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朱华荣,男,汉族,重庆人,1965年生,研究生毕业,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科技带头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现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书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重庆市科技顾问团成员,全球汽车精英组织成员。

纵观近年自主车企发展,长安可谓当中的一匹“黑马”。自成立以来,该司业绩一路上扬,其排名也于去年年底晋升至自主车企第二,并杀入国内汽车品牌前十。就在今年车市整体下滑之境况下,长安依然获得同比增长46%的成绩,跨步至国内汽车品牌第二位。在无数个成功的的理由中,有一条较为赫然的则是背后站着一支执着、专业、敬业的“策马人”队伍,而这支队伍如何养成?在管理上有何独到之处?面对汽车产业新常态,又将如何规划?本期《汽车人才面面观》记者采访到了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对于长安汽车人才观进行探究。以下为访谈实录:

 
成就中国的世界品牌 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记者 :朱总,本身作为人才,从一名技术人员成长为公司的核心管理者,这一路走来,您觉得在长安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人事变幻无常的今天,又是什么促使您对长安不离不弃?
朱华荣 :我想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我幸运地见证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建设与成长,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下得到了人生的历练,并和团队共同打造了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品牌汽车;二是随着企业的成长,个人的视野与经验得到成长,心智与价值观也得到成长,当然,成长的还有肩上的压力与责任。

有句话叫做“同呼吸,共命运”。我从大学毕业来到长安,长安对自主研发的坚持让我看到了光明的前景与未来,长安的责任与使命使我相信自己能够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来。也许做技术的天生就有一股子拗劲儿,一旦认准了一个死理,就什么都不顾了,就毅然决然地跟着企业干了下去。我一直认为,我们不仅仅是在做企业,而是在做中国品牌的民族企业,成就中国的世界品牌,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人才管理:两横六纵
记者 :长安近年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有目共睹,如果说人才战略是其中成功的因素之一,您觉得哪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朱华荣 :长安汽车能够取得今日之绩,跟我们的人才领先战略密不可分:

首先,在长安,无论是公司高层还是基层管理者都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在这里我必须谈到我们公司的徐留平董事长所提出的“622”法则,他明确要求我们长安的所有管理者不仅要用60%的时间做业务,20%的时间做体系,还要用20%的时间带好队伍。而我也多次要求我们的管理者首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专家,其次才是业务的专家。

其次,我想说的是长安汽车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先文化也是推动长安快速发展和成长的重要保障。我们不仅构建了“两横六纵”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所谓“两横”即任职资格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六纵”指的就是选、育、用、留当中的六个核心环节。在任职资格管理体系当中,长安汽车构建了行政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技能三位一体的任职资格发展通道,以支撑员工在各个领域的成长与发展。举例来说,如果员工只愿做技术,那么在长安也会得到更高的发展平台。目前我们公司就有19名技术技能员工正享受公司副总裁级的待遇。 长安的用人法则:一个人成长的唯一“背景”和“关系”,就是能力,就是业绩。只要努力,就有机会;只要付出,就有回报;只要肯干,就有平台。

第三个方面,作为全球化发展的长安,海外人才的引进和管理也是我们人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安汽车以海外人才“选得准”、“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为准则,搭建海外人才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海外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截止目前,通过海外招聘、专家引荐等渠道我们先后引进了78名海外人才,其中重庆市“两江学者”2人,“百人计划”1人。

人才引进:以内为主 外引为辅
记者 :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中,长安汽车自主研发实力排名第七位,自2011年连续三届居汽车行业第一位。除在国内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外,长安还在意大利都灵、英国诺丁汉、美国底特律、日本横滨建立全球研发中心,请问在海外人才招聘中,长安的吸引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同时,本土的研发人才又采用什么样的培养战略?
朱华荣 :我想说,其实这种吸引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它一定是企业与人才之间达成了相互的默契和认同。一方面表现在我们长安汽车求贤若渴的心态,始终致力于打造全球优秀人才的聚集成长高地。而另一方面则表现在海外人才对于长安汽车的深入理解和高度认同,能够把长安汽车真正当成实现自我价值与理想的事业平台。
当然,仅靠默契和认同是不够的,就像我刚才所谈到的,为了选好,用好且留得住海外高端人才,我们还建立了科学的海外人才管理体系:
相比在大学生毕业之前就介入到学生培养过程中,企业更愿意在学生毕业成为他的员工之后,再进行二次培养,这就造成了人才成长慢、成熟晚。而且在企业的二次培养中,受人才频繁流动的影响,很多企业在员工培养上做的也还太少。如果所有企业有为行业更好发展而培养人才的默契和责任,我想人才培养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一、我们可以根据专家的工作方式、工作时间建立灵活化的雇佣关系。
二、考虑到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专业知识深,但专业面较窄的特点。我们也会为其搭建专门的试验平台或工作平台。
三、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后勤保障方面,我们建立了柔性的服务保障体系。比如设立专业的高级专家服务团队,为专家提供工作、就医、子女入学等全方位的保障和服务。
四、我们还针对海外人才开发了智慧集成管理平台,在这个平台当中,我们的董事长包括我自己不仅会面对面地倾听海外专家的声音,同时每周必看海外专家的工作汇报并进行讨论和决策。

当然,我们一向采用的是“以内为主,外引为辅”的方针,对于本土的研发人才的培养,我认为,归纳起来也就是四个关键词:快速、深入、全面和稳健。

  • 快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进员工快速融入本土研发团队,快速完成角色转换。二是找准能力瓶颈,实施针对性的培养。具体到实施环节,比如我们的新员工一部分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对长安的研发体系和项目管理的工作并不了解,我们就会在这方面开展针对性地培养。
  • 深入:专业的人必须要做专业的事,我们会聚焦在研发人才专业深度的培养当中。通过细分专业领域,引进海外专家,从而带动本土专家向专业技术领域研究方向发展。比如我们在电器领域建立智能化的专业团队,深入开展汽车智能化的研究。
  • 全面:我们希望我们的研发人才是复合型的人才,不仅包括技术能力与管理能力的复合,还要包括从零部件系统到整车系统专业深度和广度的复合。在我们的项目团队当中,每个人的角色既是工程师又是项目管理者。
  • 稳健:在人才争夺战日益激烈的今天,成熟的研发人才尤其是本土的研发人才作为长安价值链的核心,已经成为了汽车市场争夺的焦点。客观上讲,我也承认人才的流动是很正常的,但长安有信心打赢这场人才争夺的保卫战。不仅因为长安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内部培养机制,同时也从“技术、项目、管理”三个方面为研发人才建立了多元化的发展通道。近年,长安研发人员的主动离职率在3%左右,仅为行业均值的30%,研发人才的稳定性还是比较高的。
人才稳定:360度全方位服务
记者 :达到如此高的人才稳定性,长安汽车在激励和留人策略有哪些经验可与业界分享?
朱华荣 :个人总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以目标为导向,重实绩、重贡献。我们建立了向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关键技术岗位倾斜的薪酬分配机制以及以项目评估为核心的技术人才业绩激励机制。

二是充分发挥精神激励效用。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技术人才或项目团队,公司将授予“年度技术贡献奖”或“年度卓越团队”荣誉称号。

三是充分发挥内部媒介的宣传作用。利用《长安故事季》、《你好长安》、《长安汽车报》等媒介对优秀个人及团队的先进事迹进行广泛传播,使优秀技术人才在长安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

四是通过运用“一岗一策”、“一人一策”等差异化激励政策,鼓励自主研发专业领域卓越人才和领军人物脱颖而出。比如我们建立公司高层与高级专家定期面对面交流等沟通机制,坚持技术与技能并重,制度上明确集团高级专家在用车、差旅、医疗等方面与公司领导享受同等待遇,并在出国考察、对外交流和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上具有优先权等方式, 总之,长安以360度的人才服务理念为高级专家和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成就事业和梦想的舞台,使其在长安能安心工作、顺心生活。

人本管理:以人为本 人人参与
记者 :您认为对于企业来说,人才管理的核心是什么?让员工拥有主人翁意识是每个企业都在提倡的,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这一点上长安如何做的,又如何形成强大的团队意识和企业凝聚力?
朱华荣 :现代企业的管理不再是简单粗暴的管理,而是向着科学化、精益化的管理模式进行转变,而科学管理的核心就是人本管理。在长安,我认为人才管理的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人人参与的价值理念,营造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组织氛围。 为了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与认同感,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长安确确实实在这方面下了苦功夫,主要的举措有以下几点: :

让员工参与民主决策。凡是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都要通过职代会进行讨论和表决。

员工合理化建议。对于一线的员工,长安汽车开发了合理化建议平台,其目的就是要让我们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当中提出对公司有价值的改善建议。每年组织评选金点子奖,节创价值状元等,坚持开展“提建议、中大奖”活动,2000年以来,公司累计拿出近100辆汽车作为奖励。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为了增强员工的福利感知,让员工真切感受到公司发展给员工带来的红利。我们开发了具有长安特色的弹性福利系统,以满足员工在教育、医疗、保险等多方面的个性化需求。目前,我们也正在考虑股权激励等相关举措。

畅通信息沟通渠道。为了打破时空的阻隔,我们充分借助互联网的强大力量,建立起公司与员工之间全天候的交流渠道。内网“沟通园地”建设、通过实名制的微信、微博、ICHANGAN社区等平台发布信息,接收员工反馈。比如,我自己就有一个实名制微博向员工公开,我也经常都会关注员工给我的“私信”,有价值的建议我会分配给相关部门去解决。

充分发挥党、工、团在团队意识和企业凝聚力建设方面的作用。我要求公司的党、工、团要一切以员工的利益出发,急员工之所急,想员工之所想。每年要为员工真正办成几件实事、好事。比如每年由公司团委所举办的员工集体婚礼,由公司工会组织的各种协会活动,这些具体的事每天都在我的办公桌前放着,心里装着。

可以说,长安所做的这些工作,都是为了让每一位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主人,都是为了让每一位员工在长安生活是幸福的,工作是自豪的。
新能源发展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
记者 :据悉,贵司曾宣布新能源战略计划:未来10年,长安汽车将以纯电驱动为主线,投入180亿;2025年前,推出34款全新产品。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车一直是行业的“两面话题”,促使长安汽车在此方面加注的主动力是什么?新能源储备和规划情况能否概括介绍下?
朱华荣 :我首先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新能源汽车是集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材料、新装备等汽车产业创新技术最全面、最大规模的载体平台;也是解决能源、污染、安全和拥堵等四大汽车公害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因此长安加注发展新能源汽车主要基于以下三点:

1、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企业转型升级、抓住产业未来新利润增长点的不二选择。
2、发展新能源汽车, 是自主企业自主掌握核心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经典产品的历史机遇。
3、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响应国家号召、敢于竞争、布局未来、发挥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长安汽车也不甘落后,希望能够在谋划汽车未来的国际竞争当中谋得平等的话语权。

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我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 第一,长安依托于自身的全球研发体系,系统建立了新能源“5+1”核心研发能力体系。

    具体来说就是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围绕系统设计,仿真分析,试验评价,集成开发以及部件开发的五大核心能力。也正是在“5+1”的研发体系之下,长安自主掌握了如电控技术、电池管理技术等多项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同时建立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设计及试验规范217项,申请发明专利273件,并先后参与了30多项国标和行标的制度修订。

  • 第二,长安的新能源产品丰富且技术表现不俗。

    无论是长安的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还是混合动力汽车,其技术处于国内领先,与国际相当。2013年,我们的第二代中度混合动力产品逸动成功投产,该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也就是在今年的3月,我们的逸动纯电动下线,不仅在C-NCAP碰撞,中获得五星安全评价,其产品综合评价与国际主流纯电动车相当。

    未来10年,长安将持续投入180亿元,我们将分三个阶段,向市场推出34款全新的新能源产品,其中,纯电动产品27款,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7款。力争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任务很艰巨,但我充满信心。

新形势下人才规划
记者 :与之前相比,近年汽车产业的变化加快许多,面对未来汽车产业环境,贵司将会加大哪类人才的招募?
朱华荣 :从外部环境来看,移动互联网、新能源和智能化等新兴领域将对传统制造行业产生巨大冲击,汽车产业模式将发生重大变革,从公司战略来看,要实现公司2020年 “产销六百万,收入四千亿”的宏伟目标,人才领先战略势在必行,因此面对未来汽车产业环境,长安将重点关注汽车品牌后市场、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新兴领域的高级研发和技术人才,在蓝领市场,高级技术工人也将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
汽车人才发展建议
记者 :您如何看待中国目前汽车人才发展状况?您对解决当前人才工作有何建议?
朱华荣 :我认为汽车行业人才整体供需仍存在缺口,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是研发、技术人才和技能工人,在数量和质量上难以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同时,中国目前的汽车人才职业教育体系相对于汽车工业的发展存在严重的滞后,很多名校毕业生刚进入企业,发现自己所学的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脱节了,不仅员工工作适应期拉长了,也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 而“工业4.0”和“互联网+”的发展对未来人才的素质结构带来巨大转变,对教育的前瞻性、国际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高等和职业院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基于工业4.0,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课程设置,前瞻性地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此外,汽车车行业技术和技能人才竞争激烈,良性的竞争有利于企业发展,但要避免恶性的挖角。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降低汽车企业人才培养的成本,提升企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并成立行业企业人才联盟,共同探讨汽车行业人才的基本准则。
我的中国梦

引领汽车文明,造福人类生活。我想说,作为一个长安人,我们的梦想就是要用长安人的智慧与技术创造出世界一流的汽车产品。而作为一个中国的汽车人,坚持自主、开放合作,实现中国创造是我们终其一生的奋斗目标,我们愿与中国所有的汽车人携手同行,共同奋斗,为打造中国汽车的靓丽名片而不懈努力。放眼全球,汽车智能化与绿色环保已是大势所趋,作为一个有担当的世界汽车人,我们正以积极开放的心态与世界所有汽车人协同合作,为创造更加和谐的人类生活方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长安行天下,让中国汽车行天下!

关于盖世汽车资讯 | 联系电话:021-39586126 |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 客服QQ:2569524782

盖世旗下网站: 中文站 | 国际站 | 中文汽车资讯 | 英文汽车资讯 | 盖世汽车社区

盖世汽车 版权所有2011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