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月中旬拿到了部分五月份的上牌数据,可以对当前的情况做一些整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汽车行业整体的复苏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传统汽车的压力传导到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端——当前5月-6月主要的销售精力都是在恢复传统车的销售,把车卖出去、把整个产能恢复起来,所以给新能源汽车造成了压力。国内新造车企业和特斯拉的销售情况,一方面是在生存和股价压力下,需要全力以赴,而目前的销售数据也只能说是相对比较亮眼。
Part 1: 乘用车市场总体的上牌数据
首先我把上牌数据和中汽协有关乘用车的产销数据来做个对比(如下所示),厂家的数据相对更平滑一些,上牌数据虽然比较真实,和实际车辆终端售出的情况更贴近,但是相对滞后一些。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大部分传统车企在恢复生产,拉产能的同时压一定的库存(汽协的数据为66.1万台,比月初还少1万,主要是恢复产能需要时间)

图1 生产、销售和上牌三个数据比较
按照汽协前几日的说法,6月份应该看高一些(6月上旬,11家重点汽车生产企业加起来的产销分别完成70万辆和49.4万辆,产销与5月上旬相比分别增长63.4%和40.8%,与去年同期同比分别增长86.1%和34%),但是再怎么弄在上牌数层面也很难和去年6月的220万辆相比。所以到7月-8月,需求自然下去以后,今年下半年怎么走,还要看经济形式。目前1-5月总的上牌数据为-26.8%,按照全年来看下跌15%左右吧。
备注:这个可能还需要观察1-2周的情况,看后续国内防控和经济发展如何走平衡,千万不能麻痹大意

图2 2020年1-5月的上牌数据
下面这两张图还是比较能反应情况的:今年的状况对于自主品牌带来了一些压力,对豪华品牌来说恢复是很快的,同时今年也确实加速了整体洗牌的效果,加速了之前下行周期对汽车企业的考验。

图3 海外品牌上牌量和增速

图4 中国品牌上牌量和增速
Part 2:新能源汽车的上牌数据
5月份Model 3的上牌数据是11466台,特斯拉同比增长3.3倍能看到其2020年后面会比较稳定的维持在月均1万的速度往前推进。目前美国市场生产恢复需要时间,所有的量全部表现在上海工厂上,LFP版本的目录可能使得Model 3的成本存在进一步下降的空间,预计未来能做到25万左右。而对应的Model S+X已经跌落到100辆以内的上牌数,国内消费者还是非常讲究性价比的。

图5 特斯拉的上牌数
2020年5月回溯,新造车企业基本把所有能打的牌全部甩了出来,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有3家能坚持下去就比较不错了。其中蔚来在这两个月的表现很不错,率先破万;理想汽车面临的问题是5月开始往下走,后面预计6月往1500辆走了;小鹏的P7得快点出来,看市场端的反应;威马后续要靠那个800公里续航的概念轿车翻身。

图6 新造车企业2020年前5个月的情况
在传统车企里面,我们先来看比亚迪的情况。目前上牌端的压力比较大,汉上市以前,在BEV端出现了比较散乱的情况,PHEV方面今年同比降幅也非常明显。以至于今年深圳的地方鼓励政策很明显是定向的,这和目前比亚迪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有直接的关系。

图7 比亚迪前5个月的情况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北汽的新能源汽车方面,目前EU5 月均上牌为1500辆左右,整个北汽新能源上牌约2600辆,这个数据和以前比确实有一些差距,估计要等EU5的CTP降本版本出来以后才有冲量的计划。

图8 北汽2020年新能源汽车上牌
两款很有趣的纯电动小车——奇瑞eQ1和欧拉R1上牌数比较稳定,这也是车企能维持住销量的情况下实现的,我估计今年这样的情况比较多,能够维持住一个基本盘。

图9 奇瑞eQ1和欧拉R1今年前5个月销售情况
小结:
5月份的上牌数据看下来,新能源汽车的情况和之前预估的比较相似,可能在当前的环境下,大部分企业只能佛系。
图|网络及相关截图
作者简介:朱玉龙,资深电动汽车三电系统和汽车电子工程师,著有《汽车电子硬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