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车市最受关注的事件无疑就是发改委对汽车行业进行的“发垄断”调查,目前,12家日系零部件厂商已经领到罚单,合计金额高达12.315亿元,成为2008年《反垄断法》颁布实施以来开出的最大罚单。不过显然,这还仅仅只是掀开了汽车行业垄断的冰山一角,业界纷纷猜测,更大的动作还在后面。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国要求德系零部件商不得在华独立经营,必须在华寻找合作伙伴组建合资企业的传闻一经传出便在业界“炸开了锅”,据德国媒体日前消息,中国政府业已通知多家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未来不得在华独立运营,必须同中国本土厂商组建合资企业。
一项统计表明,201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达到10333家,其中外资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比接近四分之一,而这四分之一企业则占到当年汽车零部件销售总额的四分之三。而在外资及港澳台汽车零部件企业中,55%是独资企业,45%是合资企业。由此可见,一旦经营模式发生改变,整个零部件产业的格局都将受到影响。那么,该传闻究竟是否属实?如若出台相关政策,将为中国汽车市场带来什么?带着这些问题,盖世汽车网特推出此次调查(调查时间8月26日—8月27日,参与人数1421位),与业内人士共同探讨。
调查1首先讨论传闻是否属实,中国政府是否会出台相关政策?结果表明,业界总体对此持怀疑态度,仅35%的人认为会出台这样的政策。
另外,38%的参与者认为传闻就是传闻,没有事实依据,而几家德国巨头零部件集团也都已经公开否认收到中国关于修改外资零部件经营政策的通知,因此,这部分人坚定,政府不会出台这样的政策。
而持相反观点的也不在少数,35%的参与者表示在当下国内汽车行业反垄断的大背景下出现这样的传闻显然不会是空穴来风,而且较之整车行业的合资政策,外资零部件一家独大的局面显然更加不利于自主企业的发展,要改变现状,指导政策层面必须先做出改变。
这次传闻源自对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德国零部件企业的媒体采访,而通读其采访内容,并未透露消息来源。另外,从目前已知的消息来看,大型德系零部件集团、发改委和商务部人士对此都表示不知情,因此,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该传闻的真实性并不高。但也并非全无可能,根据之前的经验判断,一个大的产业政策正式出台前也会有相关部门人士出面否认,毕竟这是一个将改变整个产业格局的政策,出台必须要十分谨慎。
国家出台限制外资零部件独资经营政策的真实性目前还不能准确判定,但之所以传出这样的消息并被广泛关注已经证明零部件自由经营的产业政策可能存在问题,政策层面是不是应该做出改变,是否应该出台限定政策?调查2对此提出设问。
结果表明,52%的参与者并不认同政府修改产业政策的观点,首先,如果现在出台限制外资零部件企业独资经营的政策,就是对之前修改过的产业政策的否定,2004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正式取消了外商投资汽车零部件的股比限制,外资零部件厂商可以独资经营;其次,修改政策会影响外资零部件企业在华发展的积极性;再者也是最重要的,政策修订后很可能导致的后果是自主零部件企业丧失自主研发的动力,走上整车合资企业的老路:通过合资公司即可获得丰厚的利润分红,优势资源不断向合资公司倾斜,自主业务却不断削弱。
只有34%的参与者认为应该出台相关限制政策。在这部分人士看来,当前的现状是,自主零部件企业核心技术空缺的同时,市场利润也多数落入外资手中,而通过合资中方至少还能等到可观的利润分红。在我们的线下采访中,有业内专家同时指出,零部件通过合资换得技术比整车企业的“市场换技术”要容易很多,目前,核心零部件的关键技术基本都由零部件供应商掌握,通过合资,中方企业会有更多的机会直接介入到核心零部件的设计开发工作中,从精细化的方面掌握零件的相关技术。
毫不夸张的说,一旦传闻成真,中央政府将相关政策落实,中国零部件产业乃至整个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都将因此重构,在此情况下,谁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调查3的结果表明,拥有政策影响力的央企和地方国资企业当仁不让,将成为最大的受益方,支持者占比过半,达56%。
出现这样的结果也在情理之中,从合资经验已达20余年的整车行业来看,受益最大的无疑就是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目前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等都已经位列全球财富500强企业榜,而各自旗下的合资公司都是最大利润来源。
简单的政治学道理,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公有制经济的核心载体,其拥有的政策红利是民营企业难以比肩的,各种资源在不同体制企业间存在配置不公也是既成事实,有业内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零部件行业强制合资经营政策落实,国家层面在财政上势必会重点扶持国有企业,甚至会专门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国有企业参与到零部件行业的合资中。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4/08/2706490849860309441225.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