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行业日子过得不好,从品牌公司到经销商,没有几家过得舒心,都有着巨大压力。
这一次的行业危机,在行业务新闻中,我们看到很多关心车厂的建议,也有不少人在给门店出谋划策。但我们很少看到对行业中的另一个关键角色——汽贸集团的媒体看法。
车厂的人无法谈,因为汽贸集团又不只卖你一个品牌,任何一家车厂都没有立场指手画脚。
媒体的人很难关心,因为汽贸集团多属地方性企业,又没有做品牌的意识和需要,没有什么商务新闻价值,且低调成性,常在人们视野外。
但真正了解行业的人都会承认,汽贸集团的重要性已经到了无法忽视且还在加重的地步。好的网点都在汽贸集团手上,好的人才也在它们手上,要开新店,集团才有能力。现在的环境,再也不是以前那样,有钱有地就能申请4S店了,你要有管理团队,不是集团,你很难凑齐到符合车厂要求。这些非台面上的潜规则,极大地制约了个体户的出现,甚至可以说,不可能有非集团的经销商经营者会出线。
从全球的行业发展路线来看,中国汽车行业的这个现象,绝对是一种进步,表明了未来汽车行业的重心,将会逐渐的从车厂手中,转移到了更前线的经销商集团。甚至,更进一步地转移到消费者的手中,因为汽贸集团,更贴近消费者。
这种转变,是有利于国家汽车发展的,也更容易使中国系汽车出现,产生更有文化特色的自主品牌和特色产品。
看起来很美好,但前提是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是良性的,而且是正当经营的。
很可惜,笔者看不到这个良性循环。
关键原因是目前国内的汽贸集团,发展模式并不健康,甚至可以说是属恶性的发展。
导致这个现象的主因,就在于只有极少数的汽贸集团,是专心于本业,以本业经营为核心能力,或者,获利来源的。大多数的汽贸集团,只能说是权力和资本密集所产生出来的变异体,而不是因为良性竞争,本业发展优秀,合并成长后的专业运营组织。
现在的汽贸集团,有以下的几个特色:
1. 集团管理和控制能力普遍不足,只能说是资金和人脉资源的集中运用核心,而不是统筹运营中心。
2. 主要资金来源,多源于银行放贷或是其它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本业获利比例极低,甚至是赔钱在经营。
3. 地方人脉关联性极重,很难或很少能够做到大区域发展,几乎可以说一个区域就一个主力集团,跨出去千难万难。
4. 人才极度缺乏,集团的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稀缺,对关系人力资源极重视,对真正的管理资源相对轻视或不重视。
5. 派系林立,有的因为品牌形成派系,有的因为地方人脉体系形成派系,有的因为投资者而形成派系,决策令出多门,极难落实在全集团。
这些状况的出现,使得本应该发挥集成运营力量的汽贸集团,变成了集团筹资中心,或是派系角斗场,旗下的经销商则仍由原来品牌的车厂来指挥主导,所谓集团其实只是资金关系体系,而不是真正的汽贸运作集团。
这源于以下的几个原因:
1. 经销商早期经营获利过巨,造成经营者的眼光和胃口过高过大,当市场成熟后,获利已不能满足主事者的期望。
2. 早期的巨大获利,吸引了权力者的介入,变相的转变了汽贸集团的体质和发展模式。
3. 地方政商关系对经营权的取得和运作形成了关键影响。
4. 行业逐渐成熟,利润取得需要依赖专业管理能力,但能力形成或人才稀缺,使得主事者逐渐把重心移到其它领域,变成了以集团为依托的资金运作获利体系。
5. 主事者非行业管理专业人员,缺乏行业集团运作管理能力,过度依赖早期成功经验,如信任品牌意见,使得集团力量始终无法成形。
6. 汽车厂推波助澜,极力防止强力的汽贸集团出现,以各种有形无形的影响,如品牌特色,使得汽贸集团难成气候。
7. 成长过速,极大地稀薄了各种资源,全行业都出现了体质不良的病态系统。
这样发展下来,汽贸集团已从早期的行业经营者,变成了一个资本运作中心,在经济或是行业发展顺利的时候,弊端还不大,但当大环境或是本业出现了发展迟滞或是下坡时,问题就出来了。
由于集团中心的管理能力偏弱,因此旗下网点的经营,是非常依赖于4S店的管理者,也就是门店总经理。加上各个车厂有意无意地阻挠或是设置障碍,集团对旗下门店的管理透明度是极差的。可以这么说,集团管理团队对于旗下4S店的经营状况,基本就是两眼一抹黑,只能知道个大概,甚至连这个大概是真是假都没法确认。
平常的运作里,汽贸集团就是个资金调度中心,要花钱了,就由集团处理,有收入了,就上缴看得到或是藏不住的收入,其它的,集团就管不了了,因为总经理们总是振振有词地用品牌要求来搪塞。至于品牌有什么政策回馈,或是合不合理的控制,集团完全无从插手。这种状况即使是把极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请进来,集团也是有心无力,因为缺乏整体思维的管理模式,早已限制了集团的管控模式和能力。
而身在上位的主事者在盘子大了后,也实在无力去做精细管理了,为了确保收益,只好拼命地追求好卖品牌的销售权,因为从行业的现实状况总结出来的结果证明了,在一切都云里雾里的情况下,只有好卖的产品,才能确保利润和收益,于是合资品牌或是高端品牌,追求者众,条件愈来愈苛,收益愈来愈低,但集团网络发展部门或是高层却无可奈何,只能持续地做恶性循环式发展。
当市场红火时,一切都好,但市场不好时,这种模式就成了灾难。生意不好做,店店都亏损,但集团除了骂人外,无从下手。总经理稀缺,裁无可裁,品牌只是要向集团压货,无视集团在核心事业获利低下的事实,集团成了行业的夹心饼干,上有众多品牌,下有伸手的销售网点,苦不堪言。
在此同时,汽贸集团高层发现,开一家4S店,虽然投入不斐,但边际效益其实很大,比如可以合理圈地,可以扩大人脉,可以取得优质贷款,甚至得过于投。
于是奇怪的现象出现了。
愈是赔钱的汽贸集团,愈是拼命扩店投资,争取授权,因为只要取得了授权,就有地有钱(贷来的),可以转手土地套现,可以用贷来的差价补贴亏损的网点,而且贷的愈多,银行愈会支持,因为他们知道,这集团不能倒。而且,只要集团够大,地方政府就必需要大力支持,因为不能倒,倒了对地方经济影响巨大,是政绩污点。
这变相成了另一种庞氏骗局,集团的运作,靠的不是经营效果,靠的是银行贷款,愈赔钱,就愈要扩点投资,争取到了一个点,就代表了多一笔活命资金,只要手上有现金,就能撑下去,等待市场回暖,等待政府救市,谁能够把这手段运作的好,撑的气长,谁就有可能在未来活下去。
从过去的市场发展使来看,似乎很有道理,但如果拖延的时间太长,长到大多数的集团都撑不下去呢?
笔者想都不敢想这样的场景。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2/09/1008061361360095095408.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