有效减轻驾驶员的负担。博世已经迈出了自动驾驶发展的第一步: 自2018年初起,在位于斯图加特的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停车库内,自动代客泊车就将成为现实。这项技术不仅能缓解驾驶员的压力,还意味着对现有停车空间更高效的利用,同样大小的停车区域可以比原来多容纳达20%的车辆。这项技术的实现也依赖于博世为停车场配备的智能基础设施。“我们不再仅仅关注汽车本身,而是利用自身强大丰富的技术能力把创新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付诸实践。”邓纳尔博士补充道。
博世无线软件刷写:像使用智能手机一样方便
预计在未来五年,互联交通的市场规模年增长率将达到近25%。这也意味着全球销售额将从470亿欧元增至1,400亿欧元(来源:普华永道)。不同于汽车行业内的其他公司,博世已经拥有了实现互联交通所需的传感器、软件、以及在服务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背景。目前在全球,已有150万辆汽车在博世物联网软件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互联。互联化技术也让许多交通服务成为可能。汽车将成为人们的私人助理。“车不再只是纯粹的代步工具,通过将汽车与智能家居和办公地点互联,我们正在把汽车变成第三大生活空间。”邓纳尔博士表示。在不久的将来,互联化还将意味着汽车可以通过新的博世无线软件刷写服务自动完成维修店的网上预约,同时保证车载软件能够像智能手机里的应用一样实现安全可靠的更新升级。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这项服务下载停车位搜索引擎等其他功能软件。通过无线软件刷写,车主未来还可以设置车量的不同功能。在博世,互联化绝非仅限于四轮汽车,其两轮电动车共享平台Coup如今已经在巴黎和柏林推出。博世正以智能交通服务供应商的身份重塑城市交通格局。据统计,全球智能交通服务的市场规模年增长率预计将达到28%
*版权声明:本文为业内专家原创文章,作者本人对文章观点及内容合规性负责。如有疑义或转载需求,请联系作者。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09/1209061961970022924C601.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