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斯凯孚SKF线上展示厅—2024北京车展
  • 车规级功率半导体产业研究报告 (2024版)
  • 2024中国汽车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 2024智能座舱车载声学大会
  • 2024第六届智能驾驶地图与定位大会
  • 2024第七届智能驾驶与人机共驾论坛
  • 汽车功能安全工程师培训
  • 智能汽车中央计算平台系统培训
  • 2024第二届吉利汽车技术论坛暨前瞻技术展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评论 > 正文

退烧的新品牌热:最终不存在才更合理?

汽车公社 2017-07-10 14:52:56

退烧的新品牌热:最终不存在才更合理?

正道与君马,这是今年上半年让市场印象深刻新生的两个汽车品牌,但是与过去两年相比,新汽车品牌无论数量还是影响力都下降了很多,车市的严峻已经让市场推动新品牌的热情逐渐熄灭。
而且,不同于在过去两年内新品牌对于SUV、“互联网+”以及新能源的热衷,这一波几乎都转战于新能源市场,新能源也再次以“主角”的方式粉墨登场。
就在这样的快速切换中,新品牌在新能源、SUV、互联网等一系列市场的炒作下,数量已经超过了20个,也似乎处于严重过剩的情景,那么对于接下来的市场来说,当存在即是一种合理的情况下,不存在是不是另一种的合理。
转型新能源
正道,这是2017年第一个让市场广泛认知的新品牌,也是阔别中国汽车市场多年、谜一样的仰融、营销大将单向东加盟后发布的一个新品牌,其先在日内瓦车展上推出了代号为H600的新能源车型,这款车也随后在上海车展上亮相。
仰融曾表示,这款新车搭载了最新“微型涡轮发电机增程器+超级电池”的动力总成,并运用石墨烯电池技术,解决“里程焦虑”,代表未来新能源发展的方向。
2017年的新品牌,不同于过去两年,新品牌更注重新能源的概念。
除了正道进军新能源市场外,另一个玩转新能源市场的则是6月末出生的君马汽车。
“以85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年轻消费群体迅速崛起,标志着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一个全新时代。这个群体思想更加自由、活跃,有着乐观、简单、直接的生活态度,更注重个性表达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尽管君马汽车CEO宋嘉意图将君马塑造成为一个年轻新品牌,但是“重庆君马新能源汽车”注册公司title就注定了其也是冲着新能源市场而来。
除了这两个新生的汽车品牌外,与过去两年相比,市场上就缺少了强有力的声音。2015年与2016年,是中国汽车市场新品牌集中爆发的两年,一方面SUV的火爆让斯威、汉腾以及“衔玉而生”;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概念的炒作下,乐视、蔚来等一批“门口的野蛮人”也纷纷进驻汽车市场。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两年时间内,市场诞生了超过20家汽车新品牌。
但进入2017年,新生品牌的火热有些退烧,远远落后于2016年,而且在不断重复“中国需不需要一个新品牌”的麻木中不再让市场兴奋,只有正道以及君马能够挑动市场的神经。
不得不说的是,尽管数量减少、影响力下滑、路线也随着改变,但是新品牌的出现依然保持着本质上的相同,即为市场的趋利性。
事实上,随着SUV、“互联网+”这一轮的热点退潮,新能源市场却在经历了短暂的发展停滞后成为2017年市场最大“宠儿”。
今年,政府再次重申了发展新能源为主的前进方向。近期,工信部牵头编制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规定,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达到200万辆,202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销量的比例达到20%以上的目标。
广阔的前景让新能源从过去两年内的“主要角色”变成了挑大梁的“男一号”,除了正道与君马外,还有好几个已经注册、今年拿到资质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包括云度汽车、兰州知豆、河南速达、浙江合众纷纷进驻新能源市场。
但是不得不说,经历了2016年的火爆,市场在2017年进入下行通道下,对于新品牌的渴望,市场开始过了兴奋期,那么下一个会什么呢?
不存在才更合理
从观致第一次亮出“中国需不需要一个新品牌”之后的几年内,这几乎成了每一个新品牌出现时的标配语言,也成为了无数质疑的出发点。
确实,无论是整个技术能力的积累,还是发展的模式不断切换,新品牌总是过于展示对于热点的快速追踪,总意图颠覆汽车行业,一些新品牌缺乏对汽车行业的原始积累,这种趋利而生的感观在新品牌出生时的口号以及快速切换中显得尤为清晰,不啻于一种弯道超车的诉求。
但伴随着争议、疑惑以及不解,新品牌却在过去两年内的概念炒作、市场火热下维持着一定的繁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宝沃,售价在15万元以上的BX7一度月销量高达4,000辆以上;比如斯威,主力SUV成绩依然维持在5,000辆以上;蔚来的EP8已经进入了量产阶段……
存在即是合理,在车市处于火热下,对“中国需不需要一个新品牌”简单的点赞或批判或许变得没有意义。但是一旦车市进入微增长甚至是淘汰阶段,这一论调的重要度却随着显现,这已经在2017年变为现实。
宝沃BX7在今年开始失速;去年打造的比速品牌不再具有一炮而红的气息,单月销量不到3,000;而近段时间,因汽车业务的投入让互联网企业的乐视更是遇到了危机,贾跃亭的梦想一度搁浅……当兴奋期慢慢结束,新品牌随之而来的阵痛才刚刚开始,甚至未来还会扩大,这一点成熟的市场早已经历。
在美国汽车事业发展最为蓬勃的阶段,本土市场出现了多达100个以上的新品牌,但经历了完整的竞争阶段后,美国市场留下的只有区区的通用、福特等极少数的巨头。
目前,在结构复杂、市场多元的美国市场上,据Autodata数据统计,美国市场中主流品牌只有39家,仅为中国市场上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在中国市场上这一成绩已多达上百家之多。
可以说,与欧美成熟的汽车市场相比,中国市场的汽车品牌存在着严重的结构过剩。“未来5到10年,本土品牌大概只会剩下5家。”去年8月份,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助理、销售公司总经理肖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市场上大部分品牌将会被兼并与淘汰。相同的情景也出现在了今年的重庆车展上,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认为未来有五个左右的中国品牌存活已经是非常令人满意。
“要摒弃弯道超车的幻想。弯道是所有人的弯道,而且弯道失误的概率也更高。”也许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在今年重庆车展期间的发言也似乎警醒着这些新品牌。
所以,对于中国汽车市场来说,新品牌供大于求的现状可能会被短暂的繁荣所掩盖。但是一旦车市整体进入微增长时代,在产品、渠道、品牌以及市场哪怕都形成一定的竞争力都免不了被市场淘汰与兼并。这对于一直趋利而生的新品牌来说,存在在短时间内是合理的,但最终它们中的很大部分会证明“不存在其实更为合理”的现实。
在这个前提下,“中国到底需不需要一个新品牌”的论断已经没有那么重要,而“中国需要一个什么的样的新品牌”才是需要思考的方向。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07/10025257525770017475C302.shtml

文章标签: 自主品牌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