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计划之下的长安汽车,能否长安?

Auto合伙人 2019/8/27 11:44:16 盖世大V说

2019年,是长安汽车更具挑战性的一年。上半年,长安汽车共售出新车36.18万辆,销量同比下跌29.53%。

实际上,整个自主品牌车市都不太乐观,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新车399.8万辆,同比下降21.7%。

2019年对于绝大多数的自主品牌压力无疑是巨大的,即便是过去拿下漂亮成绩单的吉利汽车,依旧未能制止下跌的趋势,日前吉利汽车披露了2019年中期业绩,受车型销量下滑影响,吉利汽车上半年实现营收475.6亿元,同比下滑11%;净利润为40.1亿元,同比下滑40%;作为自主品牌巨头之一,长城汽车上半年销销量虽增长4.7%;但净利润同比下降58%,下降达到15.7亿元。

“蓝鲸”计划之下的长安汽车,能否长安?


在此阶段长安汽车推出的蓝鲸动力,也被业内认为是在合资品牌大肆抢占市场份额的局势下,自主品牌对合资企业有力反击。

蓝鲸动力是长安汽车一块王牌?

中国自主品牌起步较晚,经过多年发展,虽然设计和品质有所提升,但涉及发动机、变速器和底盘“三大件”技术,依然是自主品牌的痛。正如大家都熟知的木桶效应,补齐短板以求整体更好的发展。

“蓝鲸”计划之下的长安汽车,能否长安?

蓝鲸动力是中国汽车产业首个基于领先的模块化顶层设计,面向下一代排放、油耗标准的全新模块化发动机研发平台,填补了国内汽车平台化开发领域的空白。动力平台可以兼容1.0-1.8L排量,通用化率达到98%,同时还满足国六b排放标准,以及预设了欧7升级路径,从中也能理解长安汽车所言的“未来十年不会过时”的含义。

《Auto合伙人》认为,相比一味扩充产品线的部分自主车企, 长安汽车深耕产品技术,推出的发动机研发平台,能让其在未来与合资的较量中提供更多的底气,在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的未来车市,过硬的技术是长安汽车突围的资本。

长安CS75PLUS领路,打响下半年市场份额守卫战

“PLUS”顾名思义更大,作为现款长安CS75的换代车型,长安CS75PLUS的改变不仅车身尺寸上,重点是新车搭载了曾获得“中国芯”十佳发动机殊荣的1.5T和2.0T两款发动机, 与蓝鲸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的是8速手自一体变速器。

“蓝鲸”计划之下的长安汽车,能否长安?


在实际试驾中,平顺性不错,动力充沛、衔接顺畅,新车前悬架为麦弗逊独立悬架,后悬架为多连杆式独立悬架。底盘调校是偏舒适的,对细碎振动的化解很到位,行驶在不平整的路面上并不会给乘客带来困扰。

长安CS75PLUS能否改变现款车型销量下滑的颓势?

从产品的表现来看还是很有可能的, 该车的预售价格区间为12.79万元-15.79万元,这个区间内配2.0T+8AT动力总成,对合资来说是有点奢侈,长安CS75PLUS有望通过更强大的产品竞争力,弥补品牌溢价力不如合资的短板。

“蓝鲸”计划之下的长安汽车,能否长安?

于长安品牌而言,长安CS75PLUS也是肩负着扛起品牌销量的重要任务,长安CS75 7月销量虽环比6月下滑了9%,但单月销量突破了万辆,为长安CS系列中销售最好的一款车。在国内SUV市场红利期,长安CS75也是每月销量前十榜单中的常客,此次搭载全新的蓝鲸动力,综合实力明显提升,未来销量表现可期。

其实除了长安CS75PLUS,长安汽车旗下其他改款车型,诸如长安CS35 PLUS、长安逸动等搭载的发动机均来自长安蓝鲸NE动力平台,接下来长安汽车的产品矩阵也将迎来进一步完善。

纵观自主品牌的发展,我们会发现很多品牌都会经历转型期的阵痛,在这阶段销量的下滑未能代表品牌的未来局势,规律性的跌涨实属正常,海马汽车董事长孙忠春也曾将海马汽车经营不尽人意归结于公司战略转型、产品结构调整及行业增速放缓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长安董事长张宝林在2018战略发布会上曾提出,2020年长安自主品牌销售246万辆,实现中国品牌规模国内第一,全球前十二的目标。从2019年1-7月销量排名看,长安汽车还被上汽、吉利、长安三家企业压制,随着蓝鲸动力车型陆续上市,长安汽车能否扭转局面还属后话。

来源:盖世汽车大V说 作者:Auto合伙人 *本文由盖世汽车大V说专栏作者撰写发布。专栏作者为本文的真实合法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盖世汽车。如需转载请联系专栏作者。

Auto合伙人

汽车前沿咨讯、买车指导、养车用车建议。车者!器也,伙伴者也。

  • 96420

  • 56

盖世大V作者



关于盖世汽车资讯| 联系电话:021-39586122 |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盖世汽车旗下网站:中文站|国际站|中文汽车资讯|英文汽车资讯|盖世汽车社区

盖世汽车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