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人才就是技术人才,其实不是。汽车人才现在最缺的不是技术人员,而是汽车产业的经营人才。”

在本期的《汽车人才面面观》系列访谈中,记者采访到了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总裁陈康仁,在谈及我国目前的汽车人才现状时,他如是表述。

在其看来,商业模式决定平台,平台决定成功维度,而我们所缺的就在于平台搭建,这也就是为何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聚集不起来人才的主因所在。

 
当前汽车产业的人才缺口在于经营人才

“中国现在最紧缺的人才,一个是商业管理人才,一个是后市场的经营人才,这些要比我们的工程技术人才还要稀缺。”

在陈康仁看来,一个优秀的经营人才首先应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当前我们处于一个全球经济快速融合,同步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提升自己在生产、制造、销售、研发以及行业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国际化意识,同时结合中国传统特色的一些管理理论与思想精华,使本土人才国际化。”

二是要站在汽车全产业链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与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以及金融衍生等各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管理者要从这诸多方面去思考自身企业所处位置,找准定位,做好产品和服务。

三是要能够整合各种资源。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策支持,规范的市场秩序,创新的商业模式等,管理者应该善于去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企业的良好有序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四是要能够把握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些新趋势。目前,汽车工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中国制造2025”将是中国工业未来10年的发展纲领、顶层设计。管理者要时刻把握汽车工业发展的新趋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人才管理在于平台建设

“企业要吸纳人才,先要加强自身实力,首要一点是企业要形成规模化,同时加大研发创新的投资力度。”

陈康仁直言要管理好我国的汽车人才梯队,重点还在于良好的平台建设。“一个健康完整的业务平台才能让人才尽其所能、发挥专长。”

“这依赖于企业自身业务结构的梳理。企业团队内部要有科学合理的组织分工,让不同专长,不同经验背景的人员各尽其职,同时要组织各个层级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加强团队的凝聚力。”

同时,在人才培养中,还不能忽视与社会资源的合作。通过定期定向地开展交流合作活动,如技术研讨会,专题报告会等,以及有针对性的根据业务工作中的弱点进行培训,这些都是人才培养不可忽视的地方。

当然,健全的激励机制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加强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归属感。”

企业应与多方社会资源抱团出击

去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2300万辆,连续六年位居全球第一。我国是汽车大国,却不是汽车强国已是业内共识。对于我国与国外汽车产业的差距,陈康仁这样总结道:

第一,相对投资不足,企业规模小,效益差;第二,零部件核心技术薄弱,高技术含量零部件市场占有率低;第三,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研发能力弱,研发投入不足;第四,零部件企业跟不上国际上通行的系统化、模块化供货步伐,由于在规模、质量和研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使多数企业还处于零散供货的水平上,即使是小规模的系统化配套和模块化供货方式也处于起步阶段;第五,零部件企业市场行为不规范。由于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存在压价竞争的现象,不但使本来利润就很薄的企业利润大大减少,同时也容易引起国外的反倾销。

对于加强我国汽车产业综合实力,陈康仁认为还需采取“抱团出击”的方式。第一,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推进科学、稳定和统一的法制化管理,加强产业引导与规范。第二,在此基础上扶持企业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进行联合开发,最终实现人才共同进步,并逐步实现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突破。第三,构建协同发展的整零关系,整车企业带动零部件企业协同发展。第四,政府引导建立汽车零部件培育专项基金,支持自主品牌零部件人才培育。第五,扶持企业并购重组,借助外资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培育核心技术自主创兴能力,包括人才水平的提高与进步。

我的汽车梦

伴随中国跻身于世界汽车大国,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的诸多制约因素,例如产品标准体系乱、研发投入低、行业集中度差、企业间协同缺乏引导和组织等等,这些问题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急待革新。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始终坚持“为造车人服务、为用车人服务”的理念,我们希望通过利用自身独特优势,整合行业资源,不断创新,建立商业新模式,并联合多家企业、院校和政府等机构,营造企业公平竞争平台,同时扶持优秀汽车零部件企业提升自身实力,实现共同发展。我们将努力使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早日实现中国汽车强国梦。

————陈康仁

关于盖世汽车资讯 | 联系电话:021-39586126 |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 客服QQ:2569524782

盖世旗下网站: 中文站 | 国际站 | 中文汽车资讯 | 英文汽车资讯 | 盖世汽车社区

盖世汽车 版权所有2011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