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中国迎来了海归人才创业潮。那些学习了国外先进知识与理念的高端人才怀揣着梦想,希望回国为中国的各行各业出一份力。汽车产业作为拉动国家宏观经济增长的支柱型产业,更需要海归高级人才的加入。另一方面,国内外车企研发实力的差距客观存在,主要体现在核心零部件技术的缺失,这一短板也需要从学习国外先进理念开始,逐步弥补。

国内外车企研发实力的差距为何存在?抛开起步晚的因素还有何其他原因?该如何缩短差距?本期《汽车人才面面观》系列访谈我们邀请到了奕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原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中央第二批“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辛军博士,其就以上问题与盖世汽车记者分享了其独到的见解。

 
重视贡献 看淡学历

“我在底特律柴油机公司工作的时候,有个美国人学历并不高,没有本科学历,但是很擅长制作和优化柴油机气道。众所周知,气道对柴油机的排放、性能影响很大。由于他有这个绝活,所以他的工资非常高,是我工资的两倍,当时我已经获得了博士学位。”当被问及怎样定义人才时,辛军用一个真实的例子向我们表明:所谓人才,无关学历,重要的是对企业的贡献。

而在中国,整个社会都比较重视学历和文凭,一般不会将人才与技师联系起来。实际上,一个技术过硬的技师能够为企业节约不少成本与时间。一个全新的发动机产品研发过程中,在不同阶段需要试制、装配许多样机。如果发动机试制、装配技师的技术不过硬,试制、装配问题就有可能导致发动机在试验测试过程中导致发动机失效,损失的不仅是巨额的试验费用,更是宝贵的时间。

重视贡献也需要体现在员工成长路径规划上及企业文化倡导上,真正做到善于和乐于做管理的员工承担管理职责,乐于钻研技术的员工安心做好技术工作,不会因为薪酬或升迁的考量导致员工去走管理的“独木桥”。辛军谈及其在本田北美的经验时说:“在北美本田,在员工技术成长路径方面,从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再到主任工程师,再到总工程师和执行总工程师,是根据技术水平和成就决定的。而管理岗位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调整,从今天一个部门的总监变成明天另一科室的高级经理很正常。这样的氛围引导员工钻研技术,成为他所工作领域的专家,也不会引导对高学历的盲目追求。”

辛军强调:“一个企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并不是说高学历的人不重要,而是每个岗位的人对公司的贡献都应该被重视, 为公司、为客户创造价值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

中国需要更多研发中坚力量

作为最早从美国的汽车公司回国参与自主品牌建设的外聘专家之一,辛军于2004年回国后,在奇瑞、上汽等主机厂作为动力总成研发领军人物一直肩负众多发动机、变速箱产品研发的重任。他直言,目前国内一些主机厂人才结构存在问题:大学毕业5年左右的人占相当一部分比例;真正能独立工作搞研发的人比较少;对技术很了解,造诣很深的人更少。而健康的研发体系应该是“橄榄球形状”的,也就是大部分人应该是能够独立进行研发的人,一小部分新人则可以有较深资历的人带;此外,还需要有一部分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存在这样的人才结构差异性,原因有几个方面。辛军指出:“原因之一是中国自主品牌起步晚,真正搞自主研发的,多则十来年,少则5-6年;另一个原因是,中国主机厂太多,原来就多,现在还有新的产生,将行业的布局搅乱了。”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中国主机厂的人才结构现状——本身有经验的人就不多,再分配到各个主机厂,每家企业的资深人士就更少了。反之,每家主机厂的领军人物少了,对于新人和整个团队的指导就少了,就会影响研发团队能力的快速提高。

从另外一个角度,辛军指出中国自主品牌的成长还是很显著的,产品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强。企业要有咬住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成功的信念,扎扎实实开发好二、三代产品,通过产品开发磨炼团队、提高创新能力,要给团队成长的空间和时间,切莫浅尝辄止。不要因为没有百年结累而丧失信心,后来者都会经历这一追赶过程,韩国现代就是一个好案例。可以针对企业具体情况和短板,整合国际资源,以此缩短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学以致用 提升国内核心零部件技术能力

国内车企与零部件厂商缺乏核心技术的现状让辛军很是着急。他告诉了记者一个真实的故事。当时,辛军与他的团队正在开发一款直喷增压汽油发动机,开发过程中发动机的一个核心零件发生了故障,而此零件供应商在欧洲,又恰逢欧洲夏季休假高峰。待工程师休假归来,向其解释完问题所在后,该供应商决定派人来中国排查原因。从问题发生到解决,经历了好几个月。这件事给辛军留下了很深的感触。“中国主机厂就是因为许多关键零部件都在国外,导致响应慢,开发周期比国外主机厂长。即使性能、成本一样的情况下,竞争力仍然不如他们”,辛军说:“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使我萌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

目前,辛军已创立了奕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公司专注的领域是与节能减排相关的汽车核心技术,最初将从涡轮增压器产品起步。我们知道,全球有几家著名的涡轮增压企业,那么与他们相比,辛军与他的团队竞争优势体现在哪里?对此,辛军其将公司的优势总结为3个方面:

首先是研发团队。作为一家新创公司,其已在上海和欧洲都组建了研发团队。在欧洲的团队已有8人,都是在涡轮增压器领域有着几十年的工作经验专家;上海的团队规模尚且比较小,但也在不断扩充中。辛军指出,不论是哪个团队,起点都非常高,“我们不想在低水平的方面再进行重复,我们的研发团队完全可以和国际涡轮增压器供应商看齐。”对自己的团队,辛军有着十足的信心。第二个优势是奕森科技对中国市场更为迅速的响应和对客户的技术支持。记者了解到,奕森科技将耗资约两亿元在上海筹建世界一流的研发中心和试验平台,包括涡轮增压器性能和耐久试验台、零部件实验台、NVH实验室、发动机实验台等等。“此外,我们还拥有后发优势”,辛军说:“汽油机小排量化己成为新一代发动机开发主路线,中国市场的发动机排量分布也更为清晰、集中,我们可以为客户量身定造涡轮增压器,以达到最佳的匹配效果。”

辛军最后总结道:“对于中国主机厂来说,我们比国外供应商响应快;和国内的供应商比,我们的技术更有优势。”

我的汽车梦

我对未来的畅想是,希望通过奕森科技团队的努力,把节能减排核心技术相关的零部件开发出来,弥补中国核心零部件技术的空白。为我们的客户带来价值、为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为企业的长远竞争力打好基础,为我们的团队带来回报。

关于盖世汽车资讯 | 联系电话:021-39586126 |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 客服QQ:2569524782

盖世旗下网站: 中文站 | 国际站 | 中文汽车资讯 | 英文汽车资讯 | 盖世汽车社区

盖世汽车 版权所有2011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