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我也行?欧美造车新势力表示:这,绝对是一种幻觉!

91che 2024/5/21 18:11:33 盖世大V说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还有多少家造车新势力存活?和最初蜂拥而来的一百多个品牌比起来,现在除了蔚来、理想、小鹏、哪吒、零跑、小米等十余个品牌以外,其余的可以说基本都在破产边缘挣扎,比如股价3天涨了50倍的法拉第未来。

中国行我也行?欧美造车新势力表示:这,绝对是一种幻觉!

在新能源造车的大潮里,国内新势力至少还有几家厂商活了下来,而海外的造车新势力们可就惨兮兮了,说是全军覆没也不为过。

海外的造车新势力,主要来自两个地方,一个是欧洲,一个是美国,此外其它汽车市场内偶尔也会冒出一些新势力,例如越南的VinFast。

来自美国的Fisker,是特斯拉之外最有影响力的新势力,但目前销量停滞不前,股价长期在1美元以下,随时都有可能退市;主打电动卡车的Nikola,目前一个月交付量不到10辆;专注于高端市场的Lucid,去年一年仅交付了6000辆汽车;Rivian,当初与特斯拉齐名,目前还在亏损中。

欧洲的新势力更加离谱,它们中的大部分厂商都去折腾太阳能汽车了,比如荷兰初创公司Lightyear,不过现在基本上都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美国的新势力至少是在造车,欧洲的新势力则像是出来耍存在感的。

中国和海外的造车新势力,刚开始创业的时候走的路子都差不多,无非就是烧钱、买配件、打广告,能活到哪一天算哪一天。问题是,海外市场怎么就出现不了蔚小理之类的新势力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经典的段子:世界上最大的幻觉就是“中国行我也行”,任何一个厂商的成长,都要依托于本地市场,而海外造车新势力,并不具备中国新势力这种得天独厚的市场条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每年乘用车的销量规模都在2000万辆以上,令其它国家望尘莫及。庞大的市场规模,培养了大量的汽车行业人才,虽然这些人才大多数都是由燃油车厂商培养,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可以很快上手,事实上,国内主流造车新势力最初的一批技术人员也都来自于传统厂商。

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完满度上,中国也是一骑绝尘。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占据了全球60%以上的动力电池份额、50%以上的激光雷达份额,与新能源汽车有关的各种核心零部件,中国市场都不缺。

反观欧美市场,它们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就连特斯拉的柏林工厂,都需要从中国采购零部件。除此之外,福特等美国厂商,对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技术也是垂涎已久。欧美本土新能源产业链严重缺失,它们的造车新势力自然也就回天乏术。

很多人都忘了,中国并不是电动汽车行业的后来者,而是先行者。早在1992年钱学森首次提出发展电动汽车的倡议时就明确指出,中国的动力电池技术当时是世界第一梯队。也就是说,中国在电动汽车核心供应链方面已经进行了30年多年的布局,有这样的基础,才能催生出蔚小理这样的造车新势力。

除了产业链不给力,欧美造车新势力自身也存在很大问题。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家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传出在某个关键环节上被“卡脖子”的消息。就连零跑这样相对弱势的新势力,都能够对欧洲大厂STELLANTIS进行技术授权。

欧美造车新势力基本上不掌握一流的核心技术,那么,美国的那些新势力创业多年,有没有哪家厂商在某一领域引领了行业发展呢?答案是:也没有。

实际上,就连特斯拉,也是在上海超级工厂开工之后才成功上岸。在扎根中国市场之前,特斯拉与其它造车新势力一样,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不过,随着美国持续不断地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制裁,美国新势力已经基本失去了依靠中国市场而翻身的机会。

供应链不给力、自身技术实力不足,如果市场需求能跟得上,欧美造车新势力或许也能多蹦跶几天,但问题是,欧美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也在放缓。

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欧美国家的电动汽车销量就在不断下滑。2024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全球累计销量仅为38.7万辆,跌回了2022年的水平。特斯拉都撑不住的情况下,欧美其它造车新势力就更加岌岌可危。

除此之外,欧洲不少国家在碳减排、碳中和方面也开始打起退堂鼓,甚至放弃此前的碳中和目标。如果政策层面不再支持,那么欧美的造车新势力将会雪上加霜。

从目前的情况看,欧美造车新势力已经不太可能像蔚小理那样成功“上岸”,倒闭、退市只是时间问题。欧美国家的汽车行业要想向新能源转型,只能靠大众、福特、通用等传统厂商来慢慢实现,再出现第二个特斯拉的可能性并不大。

此一时彼一时。欧美造车新势力的发展现状,证明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主导权已经不在欧美国家手中,而是由中国自己牢牢把控。加强与中国厂商的合作,搞好跟中国市场的关系,它们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如果跟着美国搞“小院高墙”,最终的结局必然是一场春梦了无痕。

作者:91che *用户在盖世大V说社区发布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盖世汽车无关。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91che

聚焦汽车科技,解析行业风云

  • 61256

  • 45

盖世大V作者



关于盖世汽车资讯| 联系电话:021-39586122 |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盖世汽车旗下网站:中文站|国际站|中文汽车资讯|英文汽车资讯|盖世汽车社区

盖世汽车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